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新加坡的华族人群,约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7%。新加坡教育部制定的华文课程纲要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教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二是通过华文教育,传递华族文化与传统价值观。在坚持贯彻这两个主要目标时,学校华文教师大致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华文报纸历史悠久,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播与华文教育的发展,以强化华人的文化认同感,承传优秀的华族文化传统。华文报纸通过发表新闻评论,创办教育专刊、文艺副刊等方式,在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与华文教育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的双语制度成功地架起了新加坡与其他国家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新加坡政府规定,英语是新加坡的共通语言,第二语言是各民族的母语,即华族的华语、巫族的马来语、印族的淡米尔语。新加坡的小学生除了用英语修读大多数科目外,每天还要花一定时间学习各自的母语。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母语的口语能力测试。以下着重介绍新加坡华文口试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的双语制度成功地架起了新加坡与其他国家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新加坡政府规定,英语是新加坡的共通语言,第二语言是各民族的母语,即华族的华语、巫族的马来语、印族的淡米尔语。新加坡的小学生除了用英语修读大多数科目外,每天还要花一定时间学习各自的母语。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母语的口语能力测试。以下着重介绍新加坡华文口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在强调多元文化的同时,如何保留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深化华文教育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加坡华文教育发展的现状,在肯定其华文教育成就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新加坡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对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前景进行了详细的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报业控股高级执行副总裁(华文报/报章服务集团)周景锐于2002年4月19日在华文报集团常年新闻奖颁奖礼上的讲词中指出:尽管华文报每年都主办许多推广华文的活动,如华族文化节和书展等,但是这些努力还是没有能力改变整个大环境和大气候,因为这是由我们的教育政策和社会趋势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新加坡是中国教师海外进修的重要地点,不过,目前去新加坡进修的主要还是英语教师。事实上,由于华语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其中文学校的华文课程已有较长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新加坡从2004年开始对华文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之后构建了相应的华文课程改革框架,2006年下半年一些举措已陆续实施。新加坡的华文课程改革是在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环境下的华人母语教学课程改革,但是,它对于我们审视我国是母语同时又是第一语言的语文教学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样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行讲华语运动,加大华文教育教学的力度,号召华人学好母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在政府的推动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加坡特选学校积极开展与中国内地中小学的教育交流活动,建立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交流中,一些立志改革的新加坡华文老师越来越发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新加坡华文教育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随着华族大量移居马来亚各地之后,华文教育也跟着兴起。早期华教皆靠华社各阶层人士自动自发,倾囊捐献,努力创设而发展起来的。后来虽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华小教育发展之路并未见平坦顺畅。在略述大马独立后华文小学教育的发展的基础上。检视近年来数宗重大事件的发生,严重打击了华教的发展;而华小也长期面对合格教师短缺的问题。随着国际局势的改变,华文无论在文化,经济或科技上都是重要的国际语文,教育部长也曾公开表示华文教育不再是敏感课题,这肯定对大马华教的发展有正面的影响。华社应善于利用时势,加以巩固母语教育的地位,并逐步摆脱华教长期面对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沈妍 《现代教学》2011,(3):74-76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有其不同于中国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把华文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教学,也不同于其他国家把华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教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汉语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