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致力于国家现代化、国际化建设,并取得了显成效。随之而产生的是国家主体民族——华族的民族意识淡薄,母语教育水平下降。政府曾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补救,如坚持了已20年的讲华语运动等,但华教育仍面临种种难题。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报业控股高级执行副总裁(华文报/报章服务集团)周景锐于2002年4月19日在华文报集团常年新闻奖颁奖礼上的讲词中指出:尽管华文报每年都主办许多推广华文的活动,如华族文化节和书展等,但是这些努力还是没有能力改变整个大环境和大气候,因为这是由我们的教育政策和社会趋势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华人占77.7%,马来人占14.1%,印度人占7.1%,其他占1.1%。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用语,马来语为国语。  相似文献   

4.
侯静 《江西教育》2007,(11):17-18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居民有华人(约占75%)、马来人(约占15%)、印度人(7%),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仅官方语言就有马来语、英语、华语和印度泰米尔语四种,用任何语言作为国语都不利于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5.
在“本土化”与“西化”的双重影响下,新加坡华族的华语状况堪忧。新加坡历史上重功利、轻情感的语言政策,也加重了新加坡华族对中华文化的情感疏离,弱化了其对华语的认同度。新加坡华语发展的个案成为舒曼文化合流维度下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的典型阐释,在改善华语生存环境的对策上,需要新加坡政府做出更精准的指引和扶持,多关注语言背后承载的民族个性和文化信息,摈弃实用性和工具性的狭促,培育新加坡华族对华语的情感认同,以挽新加坡华语困局,促使新加坡的华语真正走上期冀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在荷属东印度时期,殖民政府推行“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这种族群分化的魅影并未随殖民时代的终结而消弭。印尼独立后,政府为解决族群矛盾与族群隔阂,陆续实施一系列的少数民族同化政策,被视为外裔的华人族群首当其冲。在苏哈托军政时代,白色恐怖的威权政治举措愈演愈烈,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报刊被全面封锁。对于威权同化政策下的华族生态,印尼华文作家并未回避敏感议题,他们立足本土言述华侨华人的政治遭际、族群创伤与身份认同更迭,在痛诉中融入政治批判与社会建言,在反思中寻求政治出路与族群新生。当前,在“一带一路”的共同发展理念下,印尼华族的社会作用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7.
略论新加坡的双语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语教育是新加坡国民教育的一大特色。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加强了新加坡各民族间的团结与融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认真研究新加坡双语教育的得与失,把它摆在一个更为合理的角度,理性地从俯视走向平视,对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新加坡是中国教师海外进修的重要地点,不过,目前去新加坡进修的主要还是英语教师。事实上,由于华语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其中文学校的华文课程已有较长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新加坡从2004年开始对华文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之后构建了相应的华文课程改革框架,2006年下半年一些举措已陆续实施。新加坡的华文课程改革是在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环境下的华人母语教学课程改革,但是,它对于我们审视我国是母语同时又是第一语言的语文教学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样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陈蕾 《教师博览》2007,(3):24-25
新加坡的社会背景、人口结构、语言环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独特性。在新加坡的四大种族中,华裔占了77%左右,华裔学生以华语(普通话)为母语。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从华侨私塾崇文阁算起.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但从1987年起.新加坡逐步统一了语文源流学校.所有学生都以英语为第一语文,其他语文为第二语文。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华人人口的比例占70%,华文教育历来受到重视.1979年起,政府号召推广普通话,将华文教育纳入统—化和标准化的轨道.进入90年代以来,顺应时代的要求,政府及社会各个层面为深化华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更多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一对相联系的范畴,改革不仅是对旧的、不适应的环节进行删除修正,而且还可以对那些以前没有的、或者是很薄弱的,但又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因素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传统母语教育充分利用汉语文的特点,构建起相对完整的母语教育体系。新课程背景下的母语教育,应重视吸取传统母语教育经验,坚持民族化方向,赋予旧经验以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传统母语教育充分利用汉语文的特点,构建起相对完整的母语教育体系。新课程背景下的母语教育,应重视吸取传统母语教育经验,坚持民族化方向,赋予旧经验以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站在三个面向的高度,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论述母语的性质、功能、价值、地位以及母语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理论、战略目标和策略思想;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母语教材的发展趋势.以及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阐明语言与文化、基础与发展、工具性与思想性(或“人文性”)、继承与创新、民族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实用性等方面的辩证关系;着重从母语课程标准和母语教材编制的理念、内容、思路、策略和方法以及教材选用、审查、评估制度等方面,对我国今后母语教材的建设与完善,提出可资参考的十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站在三个面向的高度,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论述母语的性质、功能、价值、地位以及母语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理论、战略目标和策略思想;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母语教材的发展趋势,以及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阐明语言与文化、基础与发展、工具性与思想性(或"人文性")、继承与创新、民族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实用性等方面的辩证关系;着重从母语课程标准和母语教材编制的理念、内容、思路、策略和方法以及教材选用、审查、评估制度等方面,对我国今后母语教材的建设与完善,提出可资参考的十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华语教学在新加坡属于第二语言教学,新加坡政府根据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华文识字教学目标,通过分流教学、 "先认字后写字"、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了不同层次小学生华文识字教学的水准.借鉴新加坡的实践经验,作者根据我国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发,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建议:设定科学合理的识字教学目标,开发生动有效的识字教学法,采用符合集中识字要求的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的语言政策与华文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加坡是以华族、巫族(马来人和印尼人)和印度族为主的多种族国家,在300多万人口中,华族人口约占75%。面对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现实,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政策的制订和双语教育的推行。本文根据作者的了解和有关的文献,扼要介绍新加坡语言政策、语言计划的内容及其制订的历程、并赂述新加坡双语的实质和近20年来在华族人民中开展、推行华语运动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有"理泼"、"诺苏"、"水田彝"三个彝族支系,境内彝族大多已转用汉语。转用汉语的原因除民族迁徙、融合,各民族相互杂居、通婚等因素外,还与该地区从18世纪中期就开始兴办私塾传播儒学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汉语学校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18.
母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语言、文学、文化,是母语教育三个交叉的向度。在母语教学中,应使这三个向度有机融合,强化学生对母语教育不朽价值的认识,从而实现母语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汉文史籍记载,哈尼族地区汉语文教育开始于元朝。分布上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有利于哈尼族学习汉文化;哈尼族土司制度的建立,必然要加强汉文化的教育;儒学教育的长期影响及历史上哈尼族没有创造哈尼文字等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对汉语文的学习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语文教学各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知识的学习、内容的把握,还是语言的分析、课堂形式的设计等,审美都渗透在其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在不自觉中进入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