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长诗《荒原》是西方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品,被誉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开拓了英语诗歌发展的新方向。自《荒原》被介绍到中国以来,中国学者对它的研究热情一直未减。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艾略特意欲透过诗中支离破碎的、毫不相关的意象表达战后西方人感情上和精神上的枯竭和西方文明的荒废。笔者试图综合评述国内关于《荒原》的研究现状,为学者进一步研究该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T.S.艾略特是20世纪西方后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也是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作为现代主义的先驱,其意象观在世界文坛中独树一帜,多样性与复杂性是其意象应用的主要表现。意象是文学评价者关注的永恒话题,对诗歌主题的表达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价值,也是现代主义实践客观化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T.S.艾略特的诗歌意象应用受到多个文学流派的影响,其中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意象主义以及玄学派诗人都对艾略特的诗歌意象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艾略特诗歌中的意象应用其实也是其个人生活和精神状况的真实写照,因此分析和研究其诗歌中的主题意象成为研究艾略特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略特的诗歌创作通常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技巧,将蕴含大量新鲜独特诗歌意象的隐喻暗含其中,从而体现其独特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3.
卞之琳前期诗歌艺术特色是在他"化古"、"化欧"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论及他的"化欧",就必须注意到他对艾略特的学习借鉴,尤其是艾略特"经验"诗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本文重点论述了艾略特"经验"诗学思想及卞之琳前期诗歌(1933—1935)对这种思想的吸纳与融化。  相似文献   

4.
"迷惘的一代"的重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T.S.艾略特是欧美现代派最有影响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荒原》开启了英语诗歌发展的新方向,被誉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而中国"新月派"前期的重要作家闻一多是深受艾略特影响的著名现代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死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在对两位诗人的生年及作品进行了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荒原》与《死水》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及艺术观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艾略特最有影响力的诗论当属"非个人化"理论,这个诗论的提出是为了纠正浪漫主义诗论对情感和个性过于强调的弊端而提出的。艾略特认为文学传统作为诗人的共同财产应当被重视,诗歌的情感应该是"非个人",艺术创作实际上是"非个人化"的过程。艾略特在创作中践行了他的诗歌理论,《荒原》这部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就是对其诗论最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6.
<正>T.S.艾略特(T.S. Eliot,1888—1965)是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开拓者、著名的批评家、戏剧家、现代派诗歌运动的领袖,他对英美文学和文化批评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影响。蒋洪新教授深耕艾略特研究近三十年,完成了“诗学理论—文化批评—文学思想”渐次深入的艾略特研究三部曲,他创作的《T.S.艾略特文学思想研究》(以下简称为《研究》)无疑为国内艾略特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一、“文学思想”建构的创新性1948年,艾略特凭借《四个四重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为:“在艾略特的诗歌和散文中有一种很特殊的声音,这种声音使我们这个时代不得不加以重视,这是一种钻石般的锋利切入我们这代人的意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T.S.艾略特以其现代派诗歌《荒原》(The Waste Land)而享誉世界,他在诗歌中体现的宗教思想更是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艾略特的生活背景及其作品的剖析,从宏观角度找寻艾略特一生的宗教探求轨迹。  相似文献   

8.
卞之琳和穆旦的诗歌创作都曾受过英美现代主义文学领袖T.S.艾略特的影响,但表现却有所不同。卞之琳的诗歌在形式和手法上都借鉴艾略特的同时,明显地表现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许多审美特征;穆旦的诗歌表面上完全西方化和背离传统,但在其精神内涵和艺术手法上,古典和传统的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艾略特的传统理论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认识,以他的传统观来研究他本人同样合适。他受到多种文学传统的影响而进入现代主义文学传统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他受到的最主要的影响来自于象征主义诗歌、古典主义和玄学诗派,而浪漫主义对他的影响较为复杂。他曾强烈地反对浪漫主义,但他又没能脱离浪漫主义的影响,在他创作的早期更是如此。他反浪漫主义与受浪漫主义影响并不矛盾,与他对传统的重视也不矛盾。  相似文献   

10.
反讽和典故是特·斯·艾略特诗歌的两大特色。在其早期诗歌中,艾略特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反讽性典故"的手法,将典故中的人物和情节与其早期诗歌中著名的反英雄人物斯威尼和普鲁弗洛克相关联、并置和对照,以古讽今。反讽性典故的创作手法与艾略特尊重传统又强调将过去和现在有机结合的传统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T.S.艾略特的诗歌研究主要集中在《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上,却往往忽视了其30年代的重要作品。通过对其30年代的诗歌《科里奥兰》与莎士比亚的《科利奥兰纳斯》的对比分析,以及对诗歌意象和其"客观对应性"的分析,探讨其重要的文学价值,指出其包含的主题——寻找"旋转世界之静点"是艾略特诗歌的一条隐线,以期通过分析艾略特这一隐藏的诗歌主线,更好地理解《荒原》与《四个四重奏》的关系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艾略特诗歌复杂性和多样性根源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把艾略特对但丁诗歌的阐释性评述与艾略特诗歌《荒原》并读的方式 ,从两个方面认识和探究艾略特诗歌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根源 :其一 ,艾略特诗歌中频繁的引经据典和多种文字的交织目的是构筑人类文化精神家园的基石 ;其二 ,艾略特诗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与代表中世纪思维的寓象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3.
T·S·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因其创作的诗歌作品内容主旨深邃、结构形式新颖、手法技巧纯熟,而被誉为"英美诗坛上开一代诗风的大师",他的许多诗歌作品如《荒原》、《四首四重奏》等都被奉为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经典之作。深入剖析艾略特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不难发现,他对诗歌语言的隐喻性、音乐性以及"陌生化"特征,做出了有益的艺术探索和尝试,推动了现代主义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艾略特的诗歌被奉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早期诗歌以他的成名作《普鲁弗洛克情歌》为代表,展现了艾略特对诗歌创作的敏锐把握和天赋。艾略特在这首诗中向读者传达了"非个性化"理论的观念,为英美新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的诗与文学批评都受到艾略特的影响,尤其是余氏的文学批评与艾略特诗学有共同的学理渊源和理论兴趣.艾略特诗学对余光中文学批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对待文学传统的态度上反浪漫主义;其二,在文学价值的诉求上,视文学伦理与宗教价值为最高境界;其三,在诗歌想象上"主知";其四,在诗歌语言建构上,重口语化和韵律化.  相似文献   

16.
T.S.艾略特作为现代派诗歌的著名诗人,其文学影响力不容小觑。20世纪20年代以降,中国学界对艾略特展开了多方位的探讨,首先是对他的诗歌进行了译介,尤其是集中分析了他的代表作《荒原》。在艾略特作品以及诗论的研究方面,叶公超、赵萝蕤及袁可嘉等知名学者提出了诸多深刻的见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艾略特诗歌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以及宗教思想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此外,艾略特对我国国内诗坛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等流派都不同程度地汲取了艾略特的诗论精华,从而丰富了国内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艾略特在《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成功刻画了一位中年男子在现代社会中毫无意义的生活。在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的影响下,艾略特在该作品中以绵延观中的物理和心理时间为线索,同时展开,刻画出一个被时间利用的现代人形象。主要从柏格森的绵延与时间、绵延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对T.S.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进行解读,分析绵延自我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体现,阐释艾略特的早期诗歌中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18.
刘磊 《考试周刊》2007,(36):98-99
艾略特的《荒原》是一首对西方和中国诗坛造成巨大影响的作品。本文试图从文学评论中的新批评派和神话原型派着手对《荒原》进行解读,并试图阐明艾略特的创作理论与这些学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不同的评论者运用了不同的批评方法对艾略特的长诗《荒原》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但《荒原》的叙事艺术未能引起学者们全面而深入的探究。本文尝试着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荒原》的叙事艺术,加深读者对《荒原》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艾略特非常注重诗歌的叙述视角,他曾提出过著名"非个人化理论",他强调诗人"我"应退出诗歌,让另一个外化的自我(叙述者)来"表演"诗歌。因此,艾略特在《荒原》中基本上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者,但《荒原》中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使用十分复杂,兼容了诗歌中众多人物的不同特质。其次,《荒原》是一部由多重叙述声音构筑的长诗,在其中读者可以听见来自不同身份、不同社会阶层甚至于不同时空的人物的声音。同时,不同声音之间相互对话并与隐含的作者声音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场面。  相似文献   

20.
“时间”是艾略特重点思索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随着艾略特的影响而出现在九叶诗人的创作中,但双方对无意义的世俗时间的超越是不同的。艾略特通过对柏格森、奥古斯丁和布拉德雷哲学观的整合得出了超越一切矛盾对立的时间观,而九叶诗人则通过对现实矛盾的强烈关注来迎接时间的新生。在九叶诗人对矛盾的强调中,隐现出他们对启蒙任务的承续以及对诗歌艺术独立性的伸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