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模仿性练习。(这项练习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基本能力。) 1.填空(1) 修建一项工程用6天可以完成。平均每天完成()/()。3天完成()/()。(2) 修建一项工程每天可以完成1/5,()天就能修完。(3) 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需要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要8小时完成。①甲单独做,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  相似文献   

2.
工程问题是一类典型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 ,工程问题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知道具体的工作总量 ,求其他量的工程问题 ,另一类是具体工作总量未知 ,把其看作单位“1”的工程问题 ,学生在解答前一类应用题时较容易 ,在解答后一类工程问题应用题时 ,就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类应用题 ,我是这样做的。一、课堂教学一开始 ,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应用题 :服装厂要加工4 80 0套西服。 (1)平均每天完成 30 0套 ,需要几天完成 ?(2 )如果由甲分厂加工要 8天完成 ,平均每天完成这批服装的几分之几 ?(3)如果由乙分厂加工需要 12天…  相似文献   

3.
用单位“1”和工作时间分之一替代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是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也是学生灵活构建解题思路的难点所在。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应以“一题多变”的趣味范例,诱导学生灵活分析数量关系为重点,以纵横沟通的配套习题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解题能力为宗旨,设计合理的复习内容,以实现“点的深化、面的拓宽、点面结合、螺旋上升”的复习目标。  相似文献   

4.
用单位“1”和工作时间分之一替代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是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也是学生灵活构建解题思路的难点所在。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应以“一题多变”的趣味范例,诱导学生灵活分析数量关系为重点,以纵横沟通的配套习题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解题能力为宗旨,设计合理的复习内容,以实现“点的深化、面的拓宽、点面结合、螺旋上升”的复习目标。一、复习铺垫,突出结构分数工程问题是整数工程问题的深化和迁移,其解题的关键是能否灵活应用基本数量关系,所以复习第一步要以结构训练为重点,使学生明确:已知其中…  相似文献   

5.
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例5。教学目的:1.根据整数工程问题的解法、基本数量关系和结构,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解答这类特殊工程问题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基本数量关系,结合分数意义找出工作总量“1”。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这类题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8页例10、"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会用分数分析.解答工程应用题。(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用分数解答工程应用题;难点是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计算,#说说数量关系。(1)修一段路,每天修3米,20天完成,这段路长几米?(2)一顶工程5天完成…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33—134页例10及“做一做”、练习三十二。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学会解答有关工程应用题。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创新的能力。3 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 ,相互联系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能正确解答工程问题。教学难点对抽象工作效率及抽象工作效率之和的理解。教学方法尝试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答 :(1)一批零件有30个 ,5小时加工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  相似文献   

8.
教情分析  在工程问题的教学中,常见到的情形是:让学生解答完准备题后,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如: "能否用 ' 1'代替工作总量 ?" "、各表示什么 ?" "它们的和又表示什么 ?"等问题,牵着学生知道这样的应用题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解答,再总结这种题的结构、特征,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种教法最致命的问题有哪些。其一,学生对用抽象的 " 1"代替具体的工作总量后所求的时间 "不放心 "。长短不一的待修路程,为什么求出的修路时间会一样呢 ?尽管学生在以后长年累月地用此法解题,但心理上总有一个疑点:为什么能用…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58页例5。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关键。 2.能够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 三、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解题规律和解题关键。 难点:如何求工作效率之和。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促进迁移。师生比赛,看谁又对  相似文献   

10.
工程问题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应用题,传统解法是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总量÷工效=工作时间”这一基本关系式用算术法列式解答的.其解题方法单一,解题思路窄,且容易产生机械模仿,死套公式的现象.如何改进工程问题的教学?根据“新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应把工程问题纳入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整体结构之中,使工程问题和分数以及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通过工程问题的教学深化分数乘法知识,使分数的基础知识成为分析工程问题数量关系和选择算法的依据.利用代数初步知识教学工程问题,即引导学生根据工作总量、工效、工作时间三者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来解答.这种新的教学设想以唯物辨证法为指导,符合新大纲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分数应用题例5(习惯上称工程问题)与前4个例题都是以“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为基本的解题思想的。同时,鉴于例5所反映的数量关系的特殊性,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整体1”的思想出发,分析其特殊的数量关系,揭示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2.
工程问题的教学,我自以为过关了.不料,在一次含两道工程问题的考试中,我教的学生只有三人解对了这两道题目.这一情况令我大吃一惊!学生的错误情况大致如下:题1.一件工作,甲工人独做,?小时完成;乙工人独做,6小时完成.若两人合做,几个时可以完成?这道题绝大部分学生将其列式成"1÷(? ?)",极个别的甚至还列成了"1÷(? 6)".这反映绝大多数学生虽能写出乙工人的工作效率为  相似文献   

13.
林琳  年轶 《大学教育》2022,(4):106-108+112
工程教育认证对于复杂工程问题有明确的要求。需求工程课程组通过基于案例的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团队合作解决有一定复杂度的工程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掌握行业规范及独立探索的素养。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昌乐县城的孤山路上正在干什么?生:整修道路。师:老师通过调查,知道整修长度为2千米。假设你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工程队?生:速度快;质量好的……师:现在就有两支这样的工程队:一个是甲队,预计10个月完成,此队的设备比较先进;一个是乙队,预计15个月完成,此队信誉比较好,工程质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多位数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5、例6是继学生通过例1至例4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三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方法和计算法则之后的学习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  相似文献   

16.
指导思想六年制第八册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它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发展和延伸。设计是在复习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的词义及其联系,再通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组织讨论、抽象相遇问题求路程的基本结构、解  相似文献   

17.
18.
“阶梯法”就是把教学内容按由浅入深的顺序设计,使之类似于一级级阶梯,引导学生在练习、自学、操作等实践活动中一步步向上“攀登”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能力。用“阶梯法”教学通用教材九册P.55例5的工程问题,可安排如下四组习题;让学生在思考、解答中逐步掌握其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时 ,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运用线段图教学工程问题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出示准备题 ,学生分组练习一段公路长3 0601 2 0千米 ,甲队单独修 1 0天完成 ,乙队单独修 1 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学生列式解答 :3 0÷ (3 0÷ 1 0 +3 0÷ 1 5 ) =6(天 )60÷ (60÷ 1 0 +60÷ 1 5 ) =6(天 )1 2 0÷ (1 2 0÷ 1 0 +1 2 0÷ 1 5 ) =6(天 )提问 :(1 )为什么公路的长度发生变化 ,完成任务的时间却一样 ?(2 )数量关系是什么 ?二、引出例题 ,学生尝试练习既然公路…  相似文献   

20.
指导思想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的第二种方法,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 1.根据老师的要求全班学生动手操作。 (1)12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2)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2.提问: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