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薇拉·凯瑟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在题材上以描写西部“拓荒者”见长,在表现手法上一般没有叠床架屋的细节描写,节奏舒缓流畅。她在20年代发表了一篇颇有影响的论文——《没有家具的小说》,呼吁兴起一个运动把家具从小说中扔出去,让人物在“徒有四壁”的环境中活动。她自已的许多小说创作就是实践这种主张的例证,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2.
王金林 《成才之路》2014,(32):70-70
中学作文,可以采用增设波澜,转换角度,个性观点等手法,让立意精彩,让平常材料焕发出不平常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平面几何把图形看成是静止不动的 ,研究的是静止的图形的性质 ,并且这些性质都是以一些孤立的定理的形式出现的 ,而客观世界的事物都是运动着的 ,互相联系的 ,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中各种“形”的问题 ,需要有运动变化的观点 ,从变化的角度研究图形 ,从图形变换的高度认识图形 ,把握图形。如初二几何的《目标与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题 :已知 :如图 ,△ABC ,△ADE都是正三角形 ,求证 :CE =BD。仔细观察上面几个图形 ,如果用运动的观点来认识 ,它们是同一个图形的不同状态 ,图中由于△AED运动的位置不同 ,所产生的△ABD的位置与…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界上美的东西很多,但是它们有什么样神奇的力量呢?春天,那是一种碧绿的美。看着春风拂柳而过,听着春雨沙沙、春雷隆隆的声音,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看!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头来,给大地穿上了一件绿衣衫。梨花、杏花、桃花竞相开放,散发出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味。小蜜蜂和小蝴蝶欢快地在花朵上跳舞,好像在欢迎春天的到来。"沙沙沙,沙沙沙……"春雨不知不觉地下了起来,那如丝如缕,飘飘洒洒的细雨,悄悄地滋润着世间万物。这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在他的作品中,他善于运用现代主义的象征手法,为其小说服务,以推动故事情节,渲染气氛。本文拟从其象征主义手法,尤其以“月亮”这一意象在其主要小说作品中的独到运用为例,对其产生的特殊效果加以阐述和分析,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小说作品的意境,深挖作品内涵,升华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育》2004,(7):60-61
中师毕业10周年聚会,我们惊奇地发现,竟然数我们7班的同学“混”得最好:全班43名同学,涌现出了13名县级优秀教师,提拔了8名中小学校长,另有12名同学被拔高为中学教师。而当时的7班在年级里是很不被看中的,一次先进都没评上,带我们3年的“老班”一次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都没碰着边,算得上是领导眼里“平庸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脂砚斋在点评《红楼梦》时,对当时在塑造人物方面出现的严重的公式化、概念化、绝对化现象,给予了深刻的批评,在批评中多次强调小说应该成为“真正情理之文”。他在四十三回批道:“尤氏亦可谓有才矣。论有德比阿凤高十倍,惜乎不能谏夫治家,所谓各人有当也。此方是至理至情。”小说应该是情感与理性辩证统一的艺术载体。所谓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是指小说中的情感派生于理性,制约于理性,理性以情感作为自己的表现形体而得以展现,它们互为因果,既对立、又依存,共同作用于小说,促进小说的成功。可以这样认为:凡是优秀小说都是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体。湖北青年小说作家方方的“新写实”小说,对此虽然不能说臻于完美,但是她的作品能给人以情的感染和理的启迪,以至受到广大读者和评论界的注意,展示了方方“新写实”小说在这方面的大成功。  相似文献   

8.
小说创作有主情说、主智说两种倾向,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小说的审美规范。只有情感,那不是好小说,或者构不成小说;只有理性(主智说),那恐怕就是议论文了。小说应该是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所谓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是指情感产生于理性,制约于理性,理性以情感的形式得以寄托、显现,它们既对立又依存,互为因果,共同作用于小说,促进小说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10.
汪曾祺小说人物大多重视修养:或由“义”和“道”的道德体认,提升个人生命境界;或消除对外名利的追逐,返归于内在生命的自然颐养;或追求虚静的状态,形成圆融的体验主体。汪曾祺把这种呈现人的生命境界的“人格美”作为小说创作的终极之境,背后体现着作者重视颐养生命的情怀,暗合着中国传统美学的“养气”之美。  相似文献   

11.
对浩然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但由于浩然在“文革”时期的地位以及与主流话语的复杂关系,对浩然的小说创作,包括他在新时期的创作,并没有在实事求是的批评中给予应有评价。当我们剥离了浩然小说中阶级斗争的话语和线索之后,发现其中仍有感动人心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来自于作者对乡村日常生活图景的真实描摹。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清新之风,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如缕缕春风给沉闷的校园注入新鲜空气,似股股清泉滋润教师几近干涸的心田。针对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谈谈自己浅陋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3.
凭借描绘家乡湘西的大量小说,沈从文被视作现代中国小说中最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在其乡土小说中,沈从文大量采用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描绘了湘西农村的生态自然景观、农民的生存状态和乡村的民俗风情,刻画了一系列较为生动的底层民众形象。具体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民间的乡土风情,民间的文化传统以及民间浓郁的方言口语。正是这种自觉的运用民间文化艺术元素的手法,使得沈从文对中国文学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奥斯丁是一位擅长描写日常生活的著名英国女作家,其作品给读者展现了十八世纪英国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中的烦人琐事,把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感受以日常生活的形态加以表达,在平常生活中体验世俗情怀,呈现出一幅充满人间烟火的温馨画面。  相似文献   

15.
喧嚣于上世纪末中国文坛的现代性批判.在九十年代以降的小说创作中,诱发出了用敌对和怨恨情绪驱逐爱与同情的恶意写作.其后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写作者个体的高贵心性.同时亦难以担当起对大众善之情感的熏陶和培养。作为一种有力的反拨,以迟子建、刘庆邦、荆永鸣、白连春等作家为代表的“证美”小说创作,显然是以健康的心态和对真、善、美的不倦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精细观察与构思,表现出对人类美好人性的尊重与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16.
张宝国  徐自琛 《文教资料》2014,(23):25-26,47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一直被学界视为美国现代文明进程中"精神美"的捍卫者。她的大草原系列作品,寻求"精神家园"、"歌颂农耕文明"一直是贯穿始终的共同主题。在此语境下,本文以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安东尼亚》(My Antonia)为例,看看她在20世纪初是如何进行"家园"书写,如何捍卫"精神美"的。  相似文献   

17.
刘纪 《文教资料》2010,(33):94-95
美是生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能品出不同的美感。命运夹杂在生活中,使生活多了分神秘,更吸引我们。生活美与艺术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我们在寻求艺术价值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生活美对艺术的作用。生活是平凡的.但伟大的艺术总是源于平凡的生活,我们应怀有感恩的心去生活。  相似文献   

18.
新都市小说通过对当代都市生活的聚焦,直接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嘈杂纷乱的文化经验和欲望体验,确立起欲望化的叙事法则,从而使日常生活的经验成为了新都市小说写作的一个基点。新都市小说所要探讨的是有诗意有价值的日常生活,这种价值和意义是在哲学存在意义上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日常生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把握和创作,新都市小说显示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向度。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购买水果时,常习惯地问问“酸不酸?”的确,许多未成熟的水果是很酸的,这是因为它含有许多有机酸,如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酒石酸等。随着水果的成熟,有些酸逐渐分解,酸味随之减轻。  相似文献   

20.
作为“70后”作家群中的一员,李修文的小说创作中一直潜伏着一条日常化写作的线索,但自有其特色,他或者用日常生活解构传统与经典,或者在常态的前提下描绘复杂人性,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奇迹”和“诗意”。李修文对日常生活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开掘,为物质化、平庸化、欲望化为主导的日常化写作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性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