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金光灿烂的丰碑。历来对它的研究争论很多,即以它的创作时间而论,就有作于被怀王初疏时,怀王二十五年“黄棘之盟”时,怀王末年,顷襄王初年,顷襄王七年、十一年、二十一年和三十年等不同说法。我以为要弄清《离骚》的写作年代,首先要研究《离骚》本文,再研究《屈原列传》。通过对《离骚》和《屈原列传》的探究,可以得出结论:《离骚》作于怀王入秦(武  相似文献   

2.
从《离骚》看屈原对中国文学悲剧精神的开创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以《离骚》开启了中国文学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精神,在屈原之前中国文学的悲剧精神包容在浓厚的忧惠意识当中,有自身的特征:柔韧、零散、中和。《离骚》作为一篇血泪之作,主要矛盾中凸现悲剧精神:关政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矛盾;“致君尧舜”与“哲王不寤”的冲突;矢志不随俗的决心和恋国不去国的坚定。《离骚》以情感的矛盾和冲突显示屈原对中国文学悲剧精神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3.
屈原以《离骚》开启了中国文学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精神,在屈原之前中国文学的悲剧精神包容在浓厚的忧惠意识当中,有自身的特征:柔韧、零散、中和。《离骚》作为一篇血泪之作,主要矛盾中凸现悲剧精神:关政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矛盾;“致君尧舜”与“哲王不寤”的冲突;矢志不随俗的决心和恋国不去国的坚定。《离骚》以情感的矛盾和冲突显示屈原对中国文学悲剧精神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4.
朱岩 《考试周刊》2007,(1):20-21
《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最深刻、最伟大的悲剧。与西方悲剧归因于性格不同,屈原深刻地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深刻地表现悲剧双方的矛盾冲突。屈原将人生的悲剧与艺术的悲剧有机而深刻地统一起来。在悲剧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自我形象,是《离骚》辐射出无与伦比的悲剧美之秘密所在。屈原的品质和精神已成为影响和构成我们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朱岩 《文教资料》2006,(35):1-3
《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最深刻、最伟大的悲剧。与西方悲剧归因于性格不同,屈原深刻地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深刻地表现悲剧双方的矛盾冲突。屈原将人生的悲剧与艺术的悲剧有机而深刻地统一起来。在悲剧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自我形象,是《离骚》辐射出无与伦比的悲剧美之秘密所在。屈原的品质和精神已成为影响和构成我们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 “怀沙千古恨,弥节吊灵均。眇眇思公子,依依问楚人。招魂龙贝阙,遗恨虎狼秦。愁绝涔阳浦,年年杜若春。”每读清朝王士祯这首《题三闾庙诗》时,就不禁使我想起诗人屈原被流放来湖南的悲惨遭遇。 屈原,名平,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的浪漫主义诗人。据东晋袁山松《宜都山川记》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及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等书的记载,他出生于秭归县北的乐平里,即现在湖北省秭归县的三闾公社屈原大队的香炉平。其生年,据近人考证,是在楚级王三十年,即公元前三四○年。他仪表端庄,身体颀长高大,眉清目秀,炯炯有神,堪称一个  相似文献   

7.
《九歌》原是楚国南部流传的民间祭神乐歌,后经屈原的艺术加工与创作而流传下来。在遭受政治上的打击和迫害之后,屈原所抒的是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悲哀和怨愤,从而使《九歌》具有独特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8.
雄浑壮美的历史诗剧《屈原》程致中五幕历史剧《屈原》把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的悲剧集中在楚怀王十六年暮春的一天加以表现,地点集中在楚国郢都,布下桔园、楚宫内廷、城郊和东皇太乙庙四景,从而高度概括地写出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悲剧精神,把抗日战争后期反侵略、反投降、...  相似文献   

9.
在《楚辞》几首诗中,《离骚》无疑是最好而且是最著名的一首.在这首诗中,诗人屈原有力地、毫不隐讳地表达了他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和道德倾向.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把这篇杰作当作悲剧作品来分析,尽管《离骚》不是一部戏剧,我在这里使用“悲剧”这个词是取其原义.也许有人会对我的提法表示异议,认为在中国不存在悲剧.在1933年发表的《悲剧心理学》一书中,朱光潜先生指出:中国文学没有悲剧.钱钟书先生在考查了四部元朝和清朝的戏剧以后,也认为在传统的中  相似文献   

10.
《悲回风》是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一篇,全诗的感情基调哀怨、孤独、彷徨,整篇自始至终,充满了悲愤的情绪。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他的作品都蕴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性,而集中表现这种悲剧意识和审美意象的就是《悲回风》。本文试从悲剧性的角度来探析《悲回风》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山鬼》作为屈原《九歌》组诗中的一篇,在向我们展示山中女神爱情悲剧的同时,也让人深深感到屈原对楚国的忠贞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2.
每读《史记·屈原列传》,我的脑海中就会交替映现出两幅遥远而清晰的画面:一幅是,被放逐于江湘之间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边踽踽独行,一边悲切吟唱。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屈子行吟图”,是屈原作为诗人的永恒雕像。一幅是,屈原自沉一百六十多年之后,年方二十的司马迁“南游江淮”,来到屈原自沉的汩罗江畔,临流凭吊,嘘唏垂涕。理解这两幅充满浓郁的悲剧气息的画面的关联,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一位悲剧诗人和一位悲剧诗人式的史学家的灵魂穿越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在汩罗江畔,在司马迁幽禁的囚室中进行的一次对话;看作是司马迁对屈原的诗…  相似文献   

13.
《橘颂》是屈原作品中唯一以“颂”体创作的作品,从作品中描绘的橘生长特点看,其所描绘的橘树应该是长满成熟的橘子。该篇的创作时间为秋冬之际,而不是屈原投江的五月,《橘颂》并非屈原的绝命辞;从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看,屈原创作《橘颂》时应该是直面橘树,而不是眼前没有橘树地想象,《橘颂》是“物感说”的典范之作;从作品暗示的时代环境看,《橘颂》的创作期约在楚怀王三十年武关之会至顷襄王三年再放江南之间,也就是公元前299年至前297年之间。  相似文献   

14.
《史记》全书共130篇,其中写人物的作品共112篇,在这当中有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字标题的,另外还有一些是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如《屈原贾生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刺客列传》……粗略统计,全书写了约120多个悲剧人物,而这些悲剧人物多以惨痛的死亡经历告终。按死亡意义,可粗略地将悲剧人物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上第一部骚体类文章的总集与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就是以屈原为主写作的《楚辞》。《楚辞》中的地方色彩表现得较为浓厚,在《楚辞》中有大量的楚地方言声韵、文学样式以及风土物产等。自《楚辞》面世以来便备受各界人士的喜爱,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学者对《楚辞》进行了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楚辞》以及楚辞研究史已经成为了一门研究的学科,被称之为"楚辞学"。基于此,对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分期及近三十年来的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屈原及其《楚辞》的研究价值,并对关于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是在发生了时空置换的文化差异中来解读屈原的。在史官文化的感召下,司马迁剖析了造成屈原悲剧的社会和思想缘起,再以儒家的文艺理论对《骚》进行了文化定位,纳《骚》入诗,揭示了创作主体的悲剧心态和作品的悲剧精神。司马迁还从游士文化角度和道家观念出发,反思屈原命运的最后结局,寄寓了司马迁复杂的情绪和人生感喟。论文最后分析了司马迁作这种解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占相当比重的人物传记可当悲剧文学作品视之,在中国悲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中国古老神话的悲剧精神,吸收了先秦散文的悲剧素材,发展了屈原悲诗的抒情特点。《史记》之后我国大量的悲剧文学作品,无论从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还是从悲剧审美艺术上都受到《史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离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品。准确地把握它的写作时间,对于正确深入地认识这一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深入研究屈原的斗争经历和思想性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是,关于《离骚》的写作时间,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较为一致的观点。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学术界的前辈和同仁商榷。我的看法是:《离骚》是屈原在楚怀王三十年(-299)——楚顷襄王三年(-296)第一次放逐过程中写下的,写作地点在汉北。具体考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在教读戈宝权先生的《汨罗行》一文过程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谈他们心目中的屈原形象时。有如此一说,即“屈原不识时务;屈原之死,不得其所”。  相似文献   

20.
关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历来颇多争论,论述的众多文章中,除有许多真知灼见,也有值得商榷的论点,下面拟就此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屈原的政治理想概括起来就是:选贤授能,修明法度,改革弊政,使楚国政治清明,国家富强,以抵御强秦的侵略和欺悔,保障楚国的安全。为此,首先需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屈原的这些理想在他的诗歌和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等篇中都是有据咳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