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年和2005年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大学生体质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陕西高校城市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及皮脂厚度总体上均优于乡村;速度、爆发性素质明显优于乡村男生,耐力、力量性素质明显低于乡村男生;速度、耐力和力量性素质明显好于城市女生,腰腹力量低于城市女生;与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平均水平相比,陕西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身体素质指标方面,陕西高校男生的力量性素质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耐力、柔韧性素质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女生的速度、腰腹力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柔韧性素质比全国平均水平的低.城市学生的超重与肥胖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1985年-2005年间4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对我国汉族7~22岁儿童青少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以揭示我国汉族学生身体机能与素质水平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发现:(1)20年来我国汉族学生机能和素质总体变化特征为速度素质和爆发力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除13~18岁男生外,其它学生的力量耐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耐力素质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不仅表现在学生持续跑动能力上,而且在心肺功能上也表现出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在1985年至1995年10年间,除城镇男女学生耐力素质有所下降外,我国学生其它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男女生爆发力和速度素质提高幅度较大,而耐力素质下降最大则是处于高中阶段(16~18岁)的学生。(3)在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我国学生机能和素质呈全面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耐力素质。城镇学生下降幅度大于乡村学生,女生下降幅度大于男生,中学生幅度大于小学生。进一步分析这10年的变化情况发现,在2000-2005年这5年里,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幅度.比1995—2000年的5年里下降的幅度大。(4)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与体育锻炼不足有较大关系,主要表现在参加时间不足和参加程度不够。(5)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还处于“泛化”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评估体系尚不能很好的围绕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而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镇江市区七所不同类型高中2010级全体学生高一、高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指标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高中高一年级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耐力与力量素质都很接近;进入高二年级后不同年级高中男、女生都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类型高中学生除男生的耐力素质较好外,男、女生的身体机能,女生的耐力与腰腹力量素质都一般;男生身体形态、上肢力量素质指标整体水平都很低,进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1985~2000年广西壮、汉族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85~2000年广西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壮、汉族学生样本,对7~22岁壮、汉族城乡男、女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素质发展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广西壮、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迅速;生长发育有提前的趋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耐力、柔韧素质呈下降趋势;除肺活量指标壮族学生优于汉族学生外,其它各类指标汉族学生平均增长值超过壮族学生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掌握湘西自治州9-12岁农村留守儿童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状况。研究方法:文献资料调研法、体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对苗族、土家族与汉族9-12岁2 380名农村留守儿童身体机能(血压、肺活量)、身体素质(50m、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m×8)等7个指标测试的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9-12岁农村留守儿童身体机能指标年均增长的幅度呈现出基本趋势是汉族>土家族>苗族,在速度素质方面汉族>土家族>苗族。在力量素质方面,立定跳远基本的趋势是汉族>土家族>苗族,男生>女生;仰卧起坐呈现基本的趋势是汉族>土家族>苗族,女生仰卧起坐的增长幅度小于男生;在耐力素质方面基本的趋势是汉族>土家族>苗族,同年龄段耐力素质男生>女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地西藏班学生的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内地西藏班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指标整体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指标不容乐观.与学校汉族学生比较,速度和下肢爆发力素质低于学校汉族学生,力量耐力和耐力素质略高于汉族学生,柔韧素质无明显差异;与全国藏族学生比较,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素质均高于全国藏族平均水平,而力量、柔韧素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厦门大学三学期制为背景,以概括总结近8年来我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为出发点,对我校2005、2007、2009、201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了解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变化情况,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结果表明:我校实行三学期制以来,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不仅总体水平逐年提高,而且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身体形态方面,我校学生肥胖率有所下降,但超重和营养不良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女生变化幅度明显大于男生;身体机能方面,我校学生总体上处于良好以上,女生的整体水平好于男生。身体素质方面,我校学生上下肢力量处于"失衡"状态,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根据福建省体质健康调研结果,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0-2010年福建省城乡中学女生耐力素质动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5年相比较,福建省城乡中学女生耐力素质总体水平保持平稳,2000年和2010年相比较,福建省中学女生耐力素质有较大幅度上升。2005年福建省城市中学女生耐力素质下降幅度较小,2010年有较大幅度提高;2005年福建省乡村中学女生耐力素质持续上升,2010年增幅较大;不同年龄组中学女生耐力素质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了解广西瑶、壮、汉族7~18岁学生的体质状况,获取他们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等信息,探讨改善和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和途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体质的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瑶、壮、汉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基本保持增长.汉族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增长普遍高于瑶、壮族的;瑶族男、女生的胸围普遍出现负增长,壮、汉族学生的胸围有升有降.汉族男、女生胸围发育水平优于瑶族,壮族男、女生发育水平欠佳;瑶、汉族男生50m跑成绩基本保持稳中有进,瑶族男生普遍好于汉族男生,壮族男生较差,汉族女生有升有降,瑶族女生则普遍呈下降趋势,壮族女生下降最明显;汉族男、女生(15岁除外)的立定跳远成绩呈正增长,瑶、壮族整体呈负增长,而瑶族略好于壮族;壮、汉族女生的仰卧起坐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汉族学生普遍好于壮族,瑶族学生则有升有降.瑶、汉族学生的斜身向上基本保持增长,瑶族男生上臂屈肌群力量优于汉族男生,壮族男生相对较弱;耐力素质整体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壮族男、女生的耐力下滑较为严重,汉族男、女生次之,瑶族男、女生下滑较小;汉族男、女生的肺活量有升有降,壮族男、女生下降幅度普遍小于瑶族.研究结论:广西瑶、壮、汉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耐力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速度素质有回升的迹象,肺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福建省汉族13~18岁城乡男女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汉族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显著高于乡村汉族中学生,城市汉族中学生的肺功能水平与乡村汉族中学生相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5年浙江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基本数据,通过对7-18岁6000人学生BMI与身体机能、素质指标相关性分析,以及同性别、年龄不同BMI分型学生身体机能、素质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MI与男女生的血压、肺活量、50 m、耐力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男女生肺活量指数、立定跳远及男生力量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同性别、年龄高BMI男女生血压、肺活量指标均值明显高于低BMI者,但低BMI者肺活量指数明显高于高BMI者。同性别、年龄高BMI男女生速度、耐力及男生上肢力量差于低BMI者,但男女生柔韧性及女生腰腹肌力量差异只出现个别年龄段。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大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985年和2000年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5年来,城乡男生和城市女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而乡村女生胸围却显著降低,身体形态生长发育不均衡,城市男女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高于乡村男女生。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城乡男女学生均大幅度降低。身体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发展不平衡,城乡男女生速度、下肢爆发力、腰腹力量等身体素质均明显提高,但耐力素质大幅度降低,上肢力量薄弱现状仍未改变。城乡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汉族学生体质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体育学刊》2012,(2):100-103
通过对1985~2005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发现:(1)我国汉族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并非持续下降,而是是具有起伏的曲线型。学生耐力素质只在7~12岁城市男女生和13~18岁乡村男生中出现连续20年下降;其他身体素质在1985~1991年呈现出回升。(2)1995年是各项监测指标的转折点,学生的肺活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在1995~2005年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裴永杰  黄霞  王真 《体育世界》2014,(11):134-136
通过对25年间陕西省男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身体形态和匀称度有所改善,豆芽型和肥胖体型有增多趋势,身体机能下降显著,身体素质除城乡男生爆发力指标、乡村男生速度外,其他素质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2005-2010年的后5年,城乡男生身体形态3项指标、身体机能指标均呈良性发展趋势,身体素质除爆发力指标下降外,50米、1000米和引体向上3项素质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个案,对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后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测试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方面部分指标有所提升。体育锻炼对增强大学生体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女生超重和肥胖学生数量增多、男生肺活量出现小幅下降、女生耐力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等问题值得在今后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黄柳倩 《体育科技》2011,32(4):105-114
目的:通过1991~2010玉林师范学院19~22岁的汉族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动态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探讨改善和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和途径。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数理统计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城乡男女生的身高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城乡男生的体重大幅度增长,而女生的体重增长不明显。城乡男生的胸围增长明显,城女的增长不明显,乡女的则出现负增长。城乡男女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素质均呈下降趋势,但自2000~2010年以来,女生的1min仰卧起坐成绩逐渐回升,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下降不明显。城乡男女生的肺活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近5年来,学生肺活量水平都呈现大幅度的提高。城市男女生的营养水平保持稳步上升,乡村男女生的营养水平近5年来才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城乡男女生的身高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体重、胸围存在城乡、性别差异;身体素质发展极不均衡,整体上出现下降趋势,呼吸机能水平整体呈现下降。城市男女生的营养水平保持稳步上升,乡村男女生的营养水平近5年来才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儿童少年时期所受的各方面影响与其成年后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战略价值。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定法和统计学方法,对晋城市7—18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十一项指标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近15年晋城市7—18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素质指标中速度素质的发展在15年内基本上保持稳定,略有下降。其余各项素质之中,男生除力量素质有一定程度提高外,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则表现出明显的负增长趋势;而女生的各项素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男女学生身体机能的现状不容乐观,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在15年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大学生体质下降归因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汉义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1):54-57,73
通过比较1995、2005年浙江省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对10年间浙江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机能以及身体形态衍生指标进行了比较,发现浙江省大学生体质总体上明显下降,特别是耐力素质,力量与心肺机能的下降。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的科研方法,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干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随机抽样对具有代表性的8所湖北省高校200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上存在差异。汉族大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上都要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后者的呼吸机能水平、心血管功能和机体耐力均明显好于前者。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体育学院2004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2004级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3年的监测和评价,旨在了解大学生体质的长期变化趋势,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院2004级男女生在2005-2007年间体质变化趋势不同:女生身体形态、呼吸系统机能、下肢爆发力和协调能力基本稳定,柔韧素质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明显增强;男生的呼吸系统机能基本稳定,肌肉力量素质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显著增强,但下肢爆发力和协调能力呈下降趋势,并出现超重或肥胖学生比例逐年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