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语堂一向被认为是表现派作家,他在西方的精神导师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克罗齐以其“直觉即表现”、表现即艺术、直觉因此就是艺术的美学观,深刻地影响了林语堂.但全面深入的考察显示,林语堂身上更多的还是中国气息,他与克罗齐之间的相异性要多于相同性.林语堂是西洋头脑与中国心灵奇异结合的产物,他所向往的是一种融汇东西方的世界主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风格独具的学者,克罗齐特别擅长运用精准而富有表现力的概念表达其历史哲学思想,而差异辩证法是理解克罗齐进行概念区分时最重要的方法。克罗齐对真历史和假历史的区分,就是差异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克罗齐在对假历史的主张和观点进行逐一反驳和批判(即病理学分析)之后,把假历史作为真历史的必由阶段和必经之路纳入真历史的行程之中。由此可见,克罗齐对假历史的病理学分析,其目的从来不是要消灭它们,而是提醒研究者关注它们的存在,并把它们作为真历史的永远可以纳入其精神发展的消极或辩证阶段,并最终实现真假历史的辩证统一。而这也正是克罗齐关于真假历史论述的精彩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者熟知的朱光潜版克罗齐美学基本上只是克罗齐早期美学,要完整了解克罗齐美学,有必要对朱光潜版克罗齐美学作一些补充。本文认为,克罗齐晚期美学并不构成与其早期美学一种彻底断裂,只是对早期美学的一种补充、修正和扩展。它大致包括几方面:1.主张心灵活动具有循环性和艺术只具有相对自主性;2.强调艺术的抒情本质;3.主张艺术具有整体性(或普遍性);4.用四种表现的区分、诗与文学的区分重述其有关"真正的艺术"的基本信念。本文对这几方面的具体内涵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克罗齐与新黑尔主义的分歧、克罗齐对黑格尔美学的批判、后人误解克罗齐的原因几个方面,论证了克罗齐美学与黑格尔的超验论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克罗齐美学作为对“历史学的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属于内在论心灵哲学,不属于黑格尔体系。  相似文献   

5.
克罗齐认为,形象与情感是艺术的两个重要因素,艺术既不单纯是形象,也不单纯是情感,也不能说是二者的总合,而是形象和情感的先验综合的统一,即“形象—情感”的审美表现.根据“形象—情感”理论,克罗齐认为,艺术与所有其他精神生产形式相比较,具有非逻辑性、纯粹形象性、具体情感性和非实用性等特征,虽然艺术不同于其他精神活动,但却受其他范畴的制约,同时也制约其他范畴.克罗齐提出“形象—情感”理论,一方面更加突出了艺术的表现本质,另一方面不同程度地对其早期艺术不可传达和不可分类观念作了有益的修正.  相似文献   

6.
张敏 《岱宗学刊》1999,(3):57-63
本从克罗齐与新墨尔主义的分歧、克罗齐对黑格尔美学的批判、后人误解克罗齐的原因几个方面,论证了克罗齐美学与黑格尔的超验论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克罗齐美学作为对“历史学的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属于内在论心灵哲学,不属于黑格尔体系。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百年再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戊戌变法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听一听当代学者是怎样审视戊戌变法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对克罗齐构建其思想体系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影响,其精神哲学中对“经济…‘实践”等核心概念的重视和强调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直接的联系;克罗齐对其思想的“祖先”黑格尔的研读最初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桥梁的。探讨这两种影响将会使我们对克罗齐的认识不只局限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历史哲学家的层面。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明显受到了克罗齐“表现说”的影响。林语堂本人也承认这点,但他所言之“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所言之“表现说”,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以人的心灵为基点,重视心灵的张扬与活动的艺术学说,是其整个心灵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克罗齐把人类的一切活动归诸于人之心灵“表现”的结果,其“表现说”自然也难逃片面性。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则是以人生为基点,重在内心的舒展与自由的艺术主张,与其整个近情哲学紧密相关。由于其近情哲学看重现世人生,要求通情达理,其“表现性灵说”自然也就不会画地为牢,陷入克罗齐那样的片面境地。  相似文献   

10.
克罗齐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其美学具有鲜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这已成公论。本文力图证明的是,克罗齐的美学并非纯粹非理性的,其间含有许多合理的理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声乐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理性精神,必须重视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教学实践中要重塑艺术精神发展路标,转变艺术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社会理性文化背景,逐渐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并使他们自觉地把理性精神内化为一种最根本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2.
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必然是课程文化的变革,必然是自在的课程文化与自觉的课程文化的交互作用和同步转型。课程理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本质。课程文化自觉是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的过程,其本质规定性包括理性思维、理性统一、理性态度、理性选择、理性目标,具体体现为主体性的课程文化意识、开放的课程文化胸襟、系统的课程文化结构、鲜活的课程文化生命、超越的课程文化品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数学充满着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指导我们实践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智慧,理性精神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数学教育更是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从数学的学科价值以及数学教育的价值两个方面,结合数学课程改革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提倡智性学是刘勰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刘勰认为,繁复、简洁、隐曲、显豁等是构成智性学的主要特征。中国学史上,孔子是智性学的早期代表。  相似文献   

15.
理想和信念是与人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的精神现象。人们通常认为它们只同理性认识相联系,实际上它们是既同理性认识相联系,又同非理性认识相联系。经过理性思考而形成的理想、信念是理性的;未经过理性思考而盲目接受的理想、信念就是非理性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爱国、爱国情感与爱国理性的概念,认为理想的爱国主义是一种高级的成熟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对狭隘的非理性的爱国主义的超越,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体。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爱国主义应该更多地表现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开展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理性爱国主义精神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普遍主义是西方哲学追寻本体世界的一种方法论。近代理性正义论具有鲜明的普遍主义方法论特征:从本体论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先验主义;从思维方式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承认存在一种永恒的、绝对的、普遍支配世界的正义法则;从人性论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把一种适合每个人的自我保存性看作正义的根基;从价值观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把个人及其权利看作一切社会价值的来源与标准。普遍主义方法论特征表明理正义论建立在一种抽象的哲学基础之上,实质上维护着“市民社会”中孤立个人的利己主义利益。马克思主义指出,正义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实现“真实的正义”必须超越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8.
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体成为现代西方教育的核心理想和根本原则。而对于理性主体的批判并未动摇其根本地位。马克思主义对于理性主体的批判,加深了对理性主体的理解,而后现代主义对于理性主体的批判,在其有效的情况下,是一种自我否定的批判。因此,理性主体应该是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所关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追求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性,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工具理性,正是在"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工具理性的统一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进行反思时,我们应坚守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立场,重视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20.
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校园和谐关系,以法治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审视并优化校园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主法治原则建设校园和谐关系的关键所在。以民主法治原则构建现代校园和谐关系是法治理性的基本要求;尊重人权是法治理性的真谛;校园和谐需要法治理性的宽容精神;法治理性包含对法制的敬畏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节制;校园和谐关系呼唤体现法治理性的校园文化。学校教育通过尊重和保护青年学生的正当权利并使其自觉践行义务的过程,使他们长期浸润在崇尚法治的文化氛围里,培养并形成他们未来人生中自觉的、理性的遵纪守法和护法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