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学习中,学生存在着种种“厌倦”“焦虑”“懈怠”的消极心理。这些消极心理,妨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们要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应该想方设法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消极心理进行有效地预防、抑制、排谴,同时充分助长积极心理环境。并使之与能力的提高相互影响产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马士孝 《现代语文》2001,(10):25-28
一、“试问闲愁都几许” 不少调查表明,学生在学习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兴趣小、效率低”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一听“语”二字,便愁眉不展,愁绪满怀,真可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其实,仔细分析学生的语学习过程中较常出现的消极心理,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不妨先看看以下几类学生吧:  相似文献   

3.
“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被叫做习得无助感简称无助感。”(产生语文习得无助感的学生往往被称为“差生”或者“后进生”)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饱受失败的打击,鲜有成功的体验,就会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产生语文习得无助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通常有以下一些表现:第一,动机水平降低:对学好语文缺乏信心,在语文学习上消极被动,对语文的一切都不感兴趣。第二,认知出现障碍:学生一旦产生习得无助感,随之而来便产生一种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心理定势,不能从语文学习的成功尝试中积…  相似文献   

4.
“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被叫做习得无助感简称无助感。”(产生语文习得无助感的学生往往被称为“差生”或者“后进生”)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饱受失败的打击,鲜有成功的体验,就会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产生语文习得无助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通常有以下一些表现:第一,动机水平降低:对学好语文缺乏信心,在语文学习上消极被动,对语文的一切都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教会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那么,怎么指导学生去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呢?一、学习方法的含义学习方法,即怎样学习的问题。一般指的是学习程序和学习技巧。广义上讲,它包括学习心理、学习法则、学习程序、学习技巧、学习习惯等要素。学习心理指学习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状态。学习法则,即学习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基本规律。如认识事物中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阅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规律。它们对语文…  相似文献   

6.
赵有彦 《考试周刊》2012,(45):37-38
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如何让初中生摆脱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作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对于心理学来说有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之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该运用积极心理学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向往。  相似文献   

8.
1.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体悟与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语言停留在“消极语言”的层面,如学生整个小学阶段学了许多词语,但写起文章来却用不上几个就是这个原因。开发语文生活化课程资源的意义就在于它在学生的“消极语言”与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一个链接,给学生创造“尝试运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感悟、练习,最终达到能独立运用。2.把各种活动作为展示学生语文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表现做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三语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的消极心理尽管我们平时一直在强调语文学科在高考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很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漠视语文,一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带只耳朵,一学年结束没有一本像样的笔记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能偷懒就偷懒,更别说自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复写,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同“个性的、生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厌学心理的危害及表现 1.厌学心理的危害 所谓“厌学”,即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心理,是对学生不愿意学习、厌恶学习这种消极的行为反应模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学科,它的学习和运用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素。根据心理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消极情感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进行教学,让学生也得到感染,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只有积极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性质,充分体现了新语文教学对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的尊重。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久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形成的种种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疲软状态,令语文教师在展开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有曲高和寡的感觉。如何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态度,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快乐地学习呢?实践告诉我: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是顺…  相似文献   

16.
到了初三,学生对语文学习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读书时间越长,学习语文的热情就越低,导致出现语文学习的消极心理。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是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主体,绝对不是消极被动,而是主观能动的。  相似文献   

18.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谈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结构中的“知”“情”“意”各具特点,据此来探究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的内在因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教师应在心理层面上反思教学过程,最终打通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的心理通道。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关键又是一个“变”字,不仅有教的变革,更有学的更新。本文就分别从“教”和“学”的角度,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变”。一、“教”的变革1.教师理念的转变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均是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解决,学生要充分地“参政议政”,充分地“当家作主”。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指导是必要的,但不能干涉太多,否则,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将蒙上较浓的个人色彩。可是,教师又必须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整个语…  相似文献   

20.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