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绝唱     
明代江南某地有位私塾老先生,在临终时为自己作了一幅挽联:想吾生尽力经营,无非是之乎者也;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他柴米油盐。这位老先生在人生道路上经历了坎坷苦难,就连“柴米油盐”都成了生活上的压力,因此他对生活毫无眷恋之情,不如一死了之,倒觉得“何等快乐”,这是对封建社会的辛酸讽刺。  相似文献   

2.
康絮 《师道》2003,(6):37-38
提及戒尺,很容易联想起旧时的塾馆。老先生布衫长褂,孱弱清瘦,一副老花镜吊在鼻梁上,生动着泛黄书卷上的之乎者也,却不料沾附于花白山羊胡上的唾沫成为顽童们交头接耳的好题材,待老先生再从镜框上方侦察到这一有失体统的“敌情”,便随手拾起了桌上的黑亮戒尺,砰!砰!砰!一阵快刀斩乱麻,但见顽童们纷纷捂头翻眼,歪着嘴又子曰诗云起来。应该说,现在圣坛上的人师无一不齿于塾馆老先生那囿于时代约制的寒碜和迂腐,但许多人手里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紧攥着那把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的“戒尺”。我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参加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孔夫子诞辰2550周年。从9月份开始,北京的报纸和电台纷纷报导了首都和各地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情况,有举办“纪念孔子文化活动周”活动的,有举行学术座谈会的,也有举办《孔子与儒学展览》的。毫无疑问,在这些活动中,少不了首长讲话、专家学者发言,加上传媒的炒作,一时间热闹非凡。我从小起就受到四书五经的熏陶,教国文的老先生是前清的翰林,之乎者也,经常拿着戒尺逼着学生背诵课文,不管懂与不懂。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让中庸之道伴随着我一生。解放后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在历次运动中,我都被评为中间偏…  相似文献   

4.
园丁独语     
我脚下的土地,是贫瘠的土地,也是丰腴的土地。五千年的血泪,五千年的汗水,使这块生长谷子、麦子和豆子的土地,也生长孔子、老子、庄周和墨子。诸多的老先生,我只在厚厚的线装本里见过。与他们会晤,很艰难,也很有乐趣,于是,我很羡慕他们的风雅,羡慕他们的渊博,我也就成了他们的学生,成了他们的继承人。我继承了他们的“之乎者也”,也继承了他们的“一无所有”。我很不幸,我的“之乎者也”曾遭惹了许多意料不到的麻烦,但我也很幸运,在不幸中获得了崇高的称号——园丁。我的人生道路很短,从课桌到讲台,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条道路也很长,充满坎…  相似文献   

5.
务实人生     
杨海亮 《教学随笔》2013,(11):15-15,29
①上周末的傍晚,和小区里的一位老先生聊天。老先生已是古稀之年,退休前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在谈及自己的过去时,老先生说:“我这辈子是和书一起过来的,读书、买书、写书,教了几十年的书。”言谈间,没有一丝遗憾,却有十分满足。想必,对他而言,与书为伴,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6.
张培孝 《教师》2013,(33):97-97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老先生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做老师,可以实现一教一、一教多、多教一的教学目标,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全过程,成为有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7.
钱立青 《教育文汇》2009,(10):51-52
那夜冷雨敲窗,来自家乡的电话带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教我们初中语文的陈老先生驾鹤仙去了。 陈老先生逝年80有7,但几个月前相聚时,他依然精神矍铄,不料在这个寒意延绵的春天,先生永远地离去,实在令人悲恸不已。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我们现在的教就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学生怎样才能由老师的教变为自己的学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层次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使他们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9.
胡寅初 《学语文》2011,(1):17-19
【教学设想】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前者以知识传授为主,后者以能力培养立意。  相似文献   

10.
自学能力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提醒我们,教给学生知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交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童心 《少年月刊》2011,(1):53-53
在学校里,性格内向的艾伯特习惯了独来独往。他是个笨手笨脚的小男孩,对他来说,上手工课真是件很头痛的事儿。教手工课的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先生,他满头银发,笑起来脸上堆满了皱纹。这天,手工课的作业是学做风筝。老先生粗略讲解了一下做风筝的方法和要领,  相似文献   

12.
徐征贤 《学周刊C版》2014,(9):170-170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渗透,导致学生作文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教学生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3.
就一堂课来讲,教学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决定了语文课堂的"灵魂","怎么教"决定语文课堂的"品质"。好的课堂应该是"洁净灵魂"与"卓越品质"的完美结合。关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我们想从叶圣陶老先生的两句话谈起。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渗透,导致学生作文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教学生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故事,诗三百亦不能例外,如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颂的果真是后妃之德的话,那人世间便再无两情相悦之事。之乎者也之乎者也之乎者也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当故国和家园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支离破碎的时候,男主人公在铿锵的鼓声中走上战场,似乎只有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才能证明个体生命的存在。爱情,经常可以在绝望的时刻给人以希望。之二:她比烟花寂寞郑风·子衿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④,在城阙兮。一日不…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是当代中国教育家,"教是为了不教"是老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实践案例。本文对叶圣陶教育思想带来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环节,处理不好会损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方法是教师讲解并提醒关键词句的意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常常是教者费神费力讲得唾沫横飞、口干舌燥,而学生则恹恹欲睡,兴味索然。意志力不强的学生早已梦见周公了,哪管什么"之乎者也"。教者一边讲解还需一边组织课堂,提醒个别学生,这样的课堂模式效率低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怕"文言文,也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呢?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能悟到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规律,达到不用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唐敏 《化学教学》2010,(5):16-18
问题的提出:在一次和北大教授严宣申老先生书信交流时,严先生在信中说: "高考试题中碘和四氯化碳的分离,答案为蒸馏,值得商榷.严老先生没有更多的解释.然而高考、各种高考模拟试卷和各种参考书的答案都是蒸馏,我们平时教学时,也都讲蒸馏.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的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课程文言文篇目增多,难度增大,作为一线教师,很现实的问题是面对文言文教材,该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本人试从五个字入手进行尝试:一、"讲"中激趣要想让十几岁的学生对"之乎者也"感兴趣,没有灵活应变的办法难以奏效。教师应本着让学生主动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