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山东土地总面积23508万亩,耕地12001.50万亩,总人口8838万人。人均土地2.66亩,仅为全国人均11.87亩的22.4%,同世界人均55.2亩相比仅占4.8%;人均耕地1.36亩,低于全国人均1.68亩的水平,仅占世界人均6亩的22.7%。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更为强烈,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将更为突出。据预测,到2000年山东大部分地市土地人口承载量将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及农业大国来说,土地的意义更是重大而深远。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平均水平,在加上一些自然及人为的灾害,更是让土地在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数量还要减少。本文对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及其开发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1998~2010年间我国226个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人口、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及城市土地各项用途所占比例对城市市区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以探讨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我国,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没有显著提高,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则不断上升,居住和绿地广场用地所占比例趋于升高,而工业和交通仓储用地所占比例趋于下降,其他用途所占比例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我国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非农就业的增加需要在保证城市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合理加强城市土地的经济用途。  相似文献   

5.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直线上升,城乡一体化的优势逐渐的显现出来,但是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多,城市的人均用地相对减少,土地和人口的矛盾日益激化,由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一大核心问题,解决这一矛盾成为了政府及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科技是不能落后的,谈谈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农业集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我国人均占有的农业资源很少,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增多而继续递减。如果以1982年7月1日普查人口10.0818亿与2000年计划12亿人口计算,那么人均资源则为: (1)土地面积:1982年,世界平均数为每人49亩,我国人均  相似文献   

7.
运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徐州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进行计算,对其土地利用可持续程度进行评价.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人口约束力进行预测分析,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总生态足迹、可利用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最后对驱动其变化的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实际发展过程中,土地使用情况受到广泛重视,主要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土地面积较大,但是,人均土地面积还是很少的,因此,土地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可持续土地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优化可持续土地管理模式,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聂庆华 《资源科学》1992,14(3):31-37
土地人口容量是可预见时期内,在一定投入水平下土地生产食物的能力和给定人均食物消费标准下,土地资源所能持续养活人口的数量。尽管前人对此已做过大量工作,然而现有资料仍不能全面或精确地从理论上计算出一个区域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本文以陕西省洛川县为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模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通过对平谷区新城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结构、1982-2004年平谷区人口的基础数据的分析,预测出平谷区2020年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我国的土地人均占有量在逐渐的下降,这种情况下做好土地的使用和规划管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我国土地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文中笔者将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批租制度的演变、对我国土地管理主要问题的认识、土地资源有效监管措施等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论述,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柯新利  孟芬  马才学 《资源科学》2014,36(8):1572-1578
从武汉城市圈全局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案例区内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的人口总量结合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测算得到武汉城市圈耕地需求总量,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各区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进而构建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可为基于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的方法支撑。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结果能满足武汉城市圈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同时也兼顾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土地资源区域间优化配置须同时考虑全区域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扩大,耕地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从人口和经济入手,分析人口和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的带动作用,并根据双因素理论模型来预测规划期建设用地需求量。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扩大,耕地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从人口和经济入手,分析人口和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的带动作用,并根据双因素理论模型来预测规划期建设用地需求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口却是全球第一,所以人均占地非常的少,加上现在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人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因为土地而出现的诸如耕地不足、地力利用低下、建设粗放等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明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对土地有计划的开发,对闲置土地的利用,强化监督工作职能,将节约集约用地落到实处,向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宣传节约集约用地意识,确保拥有足够的耕地。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人类的重要资源,是人类耐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用地球上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我国的人均耕地已接近国际警界线。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国土管理的根本问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在乡镇要实现这个目标,应从如下几方面去科学开发土地资源,台理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7.
陈世权 《中国科技信息》2011,(6):223-224,216
发展和建设必然要占用土地,这是无可回避的现实,但是我县工业用地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土地闲置,城西旧工业区内企业布局分散,部分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过低、土地浪费严重等现象,现就我县工业园区用地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陆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位,土地资源总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但因为众多的人口,人均占有量低下。且我国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虽然土地总量比较大。但大多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难以利用的土地占多数。因此,如何根据土地的自然情况和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土地做出合理的规划,以便土地工程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关键。本文就土地工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是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构成要素,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其人均土地面积只占世界人均的29%,而人均土地面积的世界排名为1 20位,土地资源的危机非常严重,如何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了化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基本方法,即:加强国土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本文从我国国土资源现状出发,并就如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以促进我国在经济与资源上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借助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运用"中国平均生态生产力"对单产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调整,引用"中国平均均衡因子",提出"中国标准"的生态足迹新方法,构建了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分别建立了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预测模型,残差检验与误差检验结果满足模型精度要求,以此对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1998年-2009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耕地资源利用总体上呈现弱不可持续状态;②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不出现明显"突变"的前提下,2010年-2015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将呈稳步增长趋势,区域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程度将进一步增强,但这种增强只是从弱不可持续状态向弱可持续状态逐渐逼近,并没有达到中等可持续状态或强可持续状态。保住耕地面积"红线"和对山区耕地资源进行整理、技术改造是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实现云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