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故事     
关心小学生的巴金爷爷知识链接: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85年,无锡钱桥中心小学10位五年级同学,面对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风气,感到了困惑和迷茫,他们给巴金爷爷写去了一封求教信。巴金爷爷当时虽在病中,但读信后仍然强打精神,用颤抖的手给孩子们写了一封短信:“我在养病,身体很不好。拿起笔写字很困难。倘使我能够把回信写出来,我会寄给你们的,请你们耐心等待吧。”  相似文献   

2.
很平常的一天。今天和学生一起学的是《给家乡孩子的信》,巴金写的。巴老在信中谆谆教导,告诉孩子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要孩子们珍惜时间。大家读着巴金爷爷的信,感动着,思考着。课文学完了,我在讲台前站定。扫视了一下所有的学生,当大家的眼神都关注我的时候,我说:“同学们,巴金爷爷一生留下了这么多伟大的作品.在年老多病的时候。还在想着珍惜时间.为社会多作一点贡献。我们呢?”  相似文献   

3.
范宏飞 《辅导员》2009,(13):23-23
巴金爷爷曾经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是啊,巴金爷爷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作文要努力表达自己对老师、对同学、对家人的爱,用真情滋润我们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观日出     
自从学了第一课《海上日出》,我就想:巴金爷爷的观察能力真好,把日出描写得那么细腻。可是,他是在海上看日出,而我们这  相似文献   

5.
金庸读巴金     
<正>我最初读巴金先生的《家》,是小学六年级,正在浙江海宁家中,坐在沙发中享受读书之乐。哥哥见我正在看《家》,说道:"巴金是我们浙江嘉兴人,他文章写得真好。"我说:"不是吧?他写的是四川成都的事,写得那么真实,我相信他是四川人。"哥哥说:"他祖上是嘉兴人,不知是曾祖还是祖父到四川成都去做官,就此住了下  相似文献   

6.
本学期所教四年级第30课《鸟的天堂》是巴金的作品。我不想就课上课,想把它上成一次“走进巴金”的主题教学活动。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巴金的资料、作品,初步感知巴金。上课开始,我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巴金的资料。在学生七嘴八舌之后,我在大背投上出示巴金生平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活动,宣传反封建。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这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写下《灭亡》,1929年…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学大师巴金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金”这个名字是终究要作为一座丰碑记载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旧家庭。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赴法国留学,其间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砂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散文集《控诉》,随笔集《随想录》五卷等。巴金先生早年创作的取材于旧制度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  相似文献   

8.
哈攀 《宁夏教育》2012,(Z1):151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是作家巴金在87岁高龄时,带痛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一封回信。初读这篇文章,我只觉得这封信充满了巴金老人对孩子们无限的关爱。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质疑: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有哪些要求?这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上得好 ,开始的引入是关键。思想品德课教学时 ,进行生动有趣的新课导入 ,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法是 :一、谈话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导入新课直接、明了 ,是思想品德课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如教《个人服从集体》 ,可以这样导入 :个人服从集体是集体事业成功的保证 ,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服从集体利益。今天 ,我们来学《个人服从集体》。谈话导入法的设计有时可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如学习《真正的友谊》一文 ,可引用巴金的话 :“巴金爷爷说过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 ,…  相似文献   

10.
今天爷爷从外面回来,一脸的阳光,我知道肯定有喜事。爷爷把手藏到了后背,然后笑着说:“你猜我手里是什么?”我连忙说:“玩具。”爷爷摇摇头笑着说:“你再猜。”最后,爷爷把《小读者》往我眼前一亮说:“这比玩具强多了。”“爷爷这是哪来的?”爷爷说:“我刚在书店买的。”我接过书一看,好极了。我说:“爷爷以后每期都给我买。”爷爷说:“好,我每个月都给你订了。”我高兴坏了,因为我终于有好书看了。———湖南长沙市长铁一中小学部三年(3)班朱泓江爷爷送我《小读者》$湖南长沙市长铁一中小学部三年(3)班@朱泓江  相似文献   

11.
日出     
读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我被那美丽的海上日出吸引住了。于是,我决定看看我们长沙的日出。天色还有些迷茫,为了看日出,我很早就起来了,周围很静,人们晨练的声音,草丛中蛐蛐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我坐在河边,仰望天边,静静地等待日出。不知不觉,东方出现了鱼肚白,接着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星期四下午,我们班的李嘉盛同学收到了一张请帖。原来,他的作文《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在“北京海蓝蓝杯”作文大赛中获得了金奖,他被邀请到“北京海蓝蓝文化发展中心”去领奖,奖品是一个晶莹透亮的水晶杯,还可以和巴金、老舍等著名作家合影呢!随后还可以免费去参观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清华大学等。我们一阵欢呼,为他感到自豪。星期五下午,我们班的范芳婷也收到了同样的请帖,说她的作文《奇怪的敲门声》也获得了金奖。可同学们这时却高兴不起来了——有那么多的金奖吗?再仔细一想,巴金和老舍爷爷不是都去世了吗?怎么还可以和他们合影呢?…  相似文献   

13.
前辈寄语     
李致 《红领巾》2014,(2):F0002-F0002
正《红领巾》杂志是少年儿童的好朋友。在《红领巾》杂志出刊1000期之际,我和所有的读者一道,向《红领巾》杂志表示祝贺和感谢。我曾经在《红领巾》杂志上,介绍过巴金爷爷早年写给我的四句话:"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得做好人。"我愿意再一次把这四句话,送给所有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4.
《那事·那人·那魂》《一个诚实的人》《那双美丽的眼睛》,……这是“走近巴金,阅读巴金”征文活动中涌现出的好文章在这一篇篇文章中,我们读到了同学们对巴金的尊敬和爱戴之情:作为巴金的母校,上海市南洋中学发起这次征文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读巴金的作品,学习巴金讲真话的品格,了解一位“人民作家”的心。巴金并未离我们而去,他的作品和他的精神会永远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去阅读巴金,去走近巴金。  相似文献   

15.
哈攀 《宁夏教育》2012,(7):151-151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是作家巴金在87岁高龄时,带病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一封回信。 初读这篇文章,我只觉得这封信充满了巴金老人对孩子们无限的关爱。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质疑: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有哪些要求?这促使我和学生们重新阅读课文。通过阅读,学生悟出,课文通过平实的语言不仅表达出巴金对孩子无限的关爱,更体现了巴金一生的追求,以及对孩子含蓄的要求,让读者觉得,巴金老人是那样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的教育智慧让缺乏教育经验的我由衷地敬佩。  相似文献   

16.
四川成都市化局透露,该局将有计划地整合有关巴金化资源,建设一个巴金化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用更多的方式去了解、纪念这个出自成都的世界化名人。成都百花潭公园内以《家》的主人公觉慧的“慧”字命名的慧园,将成为巴金化博物馆的馆址。慧园修建于1988年,里面有巴金先生赠予的300多件实物、  相似文献   

17.
巴金的原名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介绍巴金的生平为:“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此说有误。巴金原名应为李尧棠。巴金先生所著的五卷集《随想录》封面上有极其醒目的个人小传:“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另外,我们从该书第三卷《病中集》第102篇《我的哥哥李尧林》一文中,也可得知巴金先生的原名是李尧棠。旧时代男人有“名”亦常有“字”,而“名”和“字”有别,不能混为一谈。古时小孩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自称称名,对长辈或平辈称字以表示尊敬或客气。巴金曾解释他的…  相似文献   

18.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和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脑海里浮现出萧红的童年记述书《呼兰河传》的字,品味着巴金爷爷的一句评语:“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啊,我的童年何尝不是一曲歌谣呢?不过它让我回味总是甜甜的。  相似文献   

19.
老师让我们读《西游记》,我便对爸爸说了,爸爸略加思索后说:“南边爷爷那儿有《西游记》,我们去拿吧!”南边那栋房子是原来爷爷和奶奶住的,爷爷去世后,奶奶便搬回了老家。摩托车一驶进那条熟悉的巷子,我就想起了爷爷,心里立刻平添了几分哀伤。看着花园里那些笼罩在暮色中的树木  相似文献   

20.
成都百花潭公园的慧园地处成都百花潭公园的慧园,是根据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的小说《家》中描写的意境而建造,是以巴金文化为主题的著名园林建筑,是介绍巴金生平、宣传巴金文化精神的基地,是成都市命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