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有关专家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归纳为“五性”:即冲动性、盲目性、从众性、执拗性和攻击性。  相似文献   

2.
吴冠丽 《广西教育》2007,(6B):47-47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相当突出。笔者认为:导致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刘刚 《中学教学参考》2013,(33):114-114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作为班主任,认真研究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与优良的班集体形成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以下就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就会发现,在教育学生时,常常会遇到学生不听话甚至产生逆反对立的情绪。研究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寻求解决良策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汉芬 《广西教育》2009,(26):36-36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它是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地应对,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以下笔者就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韦焕能 《职业技术》2006,(12):55-5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客观事物的抵触、不顺从。具有这种心理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听不进正确意见乃至忠告;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这些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本文就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些原因,谈谈化解的对策。一、逆反心理的成因(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其独立…  相似文献   

8.
李富喜 《学周刊C版》2010,(11):144-144
逆反心理,就是学生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反面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表现出来强烈抵触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的具体表现为:你有千条纪,我有老主意;任你苦口婆心,我却两耳不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逆反心理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教育带来负面作用,通常使教师一筹莫展。如何调适学生逆反心理,略述己见,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好顶撞教师的学生。教师让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教师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这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调适?这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逆反心理的实质 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定势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特…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接受未来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较稳定的具有逆向反应性质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往往会对学习采取冷漠、怀疑、抵制、排斥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较为普遍的,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渗透和反映,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自我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究其原因,不外乎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形成根源,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使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常会碰到部分学生的反常情绪.例如,有的学生对校规校纪表现出厌恶,甚至会故意触犯纪律来显示自己;有的学生明知道老师的要求是对的,但还是容易被情绪所支配,做出不合常规的举动,屡教屡犯;对任教老师,有的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对自己喜欢的教师言听计从,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则反其道而行之,处处抵触,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  相似文献   

13.
魏萍 《青海教育》2006,(1):16-17
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14.
学生思想工作是向学生传递某种主义、思想、观点、主张,从而改变学生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活动。学生思想工作的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学生思想工作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赢得学生的共鸣。现实中由于学生逆反心理存在,学生思想工作中传达的某些内容往往不能为学生所接受。教育工作可以把握住学生内在的心理规律,创造良好的外部教育条件,将学生逆反心理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工作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国青少年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发自内心的,不愿服从的心理状态。许多家长,教师已经感觉到了这一种现象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相似文献   

16.
郑建良 《中国教师》2009,(Z1):477-477
<正>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遇到个别学生不服从管理或顶撞教师,教师让他向东,他偏向西。这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心理  相似文献   

17.
逆反心理表现为个体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刺激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排斥、厌倦、反感、厌恶的情绪,从而做出“逆反”的举动,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从自身经验出发,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并提出了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吴永法  张强 《山东教育》2002,(17):14-14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中学生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自主逆反。处于独立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期的中学生,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平衡逆反。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学生一致,学生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  相似文献   

20.
陆小宁 《广西教育》2008,(20):25-26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十二岁至十七、十八岁,他们正处在青春期(也即所谓的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都逐渐地在发展、变化和成熟。他们开始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秘密,对家长和老师也有了更多的争辩。从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可发现:相比小学生,他们上课发言少了,写作业潦草了,上网时间多了,平时爱打扮了,做事求个性了。如果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行为加以责骂,那么往往会发现,叫他做的事情他不做,告诫他不要做的事情他却偏偏做了。这些都是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