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这两部戏剧存在一个明显的共同点:情境与结局的巨大差异。本文从这一文学现象的比较分析入手,重点探讨产生这种文学现象的文化因素,从而更好地了解中英戏剧观念和戏剧传统。  相似文献   

2.
张旭 《太原大学学报》2015,(1):68-70,76
从《心坚金石传》到《霞笺记》,同一故事在不同文体当中发生的变异体现在人物的设置和扩容、情节结构的改动、主题思想的变化上。故事结局的易悲为喜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正是中国传统戏剧对于大团圆结局的热衷。  相似文献   

3.
王锦方 《海外英语》2013,(2X):192-193
该文按照戏剧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戏剧故事情节要素对《花为媒》与《仲夏夜之梦》两部蜚声中外的喜剧进行对照赏析。两部喜剧的创作背景虽然各有不同,但是结构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对比鉴赏之下,别有一番情趣与裨益。而且对照赏析,不难发现虽然东西方文化习俗不同,但是追求"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怀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这一特殊身份以及与之伴随的文化冲突让美国华裔文化翻译略显复杂,尤其是戏剧文化研究更是难以捉摸。美国的华裔戏剧文化翻译者首先要打破语言这一表层的阻碍,毕竟语言是人际互动的基石,只有在语言互通有无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自由地交流。其次便是文化差异,所谓的异国风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下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十几年来,美国华裔戏剧文化翻译的佼佼者不断涌现,同时针对美国华裔戏剧进行研究的国内外学者也越来越多,他们分别就不同侧面对华裔美国作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尤其是对黄哲伦的戏剧作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在研究领域,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大都侧重在黄哲伦的《蝴蝶君》上,对其近期的作品《中式英语》,目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很少,特别对其所蕴含的文化翻译研究鲜有涉及与关注。鉴于此,首先阐释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结合国际化视野,回顾文化与翻译的历史文明,从而揭示文化与翻译的本质联系。随后,通过回顾黄哲伦的个人生活、文学成就以及前人对其重要戏剧的研究成果与评价,发现前人在翻译研究《中式英语》方面是空白的,并且结合黄哲伦的《中式英语》,尝试分析与解读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翻译特征。最后,从不同角度利用文化翻译作为批评的措施,阐释东西方差异与误解对文化翻译的影响,并且探索美国华裔戏剧文化翻译研究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5.
元代纪君祥所著《赵氏孤儿》与莎士比亚16世纪所著《哈姆雷特》虽创作于不同国度、不同时期,却都以丰富逼真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微妙的戏剧矛盾、鲜明故事主线、深刻的悲剧结局和对社会的启示而风靡文坛,流传甚久。从两部悲剧著作中的主人公形象、故事情节与思想倾向、故事结局等方面出发,分析其相似与差异,反映东西方戏剧中悲剧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个体心理受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藏戏《朗萨雯蚌》中的朗萨与元剧《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不同环境的女性个体。本文以这两部戏剧中的女主人公为蓝本,试探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的同质心理,解读封建时代女性的觉醒与抗争。  相似文献   

7.
梅帅元是活跃在新时期广西戏剧界的戏剧家。梅帅元从审美的角度看待壮族文化,形成审美文化观。从早期的壮剧《羽人梦》到《印象·刘三姐》等实景舞台剧,梅帅元一直坚持用戏剧艺术表现其对壮族文化的审美化的思考。因此,梅帅元的戏剧创作在文化观念、戏剧观念和处理艺术个性与文化权力机制之间关系等三个方面具有超越意义。  相似文献   

8.
蚩尤与蚩尤戏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由贵州仡佬族傩戏《收蚩尤》引起,从《公关战蚩尤》、《黄帝战蚩尤》、《收蚩尤》、湖南湘西苗族祭祀仪式剧等四出剧目(种)对蚩尤与蚩尤戏剧文化进行了介绍和讨论。认为以蚩尤为核心人物的历史久远、剧义有别的戏剧,有着丰富而又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化,戏剧翻译也成为了国际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戏剧文本的翻译类似于小说和诗歌的翻译,不仅涉及到原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之间的转移,还涉及到文本语言以外的诸多元素。而置于不同的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下的美国华裔作者们,他们翻译的戏剧作品将会有不一样的研究价值。基于此,以赖声川著名话剧《暗恋桃花源》自译英译本为个案,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以及其译本与文化身份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使人们更加注重华裔文学中的戏剧翻译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阿尔比代表作《动物园的故事》《海景》和《山羊》揭示美国人在二战后工业文明的肆虐下,远离自然,疏离亲情和友情,遭受文化创伤。这三部戏剧也尝试回归自然来治愈创伤。本文将横向纵向探讨三部戏剧中各阶层的文化创伤,以及阿尔比通过自然疗治创伤的不同时期作品中的尝试。最终发现只有人与自然建立完全平等的关系时,才能真正抚平文化创伤,创伤复原之路依旧漫长。  相似文献   

11.
"流浪"是世界性的文化母题,更是深埋人类内心的永恒欲求。"流浪"也总是和"家园""出行""回家"等情愫联系,交织出丰富多样的创作和研究主题。然而,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的不同,"流浪"在母题的共性之外也凸显出显著的差异。以往对此命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著作颇为丰富,但大多是从某个特定地域的人们的"流浪情绪"或者"流浪心理"作以分析。另不少是针对文学作品中的"流浪"、"流浪汉"等意象的总结探究。文章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发现"流浪情结"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之处,并且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亦是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12.
从家族文化、人物文化内涵、佛教文化和风俗文化四个角度阐释《金粉世家》的文化特征,从而进一步突显张恨水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化模型与大学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是从属于社会主导文化的亚文化,它依附于主导文化,衍生于主导文化,具有不同于主导文化的异质性。大学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的共性,不同的文化研究理论提供的各种文化模型,对于大学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不同文化模型的研究,提出了大学文化建设的普遍模式,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文化力量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汉英语言中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东西方人理解的误区。主要探讨了"黄色"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的问题,力图实现汉英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  相似文献   

15.
地方戏曲是形成并发展于民间的一种地方文艺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和民间文化内涵。我国地方戏剧大多源于农耕文明时代,与工业文明时代兴起的都市文化存在着差异和错位,它需要在现代都市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不断调整姿态来与都市时尚文化相融合,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的语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市场经济伴相伴而生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要,但到这种文化形态并非“大众的文化”也不是“文化的大众化”,更与延安时期以来所谓的“文艺大众化”、“大众文艺”林相径庭,而是一种与西方“文化工业”同质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汉英语言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差异容易导致东西方人理解的误区。“黄色”在中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故翻译不应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应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9.
真放与旷达--李白苏轼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和苏轼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突出的是个性气质、人生态度等的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诗风之异。同时从“士文化”的角度而言,李白、苏轼各自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士文化符号,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类型。李白和苏轼,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这一个”,这就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的真放的李白和旷达的苏轼。  相似文献   

20.
印度佛教中国化,是释道安在襄阳依托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土壤实现的。他的成就也进一步丰富了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内涵。道安的创世之举与襄阳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创立的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的参与。所以,襄阳应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界把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称之谓中国佛教的祖庭是名符其实的。襄阳应充分开发、利用道安佛学文化资源,发挥襄阳传统文化优势,强化"文化立市"理念,促进"文化襄阳"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