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职技高师院校服务中高职院校和企业为指导思想,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对策研究,论证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对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一系列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的管理方案,以及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实验室建设方案,推进了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完善了机电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提升职技高师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找到了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实验室开放式教学与管理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目前高校实验室教学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走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之路,创建实验室教学和管理特色。使实验室有更大发展空间及社会影响力,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及实验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验中心根据实验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实验室重新规划,将实验室建设成开放型实验教学、实验创新、实验研究的专业基地,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转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高校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了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据此提出了地方高校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四条实验室建设,以供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5.
华珍 《科教文汇》2012,(6):42-43
针对目前高校"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全国力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就如何提高"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想法,改善现有力学基础实验室条件,推进力学基础实验室体制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王蕾 《科学中国人》2014,(5S):54-54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其中人才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本文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校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了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据此提出了地方高校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四条实验室建设,以供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电子实验室建设的创新发展,需要摆脱传统观念,结合有效的途径实现电子实验室的创新。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学研的概念,接着阐述了创新建设电子实验室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意义,然后探讨了电子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业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创业人才培养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要求,以及高校在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室建设与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对策:改革课程体系、创业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放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长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并建设了一批实验教学中心和研究院所,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心在实验室建设、教学和管理创新、教学队伍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深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的形势,发现湾区人才发展存在人才结构、引才机制、人才流动、平台载体等方面的不协同问题。通过总结凝练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先行经验,构建了基于人才引进协同、人才交流合作、国际猎头培育、平台载体建设、人才流动畅通、人才环境优化六个维度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机制,以深入开放引领深度合作,畅通粤港澳三地创新资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湾区人才协同创新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2.
人才聚集中自我冲突的消减与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同时也会发生人才自我冲突,形成人才聚集的负效应,但若对冲突化解和消减得当,也会形成人才聚集的正效应。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与人才聚集效应后,研究了在人才聚集过程中影响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的人才自我;中突的动因,并提出了化解和消减人才自我冲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贺勇  廖诺  张紫君 《科研管理》2019,40(11):247-256
构建“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T-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测算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计算1990-2014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人才集聚度和人才资本水平;然后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各地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采用聚类算法构建“人才集聚度-人才资本贡献率”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区域的人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人才集聚水平最高,其平均集聚度达到22.31%,青海省人才集聚度最低,其平均人才集聚度仅为0.51%;人才集聚水平不同,其区域的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等九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超过35%,宁夏等八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低于10%;总体而言,人才集聚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高,但两者之间并不具有严格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4.
贺勇  廖诺  张紫君 《科研管理》2006,40(11):247-256
构建“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T-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测算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计算1990-2014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人才集聚度和人才资本水平;然后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各地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采用聚类算法构建“人才集聚度-人才资本贡献率”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区域的人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人才集聚水平最高,其平均集聚度达到22.31%,青海省人才集聚度最低,其平均人才集聚度仅为0.51%;人才集聚水平不同,其区域的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等九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超过35%,宁夏等八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低于10%;总体而言,人才集聚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高,但两者之间并不具有严格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人才资源及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采用2014-2019年中国60个大中城市空间面板数据,通过引才政策工具分类建立评价指标,基于要素流动的空间效应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引才政策及其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引才政策与城市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的引才政策空间优于欠发达地区;引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非线性U型空间溢出,推动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引才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城市存在显著差异,人才引进的规模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人才的流动速度与城市创新绩效提升正相关。研究结论对引才政策效果评估、完善地方引才差异化策略和区域人才布局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汪群  梁秋璐  张勤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119-128
基于勒温的场论和ERG理论,遵循"外部环境——心理认知——行为倾向"的逻辑,探讨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通过中介变量人才成长预期对于人才根植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的四个维度中,经济发展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对人才根植意愿具有正向影响;(2)经济发展环境、生活环境、人才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对人才成长预期有正向影响;(3)人才成长预期对人才根植意愿有正向影响;(4)人才成长预期在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与人才根植意愿间起中介作用;(5)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的四个维度及人才成长预期对人才根植意愿影响的总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人才政策环境、人才成长预期.  相似文献   

17.
张波  丁金宏 《科研管理》2022,43(12):24-33
人才的竞争实质是生态环境的竞争,分析人才生态环境及各子系统对高端人才聚集的差异化效应对科学制定人才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研究基于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高学历人才数据,以人才生态环境指数和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为核心指标,运用熵权法、因子分析法、OLS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高学历人才聚集状况及演变特征,实证检验人才生态环境及各子系统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并评估各省份人才生态环境。结果发现:(1)京沪津是中国高学历人才高度聚集区,西部尤其西南地区是人才薄弱区,二者的人才聚集力差异总体偏大,但已经呈现出缩小趋势;(2)人才生态环境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具有显著影响,且总体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N型减弱态势;(3)人才生态环境的各子系统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与变动性,其中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创新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影响较大但出现减弱,生活服务环境尤其是房价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影响逐步增强,人才市场环境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存在影响但并不稳定;(4)北上广是中国人才生态环境最优省份,长三角地区是最优区域,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区域间人才生态环境极差在持续扩大,且各省份人才生态环境优劣势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刘兵  胡中韬  梁林 《科研管理》2019,40(8):224-233
在借鉴并改进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人才聚集程度的指标——“空间人才密度”,构建了人才聚集与社会平均生产率及区域经济之间的适度关系理论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京津冀与长三角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人才密度”指标能够有效衡量人才在空间上的聚集程度,空间人才密度与人均GDP间呈倒U型关系,且随时间持续动态演化。总体上,我国人才聚集态势良好,经济发达地区已达到或接近经济适度值。但从京津冀现状来看,三省市均处于人才相对稀缺状态,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因是人才数量和人才使用效率偏低,而非区域内的人才配置。  相似文献   

19.
王璐颖 《科教文汇》2011,(4):66-66,70
人才问题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自古以来,历代哲人贤士很重视人才的价值,对于人才问题也有诸多论述。本文就先秦儒家学者对人才问题的看法进行梳理分析,旨在为当代的人才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曲磊 《科教文汇》2020,(12):130-131
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改变,普通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如今的社会需求。当前,高职院校要想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就必须在原有的人才培养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校企合作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有关学徒制的主要内容,随后从三个方面阐述有效实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基本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