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小说女主人公塞丝自幼时到成年,遭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和奴隶制三方面的伤害。这些伤害也给她带来极其严重的心理创伤,并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具体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记忆侵扰以及紧闭畏缩,但她最终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得以痊愈。本文以朱迪斯·赫尔曼的创伤理论为基础,分析塞丝心理创伤的症状及成因,探讨美国黑人女性走出创伤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到成年期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本研究分析了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点,指出其与成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的差异。对目前存在的针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信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刘炳琴博士2019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失独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救援机制研究"(项目批号:19BSH147)。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自古有之,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美国精神疾病协会才于1980年在《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DSM-Ⅲ)》中将其正式命名。自1894年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疗法后,100多年来,从心理动力学、社会学、生理学到神经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儿童灾难后心理应激状态下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了不同灾难下儿童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和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并对经历地震的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提出一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游戏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点,指出其与成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的差异。游戏治疗是适合儿童危机干预的心理治疗方法。本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游戏治疗的基本方法。绘画、互说故事、玩偶游戏、棋类游戏等,及其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指出其与成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的差异。心理剧疗法是团体疗法的一种,是适合儿童危机干预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心理剧疗法的主要特点、具体实施步骤以及运用于治疗儿童创伤后应激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起源、概念、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病因以及治疗方法,来增进人们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了解,以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提供更密切的关注与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汤婷婷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展现了华裔女性在美国面对性别、种族与文化的多重创伤下寻求自我身份的挣扎与探索。该论文准备从创伤理论视角切入,揭示文中华裔女性面临的沉重创伤,及新一代女性走出创伤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吴雪玉 《海外英语》2015,(9):190-191
汤婷婷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展现了华裔女性在美国面对性别、种族与文化的多重创伤下寻求自我身份的挣扎与探索。该论文准备从创伤理论视角切入,揭示文中华裔女性面临的沉重创伤,及新一代女性走出创伤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5.12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青少年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83例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焦虑状况进行测查,并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及苦恼表露指数量表对二者与焦虑的关系及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焦虑症状与应付方式量表的自责及苦恼表露指数存在显著相关(P<0.01),特质焦虑和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苦恼表露指数及应付方式的自责因子对焦虑的解释贡献率达15.0%;结论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需增加其对他人的苦恼表露,同时对地震这一负性生活事件也应避免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如自责、退避等)去面对从而逐渐降低其焦虑等不良心身反应。  相似文献   

11.
《京华时报》4月15日报道:3岁的坤坤入托刚13天就遭老师体罚,此后夜夜惊醒哭闹,连医生开的安神药品也不管用。4月11日,坤坤被心理咨询师诊断出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和美国“9.11”后出现的群体性症候一样的严重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12.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与干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介绍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症状表现、干预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美人鱼椅子》是美国著名作家苏·蒙克·基德的代表小说,它以女主人公杰茜的视角讲述了她回故乡白鹭岛之行的故事。本文从文学创伤理论角度出发,解读了杰茜的身份迷失、创伤治疗和身份重构。她用倾诉、绘画和揭开秘密来治疗创伤,最终完成自我身份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青少年都经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性创伤,这种创伤会给个体造成短期应激障碍、长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焦虑和抑郁,对此,学校应重视并开展创伤教育。创伤教育的内容包括韧性教育、创伤后成长教育、认知策略教育、逆境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区儿童心理创伤及其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大地震,使灾区儿童在重建家园的同时,亦需重视心灵重建。本文介绍了创伤、心理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测量及各种干预策略,以期为灾区儿童健康心理素质的重塑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研究5.12震后三年灾区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学生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3例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学生均存在重度抑郁;抑郁各维度及其总分与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及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和沟通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且抑郁总分与客观支持和家庭功能的角色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支持总分及家庭功能的沟通维度对抑郁的解释贡献率达34.7%,结论:抑郁是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共病症状,社会和家庭应给予其更多的社会支持和交流沟通,逐渐降低其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17.
邓扬  李辉 《考试周刊》2009,(13):239-240
“5·12”地震发生后,地震救援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心理学学者的广泛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灾难事件所导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是灾后心理干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灾难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及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出现与创伤事件发生前后的社会性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人际创伤与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社会性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继处女作《喜福会》大获成功后,第二部长篇小说《灶神之妻》也赢得了美国主流读者群的一致好评。小说讲述了以江微丽为代表的女性人物在战争期间及在美国经历的一系列创伤事件。本文从创伤理论角度分析小说中江微丽,胡兰等女性人物的创伤经历,挖掘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封建思想以及非人性战争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以一例创伤应激障碍的高三生为对象,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松动其核心信念,进行危机干预,再辅之以肌肉放松法、冥想法营造安全屋,改善闪回症状,提升自我效能。辅导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明显下降,回避行为显著减少,社会功能恢复正常。本案例证实了认知行为疗法、冥想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