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时期后,党报发行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理性地观察,党报发行量下降并不会削弱党和政府的宣传力量。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党报应以子报发展为契机,增强市场营销意识;充分挖掘政府资源,巩固党报权威性;实现报网互动,提升党报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中对党报进行观照,包括学界研究的三个阶段(铺垫期、起步期、拓展期);相关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逻辑结构与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意义、目的;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等。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以新的传播理念和技术重塑党报的出版业态,推动党报在媒介融合下转型升级与科学发展,构建媒介融合下的舆论引导新格局服务。  相似文献   

3.
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术和电子媒介四种时代。随着媒介的发展变化,教育中的教学活动也发生了变化,教学和媒介不无关系。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就是人的延伸,给我们理解媒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样也为理解教学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从媒介发展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大学教学活动的变化,我们发现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使教学活动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乡村的主体性呈现越发依赖于村民的发声和自我言说。面对新媒介的新变化,乡村传播研究需要在新的媒介观下重新审视以往乡村及学界的媒介行动。文章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重新回顾了多年前的微博实验,并对乡村传播研究的新范式及新观念进行了讨论。新媒介在乡村中的意义,应在具体文化语境与发展空间中观察,只有考察媒介可能联结的行动,才能预测乡村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新的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和信息环境的改变对现代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适应媒介环境的能力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媒介素养的提高也被提上日程。企业如何适应媒介环境的改变,理性对待媒介信息传播,整合利用新媒体,以及应对媒体困境成为企业媒介素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周敏 《培训与研究》2009,26(3):33-35,66
现代人被现代媒介环境紧紧包围着,由于媒介竞争的加剧,媒介技术革新以及受众心理变迁等多重作用,媒介环境面临着复杂的结构性转变,持续变化的媒介环境将影响人们的道德习惯、价值观念、文化结构、生活习惯等。“宅男宅女”是目前一个新兴的名词,又被称为“御宅族”,反映了新媒介对受者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现在,“御宅族”在我国已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拟从媒介环境的角度,探寻新媒介对媒介环境的影响以及新的媒介环境与“宅男宅女”现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被现代媒介环境紧紧包围着,由于媒介竞争的加剧,媒介技术革新以及受众心理变迁等多重作用,媒介环境面临着复杂的结构性转变,持续变化的媒介环境将影响人们的道德习惯、价值观念、文化结构、生活习惯等。“宅男宅女”是目前一个新兴的名词,又被称为“御宅族”,反映了新媒介对受者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现在,“御宅族”在我国已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拟从媒介环境的角度,探寻新媒介对媒介环境的影响以及新的媒介环境与“宅男宅女”现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兴媒体的发展加速了对报纸媒介的解构,报纸作为一种媒介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受到质疑。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的相关新闻报道中,报纸媒介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引导非理性情绪,对信息准确传播,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充分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从媒介生态和报纸消亡论入手,对“报纸消亡论”这一观点质疑和辩驳。报纸媒介作为一种媒介方式,在当下仍然占有发言权,并在媒介融合趋势下进行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同时,又与新媒介多层次多角度融合,纸媒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媒介技术在影响人类的同时,促使人们思考媒介技术与人性的关系.媒介环境学派领军人物刘易斯·芒福德和保罗·莱文森对这个问题都有独特角度出发的思考.芒福德认为媒介技术是生命生物意义上的延伸,从而将自然生命与媒介相连.技术可以有利于人性,也可以不利于人性,互联网技术的文化编码是如胜,有利于人性,是对生命的复兴.莱文森也将媒介技术与生命相连,将人性与媒介进化结合思考.芒福德和莱文森都对生物及其在环境中的存在规律给予重视.从媒介发展的角度讲,媒体不仅不能改变人性,还要依人性而改变,媒介作为人性主导的技术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社会环境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新的挑战,提出了要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环境、媒介环境、精神文化环境的观点;对如何使环境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同性同向的教育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形成对媒介素养教育比较一致的观点的基础上,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预防、面对和防疫三个时期。在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设计体现了系统性和针对性,教育模式则根据不同的状况分类进行。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也给予了些许启示:一是成立国立的媒介素养教育专门机构,独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二是形成若干组织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组织及定期会议;三是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真正纳入到中小学课堂;四是充分发挥教师在媒介素养教育推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信息平台和终端设备的丰富昭示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领域。高校教师面对开放的高校环境和融媒体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必须按照新的要求提升媒介素养,适应发展潮流。一方面高校教师自身需要转变媒介观念,积极掌握新媒介使用方法,在实践中探寻育人路径;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开展教师媒介素养的不定期培训,形成相应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媒介形态和发行渠道来看,东北抗联报刊①是“小报”样式;从文本内容来看,抗联报刊兼具新闻报道和理论宣传功能;从媒介属性来看,文字报刊属于党组织和军事机关报合二为一的性质,画报、“专号”发挥着启蒙受众作用;从传播效果来看,抗联报刊自始至终体现着党报党刊在抗战时期的党性、群众性、指导性、战斗性.抗联报刊作为武装斗争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居功厥伟,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着东北抗联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大众媒介新环境将自然转变成它的背景,媒介成为新的"自然"、新的环境。媒介环境即大众传播媒介所营造和建构的虚拟环境。媒介环境从四个方面对受众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受众的"自恋情结"、受众图像思维的形成、受众的顺从盲从心理和挫折心理。  相似文献   

15.
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着忽视对中国媒介政策与文化的分析、忽视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传统、对家庭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重视不足等问题。在学校媒介素养教育全面推进不顺利的情况下,家庭教育以其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中国具有的特殊地位,有可能成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开展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要注意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提升家长媒介素养为中心,以培养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为主线,以培养分析和评价能力为核心,以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校园媒介环境由各式各样的校内、校外媒介及其传递的信息和符号(包括内容和形式)所构成,是一个充满符号互动的意义环境,它是校园的传播环境、信息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媒介涵化"理念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以全面、系统的观点组织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媒介技术有意识地营造媒介环境,从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社会交往、媒介素养等方面全面进行"涵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造就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也日益增强。党报作为传统纸媒中的佼佼者,要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拉开与其他媒体的竞争层次,就必须充分发挥新闻评论的优势,传播科学、理性、权威的"独家观点",提升自身的权威力和影响力。本文探讨了新闻评论的定义、特性,分析了全媒体时代党报新闻评论面临的挑战,并结合自身新闻实践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党报加强新闻评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杨光辉 《考试周刊》2013,(38):22-23
21世纪,新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媒介的快速发展、参与式文化环境的兴起及媒介与传播生态的变化让新闻教育面临转型。新闻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专业教育,而是开始拓展到针对提高公民媒介素养的大众媒介教育。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在参与式文化环境下探讨新媒介,特别是社交媒介给新闻教育带来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新挑战提出应对策略,探讨将社交媒介引入新闻教育的可能性,进而推动新闻教育在参与式文化环境下的发展。希望通过与时代同步的参与式新闻教育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媒介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但是,大学媒介素养教育到底为学生教些什么?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媒介素养?怎样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针对这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现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层面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的信息通讯技术和手段突飞猛进地发展,媒介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媒介受众的成长却相形见绌,中小学干部教师的媒介素养也呈现不少缺失,因此,对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中小学干部教师进行媒介素养培训意义重大。培训内容包括媒介观念、媒介态度、媒介知识、媒介能力、媒介审美、媒介创作、媒介公关、媒介技术、媒介消费和媒介道德十个方面。要有效地开展媒介素养培训,需要建立明确的保障机制和适宜的培训方式,从政策和体制层面支持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