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音乐教育要现代化,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的课题。现代化的教育在给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愉快、和谐的环境的同时,能达到让学生从中体会美、创造美和表达美的教育目的。怎样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现代化?通过多年的教育探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山西永济县教育局、陶行知研究会计划从1989—1990学年度第一学期起,进行为小学生开设“创造课”的第一批试验。其目的在于:探索开展小学生创造力的规律,特别是开展农村小学生创造力的规律。以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的才干,开发创造的活动”的要  相似文献   

3.
所谓“职教与高教、普教并重”,就是说要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到与发展高教和普教同等重要地位,形成“三教并重”、“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克服教育管理部门在决策意识上重高教、普教,轻职教的思想,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一、“三教并重”是现代化教育结构的标志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层次、结构和门类都是由其社会经济的需要决定的。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一国教育,其层次、结构和门类,也要因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而相异。当我们的国家要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没有现代化的教育,也就根本谈不上现代化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号令 ,并且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也就是说 ,我们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基础教育)应该是一种创新教育 ,应该是能“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能“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的教育。而目前我们的“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 ,要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教育本身要创新 ,要深化改革。这是我们要深入…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高度概括了新时期教育功能、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三个面向”把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命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先行的现代化,教育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中国特色”对教育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如大力兴办教育事业、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和改进生态文明教育、积极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需要注重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谋划推动教育工作,积极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着力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研制出台教育强国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度概括了教育与现代化与世界与未来的关系,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而积极开展创造学教育,培养善于想象、富有创造力,树立创造志向,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是...  相似文献   

8.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培养下一代,目的是使他们在扎实打好基础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有  相似文献   

9.
一、“三个面向”和教育人本化的内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也就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现代社会意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与才能的各级各类人材;二是教育自身要逐步实现现代化,教师素质和教育管理也要实现现代化。教育要面向世界也包括两层涵义:一是要培养能参与世界竞争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公民;二是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现代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还曾提出“电脑应从娃娃抓起”。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这一极具前沿性的世界性命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邓小平语 ,1983年 ) ,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历史教育要“面向世界” ,意味着必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12.
班级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全面健康成长”,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就是在人类共同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中,“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它不是要让学生服从某种简单划一的教育要求,而是教育他们要从“人生”出发,从每一个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县教育局局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里里外外要做的事情很多。为使自己在纷纭繁杂的事务中能出色地做好工作,我觉得局长要做到十要。一要高瞻远瞩。即要站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高度,始终不渝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正确地把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稳定教育局势,发展教育成果,创造崭新的面貌。要做到高瞻远瞩,就必须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教育理论、教育政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即教师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材料即使再先进与现代化,也不能创造出现代化的教育效益;而一旦教师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即便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与材料,也可创造出现代化的教育效益来。”  相似文献   

15.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到下一代怎样迎接未来挑战 ,这必然要加速实施教育现代化 ,而校长的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现代化很重要。因此 ,提高中小学校长素质是当务之急。现就工作实践谈点个人这方面的认识。一、校长要作教育思想的贯彻者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宣传和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成为校长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强调指出 ,教育者的第一任务是“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化的教育目标 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即以战略家的眼光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目标。九十年代我国制定的21世纪教育的纲领明确提出了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成人高等教育理所当然地要树立“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一些学者和教育专家对教育现代化进行了理论探讨,一般认为应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将形成全球性的“教育战略热”,将是教育的世纪。我国面临这一趋势,也要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以适应未来和创造未来。而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李岚清副总理早在1996年就提出:“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指的是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培养目标,教师队伍的建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建设一支素质结构优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是我们各级教育学院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在实践中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起源于“创造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他指出:“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此后,国内外对“创造教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两个优化 推进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优化,即优化课程结构,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实施创新教育,从国家到学校要注重把优化课程结构作为切入点,从学校到教师要注重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切入点,这是推进创新教育要坚持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推进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自身具有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创新教育的认识逐步加深并付诸实践。邓小平同志1983年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巳成为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人们认识到,创造、创新正是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的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的教育形式要求下,教师要转变观念,探索创新教育的路子。本文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弹好地理课的前奏曲;组织讨论,探究问题;布置地理调查内容;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新的课型六方面阐述了创造“乐学”氛围,激发“主体”意识这一创新教育的经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