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由李连达院士领衔的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课题组爆出论文造假丑闻后,为回应舆论对李连达院士声称的天士力集团出品的"复方丹参滴丸"有严重毒副作用的关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月11日举行了例行新闻发布会,其新闻发言人就有关热点问题回答了提问.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文汇报》上看到一个“观点新闻”专栏,栏 内的新闻稿别具风致。它们不是纯客观的叙述,而是掺和着记者的认识,读起来很有厚度。它们传导给受众的不仅是一桩具体的事,而且还揭示出这些具体事中蕴藏的义理。譬如一篇报道王选的新闻,它的主题是:“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脱离了第一线却连续三年拿了三个院士头衔”。记者摆脱了传统的新闻叙事方法,叙中夹带着记者的观点,“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体现在他的头上很厉害…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就是权威,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06,(2):12-12
2006年2月15日11时零5分,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良师益友,王选院士匆匆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4.
2004年1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庆功会,庆祝袁隆平院士获世界粮食奖。这件事情是颇具新闻价值的。省会长沙几家媒体都对此作了报道。对于这样的会议新闻,如何报道得更好?比较四家媒体的报道,可以分出其高下。  相似文献   

5.
有一条别开生面的新闻,讲的是最近有一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集体通过两院学部发出声明,表示辞去"中国管理科学院"的"院士"称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新闻传播媒体对科技人物的报道也日益多元化。从“院士风采”到"院士足迹",从"科技英才"到"特聘教授剪影",透过科学工作者的言行,越来越多地显示出科技的重要地位及其人物言行的影响力,尤其在科技人物写作方面,则更多地体现出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这一特点。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科技人物写作的着墨点,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从科技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事实,探究科技人物成功的内外在因素。 事实告诉我们,内外在因素的有机融合,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广大的读者来说,他们…  相似文献   

7.
读过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人,不会忘记“焦裕禄顶住肝部带病坚持工作”的细节,也不会忘记那把“被顶出一个洞的藤椅”。细读新闻名篇,我们就会发现新闻作品之所以具有永久性的魅力,除了记者的使命感和作品的思想性外,写作上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细节描写手法的恰当使用。可以说,细节使新闻具有了活跃的生命,也铸就了新闻的永久性。一、细节聚焦突显主题细节聚焦,是以细节作为焦点写作新闻的方法。细节可以是新闻人物的某个细微动作,也可以是新闻环境中的某一特有的景色。2004年1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庆功会,庆祝袁隆平院士…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环境下,因为报道的半途而废,没有能够揭示事实真相和事件全貌,造成了事实上的新闻"烂尾",而让读者"悬疑"。随着舆论新热点的不断出现,这些"烂尾"新闻迅速被媒体和受众遗忘,除了浪费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反思。本文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这一舆论事件为例,从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和媒体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类新闻"烂尾"与"悬疑"反映出的问题,呼吁整个行业树立危机意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媒体从业者、媒体机构、媒体管理部门和新闻教育机构四方面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探讨交流五四时期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成果,9月6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2009年会——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暨五四时期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接受聘书,继前任校长许智宏后成为新一届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第三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在福州颁奖,共有8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和11项三等奖产生,这也是王选院士逝世后,以他命名的这一重大奖项的首次颁奖。来自全国主要通讯社、报业、广电和网络媒体的新闻技术工作者200多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11.
7月初,本刊记者曾对倪光南院士就大数据话题进行采访。现将访谈内容与倪光南院士在中国新闻技联2013学术年会的发言一并放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李洪 《新闻前哨》2005,(9):50-50
地方科技报要想办出特色来,就一定要有独到的科技新闻视野。湖北科技报所在的湖北省,尽管拥有“九省通衢”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但新闻发生的密集程度及在新闻的重大性上,必然远远逊于国家机关及国家级科研机构林立的京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大专院校、两院院士,及科研人员拥有数目均居全国前几位的湖北地区而言,每年也都产生许多居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然而,这些重大成果绝不会自动地送到你面前。发现并捕捉它们,常常需要独到的目光:既需要有“中央视野”,又需要有“地方眼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3月15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教育部召开的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上通报了处理"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的最新情况:原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贺海波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任期届满,不再续聘.沸沸扬扬炒了几个月的"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总算有了结果.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新闻侵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学术界对新闻侵权的研究依然热烈,新闻侵权仍是新闻法研究的重点,研究的内容还是主要涉及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新闻侵权预防及应对研究、新闻侵权诉讼研究、新闻侵害肖像权研究、新闻侵害隐私研究等方面。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发生过上千起新闻官司,在这些新闻官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名誉权的纠纷而展开的。2005年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陈家镛院士因被误报逝世状告《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一案,法院最终判决《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十日内向陈家镛赔偿精神抚慰金3万元,驳回陈家镛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罗婷 《网络传播》2005,(2):94-94
前段时间,“杨翁恋”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大大小小的新闻网站均以头条的形式彰显其重要性,而将其推向高潮的无疑是12月22日的一条新闻:“杨翁恋出传言,一女求二夫美科学院院士插足”。  相似文献   

16.
武宇 《新闻与写作》2003,(10):32-35
说起《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自然会让人想到中央电视台;说起《新闻纵横》,自然让人想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有山西日报的《老百姓在想什么》、科技日报的《院士·科海甘辛》……为了促使新闻媒体办好专栏,在评选了两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名专栏后,中国记协又分别在1999年和2001年举办了两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这些获奖的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广度不断扩展,人们获得新闻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很多新闻来说,即使是同一条新闻内容,新闻呈现的方式、内容的主次以及表达的观点,也会因为采制人员的差异有明显区别,于是一条新闻就有了新闻角度和新闻视角的差别。本文以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夜航》为例,探讨民生新闻应该持有的新闻视角。  相似文献   

18.
抓新闻难,写社会新闻更难,难就难在没有新鲜的“活鱼”,只要捕捉到好的社会新闻线索,写社会听闻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培养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记者只有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具备了较强的新闻敏感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才能获取好的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19.
2000年5月10日,来自海内外80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聚集在清华园,参加了 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研讨会。研讨会通过对网络新闻传播现状的分析,希望找到一条中国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出路,并探讨了媒体应该对此做何应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对中国首次召开网络新闻学的会议表示祝贺。他说:“十年前,网络是科学家获取资料和讨论问题的手段。而今天,进入网络更成了以抢时效为己任的新闻记者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这一次中国没有迟到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说,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法制新闻本身的性质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法制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如法制新闻的内容失实,法制新闻的报道缺乏公正,法制新闻的品位低俗等等,并列出了各个问题的表现,阐释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