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诗品当中,司空图以形象精练的诗化的语言,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的意象,其意象蕴含着理论家的生命体验并融合着道家哲学,构成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意境。而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意象选择、意象构成的意境结构及意象批评的基础三个方面对《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力图挖掘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详细分析清代前期学家和学如钱谦益、王夫之、王士祯、赵执信、厉鹗、纪昀、杭世骏、薛雪、沈德潜、袁枚、翁方纲以及康熙、乾隆等对司空图及《诗品》的论述和评价,可发现他们都肯定《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所作。如果对此不加重视,在没有确凿语气的情况下武断地否定司空图的作权,是不慎重、不严肃的。  相似文献   

3.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对诗歌二十四种风格和意境的归纳,其思想内容与司空图对于生存的思考密切相关.虽然<二十四诗品>经常被当作一部集合体研究,但其中却集中体现了司空图的基本美学思想--冲淡.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诗品》所体现的道家精神境界与司空图的生存之思息息相通,具体表现在“真人之道”、“自然之道”、“素淡之道”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司空图诗论鲜活的生命特色。  相似文献   

5.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用精美的四言诗形式集中论述诗歌风格问题,在司空图看来,创造一种麻歌境界的关键不在于诗人对写诗的具体技巧如何孜孜以求,苦心孤诣,而在于诗人是否具有一种虚静恬淡,超尘拔俗的精神品格,在于诗人同自然造化的契合程度,文学的境界是强求不得的,它是诗人的内心境界与气质风格自然而然的表现。司空图在论述诗歌的风格时,描绘种种天人合一,物我同化的优美意境,以这些极具流动感和立体感的画面来暗示他对于各种诗歌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感受,使文学批评具备了不断自我更新的长久活力。  相似文献   

6.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描画了中国传统诗学之风格体系,其造境说理之模式显示出一种对诗歌意境追求的自觉。意境说之生成与中唐诗风之转变及禅宗的影响关系甚深,禅宗激发了诗人空灵悠远的诗境追求。《二十四诗品》机锋般的说诗方式也显示禅学理论对司空图诗学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儒道释三教融合在诗学理论领域的一大创获。  相似文献   

7.
司空图所作的《二十四诗品》是继《诗品》《文心雕龙》之后,一部重要的且取得很大成就的诗论作品。而《二十四诗品》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作品本身清新自然的描写外,和贯穿于其中的道家思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末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实境”占其第十八品。在“实境”中融有“景”,融有“情”,更融有“理”。因其侧重点不同,所以“实境”在诗中可分为三类,即“景处之实境”、“人处之实境”、“心处之实境”。  相似文献   

9.
周甲辰 《都江学刊》2001,13(3):51-56
以于《二十四诗品》,无论是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是把它仅仅归结为风格论或创作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漏洞和逻辑矛盾,从司空图整体的诗学体系出发,充分考虑作的创作意图,我们就会发现《二十四诗品》是对味外之味艰苦探索的结晶,是用形象化的方式所表述的艺术审美经验的24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许多学者就曾关注和探讨过《二十四诗品》结构理论体系问题,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至今日,此问题仍存有较大争议。通过对《二十四诗品》与《周易》及《道德经》关系的考察,分析了《二十四诗品》中诸品之间的关系。认为《二十四诗品》与《周易》的结构体系有很大的关联性。《周易》中"阴阳递变"和"易变无穷"的观念,《道德经》中"惟恍惟惚,恍兮惚兮"的思想,在《二十四诗品》中都有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禅宗思想盛行于则天时代,其后虽然唐末繁华晚谢,但后世之人多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司空图毕生得意之作《二十四诗品》,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深得禅宗思想精妙。从思想资源入手,透过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两大层面,与禅宗、司空图和《二十四诗品》三个维度交错,可勾勒出禅宗思想对《二十四诗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司空图与〈二十四诗品〉的关系,原本无所疑问.自有学者发现宋元以来缺乏明确的文献记载以后,〈诗品〉的著作权问题就成了悬案.从学理看,没有著述纪录只是缺失了"出生证明",兼不能由此说明〈诗品〉与司空图再无关涉.故有学者从意象和用韵方面证明〈诗品〉与司空图的诗歌有密切关系,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不能轻易否定.〈诗品〉是诗学理论著作,宜在意象和用韵之外,从义理方面为〈诗品〉做一番更有针对性的"亲子鉴定",或可重新认定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3.
《二十四诗品》是我国有唐以来一部关于诗歌欣赏及创作规律的审美经验总结。它以其独到的以诗论诗的方式,诗化人生的美学意境,引来后世千古未定的纷纭界说。本欲从其中体现的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超于象外的审美体悟和超乎常规的审美传达等三个角度,来探寻其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述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无疑是精细而微约的,但是深加思索,这二十四种风格之中也内蕴着司空图一致的美学思想,如以老庄思想为底蕴的对自然、冲淡美学情趣的追求;司空图“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学理论在《二十四诗品》中也有共同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清初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中的《枝指生书宋人品诗韵语集》是传世本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另一传本.其中祝允明与冯梦祯跋语表明:一、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之说在当时(万历三十一年)尚不流行;二、文献标题说明《二十四诗品》是由宋代流传下来.以王士祯为代表的清初诗家多认定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之说,与他们维护钦定《全唐诗》权威性相关.他们虽见过祝允明这个作品,但多有意回避这则文献.  相似文献   

16.
在佛老之学的影响下,禅宗“即心即佛”、“无着无住”的随缘任运的思维方式与“当头棒喝”的“顿悟”意念,以及道教偏重于崇尚自然、梦幻神游、浪漫超脱的思想特征等因素,皆直接影响唐人对诗歌意境理论的探讨,有助于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完善与定型。皎然《诗式》以“取境”为中心论诗;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味外之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思想与审美观念,正是中国诗学意境论走向成熟的鲜明标志,开启了宋代严羽“以禅喻诗”等诗学思想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每一品内容及其审美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联系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传统,特别是唐诗的创作实际,研究了其所描绘的意境风格特色,以便更加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二十四诗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雄辉”作为《二十四诗品》开宗第一品,体现着司空图本人在冲淡平和的终极理想下所掩盖着的另一面人生风貌。从鉴赏学角度说,“雄浑”就是“具备万物,横绝太空”的巨大充实之美,是艺术家自身孕育的恢弘豪壮胸襟的对外投放。同时,“雄浑”又是司空图的创作论,包含了对诗歌创作者的主观精神要求,只有雄健深厚的精神品格充实作者“内质”,才能向外扩散,创作出恢弘豪壮、激烈高昂的诗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美学的诗歌意境理论史上,司空图的地位无人能比。他是诗歌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就他的整个理论来讲,他像前人一样认为意境是诗的本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界定了意境的内涵,开创性地划分了诗歌意境的类型。这三方面奠定了他在中国关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来学术界对《二十四诗品》的产生时代与作者发生争论,或曰明人怀悦作,或曰元人虞集撰,或坚持传统说法唐司空图著。我们考察、分析《诗品》24则的用韵,其中22则合乎《广韵》的“同用”押韵规定,另2则超出“同用”而通押(即真文通韵、支脂之微通韵)。《诗品》中2则通押,与初唐、晚唐、虞集的诗韵比例为:真文是1:25:1:0;支脂之微是1:50:10:0。此外,《诗品》24则韵脚分布《切韵》东、冬、钟、阳、唐等23个韵部,司空图《狂题十八首》18则韵脚也分布《切韵》阳、唐、登、庚、清等20个韵部。凡此种种表明,《诗品》的用韵特点与唐诗、司空图诗相合,而与虞集诗的用韵大相径庭。因此,《二十四诗品》世传司空图所撰,在用韵上亦可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