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捉刀     
请别人代笔写文章,古人叫做请人“捉刀”。“捉刀”,即“握刀”,在这里就是代笔的意思,它来自三国时曹操的故事。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曹操担心自己的相貌不能够慑服匈奴的使者,于是,就让武官崔琰(yan)冒充他代为接见。崔琰长得  相似文献   

2.
捉刀     
“请人捉刀”,是说请人拿着一把刀吗?其实,“捉刀”一词出自《世说新语》.故事是这样的—— 曹操有个名叫崔琰(yan)的武官,长得仪表堂堂,胸前长须飘飘,威武不凡,连曹操都认为自己的相貌远不如他.有一次,匈奴派来的使者要见曹操.曹操为了让外国使者见到魏王后更加敬畏,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威武不凡的崔琰冒充自己代为接见.  相似文献   

3.
捉刀     
有一次,魏武帝曹操准备召见匈奴派来的使者。可是他转念一想,自己虽然聪明能干,但是身材短小,天生一副丑陋相,不足以使远国的使者产生敬畏之心。于是,他让相貌堂堂的崔琰(字季珪)代替自己,他自己则持刀立在座旁。召见已毕,曹操派人问匈奴的使者:"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者回答道:"魏王很有威仪,但是座旁持刀而立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说匈奴的使者识破了自己的安排,担心走漏消息,对自己不利,就派人把匈奴的使者杀掉了。  相似文献   

4.
典故三则     
捉刀,握刀,替别人握刀。后来用这一典故来表示代人做事或作文章。 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容止》,曹操接见匈奴使者,认为自己相貌丑陋,便让崔季珪代替,而自己则握着刀,站立一旁,充当侍从。  相似文献   

5.
捉刀     
有一次,魏武帝曹操准备召见匈奴派来的使者。可是他转念一想,自己虽然聪明能干,但是身材短小,天生一副丑陋相,不足以使远国的使者产生敬畏之心。于是,他让相貌堂堂的崔琰(字季珪)代替自己,他自己则持刀立在座旁。召见已毕,曹操派人问匈奴的使者:"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  相似文献   

6.
说风度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魏王曹操欲接待匈奴使者,嫌自己矮小不够威武,乃命令手下做替身假扮,自己则操刀侍一侧。事后,曹操曾派人打听北国使者的印象,结果对方回答:“魏王雅量无比,但魏王背后那个操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玄了!曹操之风度,居然如此引人关注,他即使披上个破旧的麻袋片,也绝对掩盖不了那光彩照人的英雄气势!  相似文献   

7.
“捉刀”和“操刀”这两个词都有典故。“捉刀”见于《世说新语·容止》:“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后来,“捉刀”一词多用来指称代别人做文章。“操刀”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操刀必割”,语出《汉书·贾谊传》“黄帝日:‘日中必熭,操刀必割。’”喻时机不可失。另一个是“操刀伤锦”,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国的  相似文献   

8.
《魏武将见匈奴使》以简短、生动的语言,叙述了曹操接见匈奴使者的故事。其中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符合心理特征的对话,也有人物形象的描绘,堪称微型小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手表的装饰手段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用笔和用刀两种。捉刀代笔,典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2003,(4)
据说,曹操个子不高。有一次接见匈奴使臣。曹操怕自己的矮小被使臣耻笑,就找来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崔琰顶替,自己则提刀站在后面。然而使臣却有惊人的发现:“床头提刀者乃英雄也。”“丑小鸭”们应该有十足的自信:“我不在乎!”终有一天,奋力前行的你定会走出一条灿烂辉煌的路!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曾说过,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那只能是某种动物的东西。品德高尚,  相似文献   

11.
在南北朝时期宋临川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容止》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这就是魏武“捉刀”的典故,后来人们又加上“代笔”二字,形成了“捉刀代笔”这一成语,专门指代替别人写文章。引用上面的典故,目的并不是想对魏武“捉刀”的故事查根探源,而是考虑到:象“捉刀代笔”这一类事情,在语文高考复习中见到了不少。当然为了迎接高考,许多考生勤勤苦苦、孜孜矻矻地认真复课,那态度着实令人感动。但同时也有些社会青年和在校学生,不是老老实实地复习,而是请别人给自己写一两篇文章。为什么这样做呢?据他们说:这是一个诀窍,别人把文章写好了,自己背下来,等高考  相似文献   

12.
蔡琰     
蔡琰,字文姬,是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在父亲死后,文姬被匈奴掠去,这年她才23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他感念与好友蔡邕的交情,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把她赎了回来。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期,楚国与秦国交战。这几日,前线断了粮草,楚将子发急忙派使者向楚宣王告急。使者拜见楚宣王后,顺路赶到子发家中,去探望子发的老母。子发的老母看到使者赶来,十分高兴,亲切地问道:“兵士们都很好吗?”“很好。”“军队的粮草还够用吗?”“还好。军队里还有些豆子,大家还能一粒一粒分着吃。”“你们将军身体好吗?”“将军每顿都有肉吃,身体很好。”使者毫不介意,如实回答。子发的母亲听了这话,犹如一只苍蝇飞进肚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久,楚军打败了秦军。当子发回来拜见老母时,母亲把大门关得紧紧的,不准子发进去。母亲生气地对门外…  相似文献   

14.
西汉天汉元年 ,汉武帝刘彻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职衔持节出使匈奴 ,常惠应募作苏武随员同往。当苏武使团完成外事任务返回之际 ,匈奴国内突发政变事件。副使张胜涉嫌参与谋反 ,苏武一行人全部被扣押 ,长达 1 9年之久。后来 ,汉朝与匈奴“和亲”成功后 ,西汉派使臣前往匈奴 ,提出释放苏武等人回国的要求。匈奴王谎称苏武等人已死塞外。这时常惠心生一计 ,偷偷连夜面见汉使 ,嘱告 :“你见匈奴王就说 ,我国天子在林苑射猎 ,射得北面飞来的大雁 ,足上系有帛书 ,其上书有苏武在北海牧羊。这怎么能说不在人世呢 ?”次日 ,使者依计行事 ,匈奴王听此传奇…  相似文献   

15.
据晋代葛洪所著《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刘奭(音式)的嫔妃非常多。他叫当时有名的画工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等人把她们的形貌逐个地画下来,然后根据图像,挑选中意的召见。嫔妃为了争宠,便纷纷贿赂画工,让画工把自己的相貌画得美一些。当时王昭君(字嫱)不愿意贿赂画工,画工就故意把她的相貌画得不好,并在眼下画了一颗“滴泪痣”,这在古代,是一种不祥的面相,所以,王昭君始终得不到元帝的召见。元帝十六年(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派使者到汉朝来联姻,请求汉元帝赐给他一位美人作“阏氏”。元帝答应后,就按照后宫嫔妃的图像进行挑选,最…  相似文献   

16.
窦禹涛  周健 《现代语文》2007,(3):127-128
初中语文课文有《床头捉刀人》一文,此文选自《世说新语容止》,课文内容讲述了魏武帝曹操召见匈奴使者时的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7.
郭文峰 《少年月刊》2022,(17):42-43
<正>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属今陕西西安)人。他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他的爱国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出使匈奴公元前100年,时任郎官的苏武突然被汉武帝召见,获得一个重要的任务——出使匈奴。匈奴是大汉的死敌,自西汉建立,两国便斗个不休。汉武帝上台后,战争更是激烈。以前汉使出使匈奴,往往都被扣留下来,有去无回。当然,为了报复,大汉也会扣留匈奴使者。不过,这次出使,苏武觉得自己应当不会落得那种下场。因为匈奴的新“老大”且鞮(dī)侯单于刚刚上台,位子不稳,他怕遭到大汉的进攻,便主动缓和两国矛盾,把扣押在匈奴的汉使全都送了回来。  相似文献   

18.
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在特别情况下,有特定的读音,这就是“特殊音读”。特殊音读一般来说是属于习惯音读,不能轻易改变。忽视这种特殊音读,就会把字音读错。郭沫若的历史喜剧《蔡文姬》中有一段曹操和周近的对白,谈到“冒顿”的读音问题。“冒顿”是汉初匈奴族一个单于的名字。周近身为屯田司马,又出使过匈奴,并多次与冒顿交谈,却在曹操面前将“冒顿”这个词读成。“矛盾”,曹操当即纠正了他的错误读音。这段对话是这样的:“周  相似文献   

19.
周瑜怎样堵住了蒋干的嘴杨光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高中课文《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曹操派人到江东下书,周瑜斩了使者,击退了曹军进犯.又连夜窥探了曹军水寨,引起曹操忧虑。正在这时,帐下幕宾蒋干毛遂自荐,“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并夸下海...  相似文献   

20.
<正>适汉武帝年间,匈奴寇边,入长城百余里直至河间,关中震动,长安一片哗然。有客商来自西域,自日大月氏使者,武帝欣然接见。其言匈奴欺压西域各国,尤以大月氏为甚,国主被杀,其颅被制成樽,是以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武帝听之甚悦,希冀联大月氏以抗匈奴。殿下有二人者,苏武与连奇。二人皆以说辩闻于关中,武帝以二人为使前赴大月氏,二人欣然领命。次日,苏连二人偕百余人伴大月氏客商西行,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