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白和杜甫作为盛唐两位最伟大的诗人,由于社会、历史和个人等诸多原因,其人生追求既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该文从他们所倾慕的人物--谢安和诸葛亮入手,分别对其人生的追求予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两人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
东晋宰辅谢安以其卓越超群的政治才能和独特多姿的性格魅力,成为中国历代文士津津乐道的人物。唐代士人肯定谢安的隐逸,赞赏其弃隐入仕的行为,钦慕其东山携妓的风采。唐代士人对谢安的推崇,既受传统隐逸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亦与唐代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有关。了解唐代士人推崇谢安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认识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东晋宰辅谢安以其卓越超群的政治才能和独特多姿的性格魅力,成为中国历代文士津津乐道的人物。唐代士人肯定谢安的隐逸,赞赏其弃隐入仕的行为,钦慕其东山携妓的风采。唐代士人对谢安的推崇,既受传统隐逸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亦与唐代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有关。了解唐代士人推崇谢安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认识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和唐朝其他诸多诗人一样,李白也有着极其强烈的儒家用世思想,但他那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潇洒的气质,使得他难以见容于当世,以致其一生只有不足两年的供奉翰林的仕宦经历(入李磷幕亦可算在内)。这便使得他那宿有的功业理想不断遭到现实的破坏与摧残,反映到李白诗歌当中,便是一段曲曲折折的为寻找失落的功业理想、为自己重新定位的复杂过程。而这种思想心境的演变与现实际遇的迁移并不是简单的或正向或反向的变化,呈现出阶段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李白剔骨葬友的宗教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文献Ф 176《佛顶尊胜洗骨变胜灵验别行法》以及相关的道教灵宝经典 ,特别是李白自己的《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清楚地表明 :诗人剔骨葬友的宗教根源极可能在于盛唐密教之佛顶尊胜信仰和道教救冥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诚然,国家局势转危为安是谢安读完淝水捷报后异常兴奋的主要原因。但从当时谢氏所面临的问题与谢安为解决这些问题所怍的不懈努力来看,谢安之所以兴奋还有另一层原因,即淝水大捷意味着谢氏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了解这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谢安和认识东晋的士族阶层。  相似文献   

7.
东晋"风流宰相"谢安四十多岁始出仕,身居要职而"东山之志始末不渝"。这一行为取向与其所受社会舆论压力、政治处境以及对隐逸生活所蕴涵的文化理想的追求和实践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诗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浪漫主义。如果只从他的作品中去了解其风格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将李白放在盛唐这一大的社会环境中,来分析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原因。首先,唐朝社会全面繁荣的盛唐气象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存在和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其次,唐代已有的文学成就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汲取的营养。其三、李白所受儒、道、侠思想的熏陶与影响促进了他独特风格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
淝水之战前,谢安顾全大局,正确处理了桓冲与东晋政权之间的矛盾,使太和年间荆、扬两大势力集团得以妥协和合作,有限度地抑制了部分土族地主的经济利益,缓和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同时,谢安还加强了长江下游的防卫,组建了战斗力极强的“北府兵”,这一切,确保了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前秦。  相似文献   

10.
陈玉苹 《文教资料》2007,(12):62-63
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中隐藏着深深的感伤与无奈。现实人生与超凡个性的矛盾是其诗歌感伤的直接原因,过高理想与实际才华的矛盾则是其诗歌感伤的隐性原因,而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和道家消极出世的思想矛盾则是其诗歌感伤的根本源流。  相似文献   

11.
李白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以隐逸为主,又不舍进取的文化心理,在其诗歌中打下明显而复杂的烙印。李白的"隐逸"与"进取"文化心理皆受唐代社会文化及地域文化的重要影响。通观李白一生诗歌,其体现"隐逸"意趣的作品占了更大比重,隐逸意趣成其最重要的生命底色,而且呈现多种态势。在"进"与"退"之间的取舍两难,导向李白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诗现存九百多首,文六十余篇,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风格随处可见。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1]3,因此在诗中表现自我,表现主观,在诗歌中塑造自己鲜明的抒情个性形象,则更是李白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他寄情于物,利用主观调动客观,将自己的一腔热情注入天地万物之中,将自己的个人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诗人超脱豁达的情怀,开阔的心胸和他那直率坦白的真挚之情,也让我们在欣赏时能明显感受到诗人的自我形象:他恃才傲物,充满自信;他爱国,爱人民;他狂放不羁,追求自我解放与自由……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李白的乐府诗歌中有大量是可以入乐的。但长期以来,对李白诗歌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文学与历史领域,音乐方面的研究极为欠缺,尤其是对李白诗歌的音乐性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从音阶调式、节奏节拍、核心音调、旋法特点、结构材料与终止式五个方面对李白乐府诗歌中可以入乐的部分(即歌诗)作品作了音乐本体方面的初步探析,以期对李白诗歌的全面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巴蜀宗教文化源远流长,以其土生土长的优势,使李白的诗歌打上了求仙问道、羽化成仙的烙印,渗透着浓厚的佛性禅趣。巴蜀美丽的神话传说、宗教神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对李白诗歌创作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使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充满了瞬息万变的神奇想象、宏丽多彩的浪漫风格,构成一幅幅绚烂瑰丽的理想图画。  相似文献   

15.
李之仪是北宋一位曾与张耒、晁补之辈声名相颉颃的苏门文人。其《姑溪居士全集》中有一些颇有价值的论诗文字,一直没有引起论者的重视。我们将其论诗的片言只语整理归纳出来,称之为“诗学话语”。我们从诗歌价值取向、“清”美意识和具体诗艺探讨等三个方面对其诗学话语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高校加大写作教改的力度 ,高校写作教改应从创新性方面进行有序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名扬中外,酒名却不一定为外国读者所知。李白有"诗仙"之称,也有"醉圣"之名,他的"酒诗"更是别具一格。本文主要以李白诗歌中"酒"的意象做翻译研究,主要论述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流失,以期为汉-英诗歌翻译研究和川酒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学习写作受身心发展规律、写作知识学习、写作能力训练和生活阅历积累等因素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分段训练模式。教学的核心就是分段训练学生阅读中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段安排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作文训练,分段安排不同形式的作文评改训练。采用该教学模式还应注意语文教材体系、阅读与写作能力、学生生活阅历和传统写作教学思想局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影响写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悝是否曾撰《法经》一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件疑案。曾有学者从考证此事不见于秦汉史籍记载,推断李悝撰《法经》的说法最早可能出于南朝时,并认为其真实性已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质疑。而从《法经》所谓的“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严重地违背了李悝所处战国时期的实际情况;从春秋到战国的诸多政治家虽然对法律制度有很深的研究,但都没有人留下类似《法经》的专门法律著作;以及《法经》“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编著体例,与春秋战国到秦朝所制订和实施的法律制度“诸法异体,民刑分离”的编著体例全然不同等情况看来,李悝是否曾撰《法经》,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