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裴直 《教育探索》2006,(12):32-33
随着我国教师聘任制度的推行,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纠纷不断增多,教师申诉制度逐渐暴露出其法律规定的缺失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完善教师申诉制度势在必行。进一步明确教师申诉制度中的申诉主体、受理机关、申诉程序等环节是完善当前教师申诉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如何解决涉及教师合法权益的教育行政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青 《教学与管理》2000,(10):42-43
教师在与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行政机关发生关系时 ,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其合法权益往往容易受到行政权力的侵害。建立健全的解决行政纠纷的秩序 ,完善法律救济制度 ,对于平衡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不对等性所带来的反差 ,对于保障管理相对方———教师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 ,解决教师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行政机关之间的教育行政纠纷有以下四条途径 :一、教师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依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向法定的主管机关申诉理由 ,请求处理的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行政性的申…  相似文献   

3.
教师申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调查了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规定与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了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性质与教师申诉制度内涵;分析了教师申诉制度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关系;提出了教师申诉制度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教师申诉制度是依据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确立的。《教师法》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同时.为了保障教师申诉权的行使,《教师法》第36条规定了妨碍教师申诉权行使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上规定确立了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一项专门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教师申诉制度是我国《教师法》规定的一项专门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行政救济制度。教师申诉制度以法治理论、权利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宪法、教师法、相关行政法规等为法律基础。教师申诉制度具有保护、监督和平衡功能。目前这一制度的运行缺乏实效性,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教育仲裁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仲裁制度是指根据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学生、教师与学校间(包括学生与教师间)发生纠纷时,依法向专门设置的教育仲裁机构申请,由该机构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调解、裁决的一系列活动。把教育仲裁制度作为解决教育纠纷的一种方式,在国外不少国家有成功的先例。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所确立的教育申诉制度和教育诉讼制度,作为教育纠纷解决机制的途径,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需要建构自己的教育仲裁制度以妥善疏导、化解和处理各种教育纠纷。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申诉制度是我国教师的一项法定非诉讼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文章首先界定了教师申诉制度的含义与法律特征,接着对当前我国教师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解析了这一制度的诸多不尽完善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师申诉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的申诉制度按不同性质可分为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和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前者是指公民对有关自身或他人的权益问题,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的制度;后者是指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处理的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属于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依法建立教育仲裁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法》中有关教师申诉的制度,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着法律上的尴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探讨学校与教师新型的法律关系,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师聘任制的推行,公立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转变为一种特殊的行政关系。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非诉讼救济制度由于救济范围有限,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使得在新的法律关系下,公立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救济。需要通过建立校内申诉制度、教育仲裁制度和教育法律监督制度来补充和完善教师的非诉讼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1.
教师申诉制度是我国教师的一项法定非诉讼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救济现状,然后对当前我国教师权力救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法理学反思,解析了这一制度的诸多不尽完善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2.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教师申诉制度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学术型教师的普通申诉制度;第二部分是关于行政型教师即后勤和行政职员的申诉制度;第三部分是对行政型教师申诉中的听证程序的特别规定;第四部分是学术型教师涉及歧视问题的申诉制度。这四个部分不仅体现了美国公立大学的教师申诉制度的一些共性,也反映了其自身特色。该教师申诉制度对于从实体和程序上进一步完善我国公立大学的教师申诉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教育救济制度中,高校申诉规定较为笼统和原则、诉讼规定不明确、仲裁规则未建立.致使受教育权的申诉救济缺乏实效性,大量受教育权纠纷无法通过诉讼和仲裁渠道来解决。为了健全教育救济制度,我国应在法律至上、制度完备、正当程序、规则公平、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指导下,完善高校申诉规定,拓展教育诉讼范围,引入教育仲裁方式,将受教育权纠纷纳入诉讼与仲裁的受案和审理范围,并细化相关制度条款。这有利于高校学生受教育权获得方佘右时赠时晌津瞳特沫身傈护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全面推行与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人事纠纷会不断增多,而现行教师申诉制度的缺陷导致教师申诉不畅;为保障教师申诉的救济权利,理当制定《教师申诉办法》.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维州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师权利非诉救济机制,根据教师涉及纠纷的不同性质规定了不同的救济渠道和方式:维州功绩保护委员会负责处理教师升迁及工作纠纷;维州惩戒申诉委员会专门解决教师惩戒纠纷;教师劳动争议则可向澳大利亚公平工作委员会请求救济。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可从中获得如下启示:建立专门、独立的教师权利非诉救济机构;明确教师权利非诉救济的范围;完善教师权利的非诉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维州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师权利非诉救济机制,根据教师涉及纠纷的不同性质规定了不同的救济渠道和方式:维州功绩保护委员会负责处理教师升迁及工作纠纷;维州惩戒申诉委员会专门解决教师惩戒纠纷;教师劳动争议则可向澳大利亚公平工作委员会请求救济.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可从中获得如下启示:建立专门、独立的教师权利非诉救济机构;明确教师权利非诉救济的范围;完善教师权利的非诉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7.
我们需要完善教师人事改革的相关立法,规范教师聘任制的实施,解决人事争议行政救济法律适用上的困惑和混乱问题;应当完善教师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在受理范围、机关、程序和期限等方面的制度;还应当将教师与学校之间的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纠纷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8.
教师申诉制度程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申诉是我国《教师法》规定的为维护广大教师合法权益的专门性法律救济途径,然而全国多数教师申诉案,教师未获得成功。究其原因,教师申诉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就申诉程序的建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依法建立教育仲裁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法》中有关教师申诉的制度,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着法律上的尴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探讨学校与教师新型的法律关系,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7):80-85,74
该课题运用比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法从行政法律关系视角对大学教师的权利救济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大学教师具有"人""公民""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三种身份,其权利体系主要包括消极地位的自由权、积极地位的请求权和主动地位的参与权三大方面。申诉作为救济教师权利的制度,性质上属于行政救济,包括校内申诉与校外申诉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大学校内申诉制度还存在实体内容不明确、程序规范不健全以及申诉后的救济渠道未拓展等三方面的不足。对此,应明确申诉主体,界定申诉人和被申诉人;明确申诉受理部门;厘清申诉范围,规定具体而有重点的申诉范围。校外申诉制度方面,要建立无偏私的教师申诉机构和科学、合理的听证制度。司法救济制度方面,尽管大学自治并不能排除司法救济教师的学术自由权,但行使时要在充分保障教师学术自由权的同时,又不至于侵害了大学自治权,对此,一要拓宽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二要将校内申诉作为司法审查的前置程序,三要合理界定司法审查的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