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研究——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作为配置生产要素、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缓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论文用区域产业聚集指数确定了东部五省一市(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用单位企业工业产值确定了重庆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提出了重庆继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建议以及重庆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关注的自身问题。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移是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本文在分析传统产业承接不足的基础上,基于产业承接模式尤其是产业链和集群转入承接模式分析,鉴于江西省作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重点省份与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双重特点,讨论产业承接中的绿色发展政策,以指导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有序承接和科学承接,实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聚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益,为增强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以2007—2019年我国中西部162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可显著增加区域创新数量,并提升以实质性创新和绿色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能力,但其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承接地是否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以及示范区所处发展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竞争两种作用机制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各地应继续积极打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环境,在承接转移产业过程中注意明确划定承接产业类型、关注创新质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长极作用,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赤峰如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抓住当前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处理好承接产业转移与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当前赤峰经济发展中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国内承接产业转移趋势入手,阐述了赤峰市承接转移转移所面临着机遇,深入分析了赤峰承接产业转移条件与制约因素,根据赤峰现有产业基础和特点,探讨了赤峰不同行业选择不同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及重点产业。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的空间聚集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对区域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实际上,产业的空间聚集就是若干企业为了获取知识和共享知识而在一定空间彼此接近的行为过程。本文从企业行为的角度考察了知识对于产业聚集的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垄断竞争假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模型。模型说明,知识影响了企业学习曲线的下移,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约束下,企业会选择接近知识源所在的地区,从而形成空间的聚集。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处于产业转移的窗口时期,本文根据前期研究产业转移已有理论成果,对国家设立的六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从总体经济指标入手,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安徽皖江地区不仅总体优势明显并且与区域发展核心区重合,在六个产业承接地区中最有可能实现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而其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产业承接效果还不明显。皖江地区由于靠近经济发展成熟长三角地区,技术和经济扩散效应使得皖江地区获得总体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7.
知识溢出是创新主体之间跨边界的知识扩散和转移,产业聚集与知识溢出的内生互动过程首先是产业聚集促进创新主体聚集区域的知识溢出;创新性知识要素在聚集区域的知识溢出效用与直接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又增强了产业间的内聚引力。创新模型进一步表明,创新性增长不但是创新主体所在区域产业聚集的动机,知识溢出效用还最终决定着全局性创新增长水平,区域创新强度是联系知识溢出效用和累积性区域创新增长的桥梁,强化知识创新的公共物品属性是实现全局性创新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中西部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城市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对中西部城市如何结合自身优势,避开产业转移的一些主要弊端,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了要把握好移入产业的层次,精细策划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项目.做好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策划与招商引资。同时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努力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市场主体结合起来,加强自身吸纳与承栽能力建设,培育企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平台.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能有效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知识的产生;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溢出与扩散,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促进技术创新;分区域比较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结合当前东部地区产业聚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我国中部欠发达区域凭借自身优势积极承接国外和沿海产业转移,推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湖北省蕲春县产业转移为例,分析欠发达区域产业转移现状、动因及激励效应,并就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若干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间产业转移频繁,其中隐含着经济与能源碳排放的流动,从而影响区域碳排放强度。本文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方法,定量测度了2012年京津冀区域间产业转移及其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在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两方面,北京均是净承接地,天津均是净转出地,河北则是产业转移的净转出地和碳排放的净承接地;(2)与假设不发生产业转移的情况相比,区域间产业转移促使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1418.00亿元,碳排放量增加3255.79万t,平均碳排放强度上升0.29t/万元;(3)产业转移对不同区域的具体影响效应不同,对北京和天津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利于河北。因此,京津冀产业转移应充分发挥三地比较优势,优化配置产业承接与转出,并且在分享产业协同收益的同时,应共担节能减排责任。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5,(15)
伴随着芜湖加入"长三角俱乐部",芜湖经济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同时,由于芜湖自身的区域局限性因素,加上地方政策的差异,势必会给芜湖经济产生一定的阻力。本文以芜湖承接产业转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芜湖自身在承接产业转移现有的经济、地理、资源和政策等优势,并分析其在产业转移中承接城市服务、企业安排、用地矛盾和用工问题,来研究芜湖加入长三角俱乐部的契机与挑战。最后对如何更好实现产业转移承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江苏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分析江苏省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技术转移具有低成本、易实现、低门槛等特征,逐步成为各个国家、各个省份、各个城市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为后进国家和区域现代化发展和先进产业升级提供了有效路径。技术转移充分利用不同主体间技术能力和技术需求的差异性实现有效的技术扩散、知识溢出,并寻求不同产业和不同领域的技术融合和知识共享,通过技术转化和技术服务的形式对当地的创新能力和资源需求规划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对当地区域的经济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Eaton&Kortum认为,技术转移能够对当地的知识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利用,稳步地实现技术转化和经济效益提升。通过近几年的历史数据实证发现,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在促进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也给产业承接地带来诸多经济风险。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并指出在谈判之初产业承接地的高经济风险地位就已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来规避承接地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国内产业呈现出由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河南省应紧紧抓住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产业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从技术学习的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潜在威胁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理论与现实研究表明,河南省只有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区域创新体系培育、政策法规制定、创新机制构建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才能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在产业发展情况、区域发展带动能力、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现状,研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广东省产业转移园承接产业转移可按照"一核、两带、三圈、四群、五轴"的布局进行有序转移,充分将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进行有选择的承接,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从经济与产业发展能力、政策支撑能力、技术资源与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文化沟通与协作能力、人才资源能力、运营和管理能力七个方面建立了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并利用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较为接近,但在各项竞争分力上互有优劣。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逐步步入新常态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央适时出台和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决策,逐步优化区域经济格局,促进区域间共同发展。据此预计,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总体看好;东部地区由于第三产业比重高,未来总体看好;中部地区由于承接产业转移,未来将平稳增长;西部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未来将总体看好;东北地区预计未来将低位企稳。  相似文献   

20.
当前,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荆州市正面临着通过吸纳国际国内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这种背景下,基于荆州的实际情况,研究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对荆州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荆州市工业发展比较优势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平台及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等四方面,讨论如何增强荆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