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向孩子学习     
自从女儿出生,我一直都向她学习,因为她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逻辑。女儿两岁半时我带她出国旅行,坐六个多小时的飞机,我以为她会很烦,但飞机真的飞到天上以后,她兴奋地看着窗外,说:妈妈我们到外边去吧。我说不能到外边去,她就说,我们坐飞机不就是为了到外边去吗?我才知道她是把飞机当“神七”了,上天就是为了出舱行走。我们大人把飞机当成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2.
向孩子学习     
早就觉得我的儿子在教育我,而不是我教育他。譬如,他对著名心理学家乌拉基米尔·列维推荐给父母的那一套教育方法运用得可在行了。  相似文献   

3.
向孩子学习     
王森 《幼儿教育》2014,(9):13-13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有一句老话叫“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身为家长,我们总认为自己的话就是圣旨,就是权威,就永远正确,就可以“说一不二”,就可以发号施令。但要是细心观察,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会发现孩子身上其实有许多值得家长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影响成人世界。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意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那么,我们究竟该向孩子们学点什么呢?其一,向孩子们学习认真负责的  相似文献   

5.
放学接女儿回家,无意中问了一句:"喜欢你们的语文老师吗?" "不喜欢." "为什么?" "我们的语文老师太凶了.喜欢大声叫,叫得楼上办公室的老师都能听见."  相似文献   

6.
女儿今年8岁,不知从何时起,她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时常冒出些让我警醒的话语。  相似文献   

7.
“道家”一词的起源,时间下限当在汉文帝继位之前,时间上限难以确考,最晚也应当在战国末期,基本含义应当是“道术之家”或者关于某种“道”的专门学问、技艺等,对象指向存在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西汉时期主要是指后世所称道家学派或治术及黄老等;至晚在东汉初年又可以指称“仙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快速发展,对道家学派形成一种覆盖态势,但是“道家”观念在道教群体内部并非流行概念。相反自东汉晚期开始,佛教群体亦大量使用“道家”一词,用以作为佛教自称,外道代称,在佛、道二教论争的语境中亦使用“道家”指称道教。而最晚在汉魏之际,“道家”一词的主要对象指向都已经形成,隋唐以后逐渐成为世俗学者及儒、释二教对道教的专称而沿用至今,但是其他用例并未废止。  相似文献   

8.
道家学派和斯多亚学派都对幸福及其内涵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在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日益凸显的今天,重新研究道家和斯多亚学派的幸福理论,在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情感、个人与社会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会为反思现实中的诸多伦理问题提供崭新的视角。通过对这两派伦理思想中的幸福观的比较分析研究,可以对它们视野中的幸福和与幸福相关的人的本性,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的关系做出一个尝试性的描述和勾勒。  相似文献   

9.
先秦道家依其觉解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冯友兰先生所谓“人生四境界”:老子、庄子皆追求与超世俗的大道相融合,属天地境界,达致这样的境界须通过“为道日损”、“心斋”、“坐忘”等修养工夫;宋钘、尹文汲汲救世,志在社会和谐,属道德境界,“情欲寡浅”是其修养工夫;杨朱营营谋求养生小利,属功利境界;《列子·杨朱篇》的作者以及田骈、慎到丧失精神追求,成为只剩生理欲望的动物性存在,属自然境界;自杨朱而下的人生境界不需修养而成,而是堕落而致的.  相似文献   

10.
略论儒道两家境界哲学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两家都以提升人的心灵境界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都是境界哲学。但两家的具体观点既有差异,又有相通之处,后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先秦道家依其觉解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冯友兰先生所谓"人生四境界":老子、庄子皆追求与超世俗的大道相融合,属天地境界,达致这样的境界须通过"为道日损"、"心斋"、"坐忘"等修养工夫;宋钘、尹文汲汲救世,志在社会和谐,属道德境界,"情欲寡浅"是其修养工夫;杨朱营营谋求养生小利,属功利境界;《列子·杨朱篇》的作者以及田骈、慎到丧失精神追求,成为只剩生理欲望的动物性存在,属自然境界;自杨朱而下的人生境界不需修养而成,而是堕落而致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论述东周时期音乐思想领域"倡乐"和"非乐"两大派系代表人物各自的观点和主张以及这些音乐思想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肯定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得出音乐应"以人为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人们往往想到儒家的理论贡献,而却忽略了道家在这方面的独特创造。其实,在道家的完整学说中,关于“和”的思想,也相当丰富、深刻,值得我们发掘总结。文章着重探讨了老子、稷下道家学派以度庄周学派围绕“和”所进行的理论思考。他们的深刻论述,揭示了“和”的重要功能,阐明了实现“和”的方法、途径。不但丰富、深化了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而且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亦有看不可低估的重大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家学派的直觉方法是一种高层次的科学思想的哲理思维艺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但不是系统的、完备的、严格的科学方法论体系。但是,现代物理学家的那种以直觉为主导的发现与创新方法论,是建立在经济事实、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和实证知识的背景基础之上的,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道家学派思想框架中回避经验性问题,缺乏科学理性精神、批判精神、轻视逻辑方法和各种实证方法。一味趋向于消极的“无为”境界,恪守退守策略,这正是他们的直学方法论,与现代物理学家那种能不断结出丰硕成果的直觉创新方法的根本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5.
钢琴发源于欧洲,但纵观钢琴演奏艺术发展史,钢琴演奏艺术的历次跃升都与广泛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和智慧紧密相连。21世纪的钢琴界在新时期应汲取新的文化养料,实现钢琴演奏艺术的更大提高。中国道家哲学美学中合乎规律又超规律的审美理想、超功利性的审美态度、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对提升钢琴演奏艺术中的审美境界有益。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整合道儒,崇尚宽容,通过对生命的追问,表达了作为侯王的刘安在现实的驱迫下谨小慎微,惟恐因子才而招忌的痛苦而无奈的心境,表面的超脱里实蕴含对当下生存状况的忧虑。  相似文献   

17.
18.
道法家新论     
道法家与道家、黄老道家是同源而异流。道法家本道主法,道法并举,刑德、文武并用,道法儒融合;道法家主张霸王道统治术,论证了法制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以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它与主“道德之意”和以无为理论为根本宗旨的黄老道家是不相同的;它又与以法为本、法道儒融合的法家有实质的区别,故称之为道法家,而其实质是法哲学派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王学忠诗歌精神和伦理价值观念的核心是悲天悯人,这种情怀成为其诗歌创作的根本出发点,凝聚成诗歌抒情主体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承担精神。这种生命精神的抒写,一方面是通过直接张扬人的不屈的生命意志,往往把人类灾难放在城乡对比中进行揭示,从而更能显现出时代巨变中的人性裂变的痕迹及其根由;另一方面,通过对于自然生命状态的抒写,寻找到这种坚强不屈的生命意志的对应物。王学忠诗歌最值得称道之处,恰恰在于他以“善待生命”这一价值立场来看待自然、社会及其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表现出一种“生命本位主义”的伦理倾向和道德情怀。对于诗歌到底树立怎样的抒情伦理和生命精神的问题,王学忠用他蘸满热情和同情的笔,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作,给予了自己独特的回答。暂且不论王学忠诗歌艺术本身的价值如何,仅就其诗歌对于抒情伦理和生命境界的建构与开拓而言,已足以彰显其诗歌在当代诗坛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以自然、生命、道德相关范畴为中心,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自然境界、生命境界、道德境界三种文学以及人生的美学存在形态。自然境界体验人文山水、地域风光的纯真,大美无言;生命境界感悟命运人生的无常、庄严、感伤;道德境界追问人性、神性,探寻理想信仰,为民族人类远景凝眸。三种境界的有机协调,水乳交融更让沈从文的艺术世界散发出丰美、感人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