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邻硝基苯酚、邻氨基苯酚、甘油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用Skraup法合成8-羟基喹啉.对该反应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提高了产物的收率且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玉米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预处理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8-羟基喹啉溶液及低温方法分别处理玉米根尖后,制做玉米染色体装片观察中期染色体,通过比较得到用低温方法处理时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最多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氯化镉和硫代硫酸钠溶液为电解液,应用循环伏安法,直接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表面电沉积制得硫化镉(CdS)纳米粒子.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对制得的硫化镉的形状、大小、密度进行表征.在电镀液为0.1MCdCl2和0.02MNa2S2O3,电位范围为-0.2V~-0.8V.沉积40圈,温度50℃条件下,制得的CdS纳米粒子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60nm,并用制得的ITO/CdS电极研究了对甲基橙溶液(MeO)的光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电流增加1约62%.  相似文献   

4.
以5,6-二甲基-8-硝基喹啉、水合肼为原料,经还原、shraup反应合成了5,6-二甲基-l,10-菲咯啉,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还原剂对产率的影响,并用IR和NMR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0.1%秋水仙素溶液、0.002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对二氯苯饱和溶液、0.1%秋水仙素溶液和0.002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混合液(V:V=1:1)、0.1%秋水仙素溶液和对二氯苯饱和溶液混合处理液(V:V=1:1)对大豆根尖进行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各种预处理方法有丝分裂指数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0.43%、0.41%、4.45%、1.07%、0.83%,其中提高最明显的是用对二氯苯处理的.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以看出,对二氯苯处理的与其他各预处理方法的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混合体系合成雷贝拉唑钠的新方法并对新方法进行优化。方法 以2-氯甲基-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吡啶盐酸盐(简称SM1)和2-巯基苯并咪唑(简称SM2)为原料,依据Williamson醚的合成工艺,首先将SM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2-巯基苯并咪唑钠,增强其化学反应活性,接着将SM1与2-巯基苯并咪唑离子在水-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系统中进行化学反应,制得雷贝拉唑硫醚,然后将雷贝拉唑硫醚用二氧化氯氧化制得雷贝拉唑钠粗品,再用重结晶法制备出高纯度的雷贝拉唑钠。结果 制备得到的雷贝拉唑钠纯度大于99.7%,收率超过85%,有关物质的总量不大于0.2%,单个杂质不超过0.1%。结论 本工艺生产步骤相对较少,减少了其他溶剂的使用,明显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所得产物收率更高,纯度也更高,质量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以邻菲罗啉为原料,首先经硝化、还原制得5-邻菲罗啉胺,再将5-邻菲罗啉胺与几种二元酸酐发生酰化反应合成了N-(5-邻菲罗啉基)丁二酸单酰胺、N-(5-邻菲罗啉基)戊二酸单酰胺和N-(5-邻菲罗啉基)己二酸单酰胺,并且使用红外光谱证实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NO是一种古老的分子,早在1772年普列斯特里用8mol·L-1HNO3和Cu反应首次制得无色气体NO:8HNO3+3Cu=3Cu(NO3)2+2NO↑+4H20NO暴露于空气中会转变为NO2.此后人们用还原剂还原硝酸、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溶液都制得了NO.  相似文献   

9.
2.实验思路 纳米铁粉极活泼,只能现用现制,要制得纳米铁粉,首先要制得草酸亚铁。由于学校实验室没有草酸亚铁,只能自己制备。根据草酸亚铁难溶于水的性质,考虑用亚铁盐溶液和草酸溶液直接反应制备。而一般的亚铁盐不稳定,所以考虑用摩尔盐。  相似文献   

10.
蜂窝煤渣的改性及其在水溶液中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使用蜂窝煤渣作原料 ,用盐酸、水和乙醇对其表面进行了改性处理。通过亚甲基蓝估测得比表面为1 0 .8m2 / g,在 2 .5× 1 0 - 2 mol/ dm3Na Cl中测得等电点 p HIEP=6.8,最后用对苯二酚对其吸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用该方法制得的改性煤渣在接近中性时 ,对对苯二酚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吸附规律满足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1.
许多文献报道,Zn与FeCl3溶液反应一般得不到单质铁,我们对Zn与不同浓度的FeCl3溶液反应作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对反应现象、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浓度的FeCl3溶液与Zn反应的原理。  相似文献   

12.
在YMA平板上对14株大豆根瘤菌进行Fe、Co、B、Mo、Zn及p H的耐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柠檬酸铁浓度为0.05%时,64%的供试菌株能生长,当浓度增至0.25%时,所有菌株均不生长;在氯化钴浓度为0.005%时,57%的供试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增至0.025%时,所有菌株均不生长;在硼酸浓度为0.04%时64%供试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上升到0.10%时,所有菌株生长均受抑制或不生长;在钼酸钠浓度为0.4%时供试菌株均能生长,当浓度增至0.6%时,有36%的菌株能正常生长;在硫酸锌浓度为0.025%时有36%的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增至0.075%时,所有菌株受抑制或不生长。表明供试菌株对钼、硼的耐性较强,而对锌、铁、钴的耐性较弱;不同根瘤菌株对同一微量元素的耐性差异较大,同一根瘤菌对不同微量元素的耐性也有差异。多数菌株在p H6.0~8.0范围内生长正常,耐碱能力比耐酸能力强。其中AWCS13-4菌株耐受微量元素和酸碱度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6例Ⅰ、Ⅱ级骨巨细胞瘤病人节段截肢的组织,每例均制成16块1.5cm~3的肿瘤组织块,以16种不同灭活方法处理。灭活后在距离瘤组织表面2.5mm、5.0mm、7.5mm处取材,行光、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75%酒精,95%酒清,液氮冷冻,电凝烧灼仅对骨巨细胞组织块2.5mm以外有灭活作用。在碳酸、50%氯化锌、骨水泥灭活深度同达5.0mm。在此基础上,加用酒精或延长浸泡时间灭活程度不再加深。88℃水煮沸对骨巨细胞瘤的灭活最为彻底。50%氯化锌加石碳酸、石碳酸加骨水泥,50%氯化锌加骨水泥灭活效果比较理想,其灭活效果仅次于88℃水煮沸,适用于临床病灶清除后骨内壁的涂擦,是三种值得推广的灭活方法,但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铝氧化锌粉末,通过控制铝盐的添加量来制备不同掺杂比例的掺铝氧化锌粉末,使用XRD来测试铝是否掺杂在氧化锌的晶格中,利用SEM来反映掺铝氧化锌粉末的外观以及颗粒分布聚集情况,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来测其颗粒大小。并用所制备的氧化锌粉末样品对甲基红和溴甲酚绿进行光催化,使其降解,通过观察降解的效果,选择最佳的掺杂比例。结果表明,铝元素是掺杂在晶体中,且掺铝摩尔比为5%,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3 h,其降解甲基红、溴甲酚绿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三种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8-羟基喹啉锌(1)(ZnQn),8-羟基喹啉镉(2)(CdQn)和8-羟基喹啉镨(3)(PrQn)。同时对三种配合物的IR、UV-VIS-NIR、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且以它们作为发光材料制成器件对其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含有和不含有添加剂的 KOH溶液中对 Zn电极进行充放电实验 ,用透射电镜观测经充放电 5次后的 Zn电极表面形貌 ,并计算其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襄樊地区大专学生膳食中铜、锌、锰、铁的营养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指导。方法:对襄樊地区1230名在校生进行了膳食调查,以学生每日进食量对照表测定五种食物中铜锌锰铁的平均含量对在校生铜锌锰铁日摄入量水平进行估算。参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标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三版微量元素供给标准,对大专学生膳食中铜、锌、锰、铁的营养状况作出评价。结果:男女学生每日铜摄入量分别达供给标准(RDA)132%和122%;锰日摄入量分别达RDA141%和126%;铁日摄入量分别达RDA106%和74%;锌日摄入量分别达RDA45%和41%。结论:女生铁的摄入不足,男女生锌的摄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淮南市山南新区土壤中锌的含量现状,并为追踪研究该区城市化后土壤中锌的污染变化提供基础数据,对该区不同区域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采样,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对土样进行全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土壤中重金属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多种方法对该区土壤中重金属锌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中Zn的含量除个别数据外,大部分处于国内正常偏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莫尔法对不同水样中氯离子含量进行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加入丙酮做保护剂,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测得不同水样中氯离子的吸光度,测得自来水、湖泊水和饮用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分别为19.97mg·L-1,8.02mg·L-1,2.00mg·L-1,相对平均误差均小于1,加标回收率在98.9%-100.8%,说明实验结果比较可靠;莫尔法通过控制溶液的酸度以及指示剂的用量测定氯离子含量,测得自来水、湖泊水和饮用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分别为20.41mg·L-1,8.31mg·L-1,2.70mg·L-1,相对平均误差较大,加标回收率在91.4%-101.2%,说明实验结果较可靠,同时也说明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水中氯离子的准确度较高。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的简易程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都优于莫尔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氧化锌的尺寸、形状、表面结构和生长方向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指出利用简单的水热法能很好地调控氧化锌的尺寸和形貌,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性能,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