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办刊人要想着读刊人,这是办刊的重要原则。为什么要把这一条确定为重要原则呢?这是因为,没有读刊人,办刊就失去了意义。要想着读刊人,首先就要知道谁是读刊人,如果不知道谁是我们的读刊人,办刊就会迷失方向,效益(社会的、经济的)就难以保证,这样办出来的刊物,更谈不上有什么意义。高校社科学报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作为一个学术理论性期刊,高校社科学报的读刊人究竟是哪些人呢?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期刊的定位和办刊宗旨,也直接关系到办刊的效果,必须认真对待。高校社科学报一直把自己定位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高校社科学报已达1300余家,除少数专业性学术期刊外,多为综合性社科学报.我们看到,在高校社科学报快速发展的同时,综合性社科学报办刊模式趋同,同质化现象愈加突出.但是在教育部名刊名栏工程的推动下,近年来一些高校学报努力调整办刊策略,创新办刊模式,涌现出一批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优秀社科学报,特别是一些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后来居上,办刊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有些还跻身优秀期刊行列.因此,总结其办刊经验,对探讨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的办刊策略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学术界对高校社科学报数量多、质量低的批评,近20家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学报主编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提出了“名刊工程”专业化发展方案.但是,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的定位是什么、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的运行体制如何、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的质量如何保证、专业化是否是名刊工程改革的唯一选择、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能否实现国际接轨、对...  相似文献   

4.
雷丹 《编辑学刊》2005,(5):56-59
"新时期强势高校文科学报的思考"一文(见<湖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出版研究,2004年第10期),比较全面地提出了传统办刊模式下高校文科学报的弊端,指出了新时期高校文科学报办刊新理念和新模式,给人以新的启示.联系目前我国社科期刊包括高校学报(主要指高校文科学报,下同)的改革趋势,有些问题有必要作特别补充,以求其解,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田卫东 《新闻界》2005,(2):120-120
高校社科学报吸收国际、国内成功期刊的经验,思考办刊模式的改革。是时代发展对高校社科学报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面向企业办刊是工科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和平  周佩琴  杨勇 《编辑学报》2003,15(5):365-367
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挑战是工科高校学报改革的外部要求,适应高教体制改革、高校合并重组的形势是高校工科学报改革的内部要求,追求经济效益是工科高校学报改革的自身要求。从这3个方面阐述工科高校学报面向企业进行办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认为要克服和解决改革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必须进行办刊体制创新,面向企业办刊,实现办刊的市场化、产业化、特色化、联盟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06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高校社科学报诞生100周年暨苏州大学学报百年刊庆纪念大会”在苏州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新闻出版总署助理巡视员张泽青,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苏州市委宣传部领导,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理事长龙协涛和学会其他负责人,以及《新华文摘》等著名文摘刊物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以及多家高校社科学报代表济济一堂,共同庆祝中国高校社科学报及《苏州大学学报》的前身《学桴》百年华…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准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霞 《出版科学》2007,15(5):29-31,86
特色栏目的准确定位对于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真正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提升整个学报的学术品位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全面把握地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学者办刊,准确定位特色栏目的特色;在充分利用学报自身级别层次和人力资源层次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特色栏目的层次;并在准确定位特色和层次的基础上,全面整合学报各方面资源,准确定位特色栏目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赵强 《编辑之友》2013,(8):39-41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论"是高校社科学报的"特色本质论""特色结构论""特色方法论"和"特色意义论"的总和。从本质内涵看,"特色"是一个比较性概念,内含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核心是凸显"差异性优势";从构成要素看,学报"特色"的形成是主体要素、内容要素和形式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方法手段看,主要有"特色栏目""特约主持人制"和"名家对话"等"特色化"实践形式;从意义价值看,特色办刊对高校社科学报发展本身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都有积极作用。要深入理解高校社科学报特色问题,须从本质内涵、构成要素、方法手段及意义价值等层面进行多维度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学术期刊体系中,多数高校社科学报处于底层.工具理性思维的泛滥,导致高校社科学报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而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导致学报社会地位进一步被边缘化.不少学报一味迎合评价体系,以致自我的迷失.本文认为,高校社科学报应该以公共学术平台为发展目标,由综合性期刊逐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努力构建在线学术平台,带动期刊的专业化、特色化和集约化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协同发展;融入学术共同体,回归学术,从而促进高校社科学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编辑主体的核心竞争力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对于高校社科学报改革的期望,意见指出无论是在办刊理念还是办刊模式的突破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此后即2005年又提出了对于期刊的严格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近年来的学术打假事件,学界对于期刊的种种质疑等等,这些无疑对于高校学报来说是一种警示。而作为高校学报的主体——编辑同仁,不得不重新反思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地位,并需要为此做论证且践行之。拙文拟将从高校学报编辑主体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报的定位与特色栏目的创建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早在2002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在题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社科学报的形势和任务》报告中就指出:“一部分学报定位不清,选题雷同,内容重复,个性、特色不够鲜明”[1].随即教育部于2003年底正式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即国家重点支持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大工程,旨在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社科学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  &#  &#  &#  &#  &#  &#  &# 《出版与印刷》2016,(1):13-16
高校学报的定位与特色栏目的创建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早在2002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在题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社科学报的形势和任务》报告中就指出:“一部分学报定位不清,选题雷同,内容重复,个性、特色不够鲜明”1。随即教育部于2003年底正式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即国家重点支持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大工程,旨在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社科学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学术窗口"与学报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6年4月21日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继续研讨高校学报办刊模式,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抓好高校学报的改革".2000年6月该会理事长陈浩元题为<改革攻坚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又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学报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其办刊观念、办刊模式、经营管理、社会影响等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过去我们比较满足现状,而没有强烈要求尽快摆脱这种不利于高校学报发展局面的紧迫感,因而对一些同志已经开展的关于学报改革的研究倡导、支持不力,这也是我们改革意识不强的表现."因此,必须"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对高校学报办刊体制和模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1]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报办刊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办刊模式的思考董程英,孙广增目前,高等院校学报界对于办刊模式的改革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笔者也试图对此问题加以探讨。1现行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一个最常用的词“窗口”,经常被用来说明高校学报的作用;另一个词“学术讲坛”也常用来说明办刊的...  相似文献   

16.
理工类院校综合性社科学报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然而人们却对它抱有偏见.在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中,理工类院校综合性社科学报发展最快,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要办成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必须克服路径依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开放办刊和匿名双向审稿制度,还要扬长避短,努力办出特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者型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中国知网的论文被引频次统计量化方法,筛选出社科学报研究的33篇高被引论文,从中概括出社科学报研究的7个热点问题,即学报现状与改革方向、学报栏目特色、学报学术规范、学报编辑素质、学报编排规范、学报审稿、学报评价问题。研究发现,相关作者绝大多数是管理者或学报编辑人员,论文绝大多数发表在社科学报上。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学报研究的封闭性和重工作指导轻理论研究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陈爱华 《编辑学报》2016,28(5):495-497
根据《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的办刊实践,总结高校工科学报在刊登工程一线论文方面的经验.认为工科高校学术期刊应当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一线论文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选稿上适当向它们倾斜,从而提高高校学报的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手段日新月异、期刊体制改革逐波推进的大背景下,高校社科学报的新媒体传播遭遇外热内冷困局,原因在于办刊体制阻碍,编辑新媒体传播观念滞后,熟悉数字新媒体技术的编辑人才缺乏,学术性、专业性制约及数字出版商制造的误区。面对困局,高校社科学报应统一思想,自上而下推进新媒体传播;转变角色,做好"小众化"传播;占据先机,积极探索新媒体办刊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吴庆丰 《新闻爱好者》2011,(20):122-123
近年来,教育部推出"名刊工程"、"名栏工程",打造一批学报名栏和学报名刊,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高校社科学报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千刊一面的状况,使高校社科学报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作为新办地方高校社科学报,与其他名牌大学学报相比,学术定位不是勉为一致,要求趋同,而是找准自己在同类学报乃至整个学报界中的特殊位置,通过自身的学术定位来找到和培植发展的生长点,通过挖掘其深层次的个性特征,全力打造刊物的学术特色,彰显刊物的学术个性,提高刊物的知名度,保持刊物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