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南水北》这部散文体式的小说描述了活在文字中的乡土世界。小说通过作家个体的生命记忆和自然万物的灵性感悟,阐释了文学之根和生命之根。  相似文献   

2.
《山南水北》是韩少功的个人乡居生活随笔。作者眷恋乡村,想在乡村中寻找一种自由、清净的生活。然而在现代性的进程中,乡村也受到了影响,他逃离都市文明却不拒绝文明,他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对乡村生活进行了独特的审视。  相似文献   

3.
论《山南水北》的反异化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少功在其《山南水北》中通过对人性被异化的都市文明与多少带有原生态文化因素的八溪峒乡土文明的对立性审思,对唯经济主义的揶揄以及强烈的生态意识和对体力劳动的热情赞美张扬了颇具现代性的反异化姿态。  相似文献   

4.
深感城市颓废之气的韩少功返回乡村八溪峒,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对田园自然尽情讴歌,表迭对和自然相融相契、浑然合一的民间精灵,神性与人性交织而成的生命敬畏、尊重,他在《山南水北》中表现的山野自然.是反思现代文明的参照物.是人类回归自然的诗惑栖居。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深谙现代文明之妙的作家,韩少功在承认现代化进程合法性之时,执著地追问着人应该走向何方的问题。因此,《山南水北》实际上是韩少功在现代文明之下的精神寻根,他将生命本体的窥探、乡土文明的追寻和现代文明的归宿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在精神寻根中更好地探索人的精神出路。这种思考将个人的体会和人类的命运,将宏观层面的文明和微观层面的人紧密地结合,彰显了韩少功的智慧和境界。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深谙现代文明之妙的作家,韩少功在承认现代化进程合法性之时,执著地追问着人应该走向何方的问题.因此,《山南水北》实际上是韩少功在现代文明之下的精神寻根,他将生命本体的窥探、乡土文明的追寻和现代文明的归宿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在精神寻根中更好地探索人的精神出路.这种思考将个人的体会和人类的命运,将宏观层面的文明和微观层面的人紧密地结合,彰显了韩少功的智慧和境界.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是韩少功新作<山南水北>与旧作<马桥词典>的显在特征,表现为作品形式上具有承继关系;内容上相互参照、交互指涉,具有审美意象的互涉性和故事内容的互渗性.  相似文献   

8.
彭文忠 《现代语文》2007,(12):70-71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韩少功对乡村的价值进行了再判断。人与自然本真生存与和谐相处,这在生态美学是试图使之失而复得的理想,但韩少功发现它却是八溪峒山南水北之间的原生生态,所以,他选择了在"山南水北"间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9.
韩少功的《山南水北》是一本乡土散文集,其中,作者的个人记忆是一务贯穿始终的潜在线索。该散文集里,那个叫做“八溪峒”的乡土社会在作者眼里是诗意盎然的,也是传奇神秘的,他对那片土地的情感态度以至他习惯性的文化批判视角都烙上了他个人记忆的印痕。《山南水北》是作者对自己生命的又一次抒写。  相似文献   

10.
作家韩少功的个人体验提供了一个"返魅"的范例,他的跨文体作品《山南水北》描述了真实世界中一个不可思议的自然生态圈。韩少功不再以"从人到自然"的思维向度审视世界,他投身于山水之间,去静心体察自然的神力,从而能够心存诚恳、恢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发现"上帝"的在场,找到人生的落脚点。文章认为,自然的"魅性"从来就未曾消失,真正消失的是人感受自然、与自然相处的能力。真正迷失的不是自然的神力,而是人类的本心,是现代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这一点的标志性事物是现代都市。生态批评应该抛弃掉"人类中心还是自然中心"无休止的争论,开启政治性的批评维度。  相似文献   

11.
塞尔玛的声音前后不一致,体现了夫妻生活中两性和谐的重要性及道德观上的矛盾性;希拉莉对于婚姻完好的捍卫战争的声音打开了走向婚姻完整道路之门;德丝丽和弗尔维娅-莫加纳的声音展现了放肆与放荡的生活方式显示了她们渴望男女平等的变态的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婚姻伦理与恩格斯的婚姻观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果说,《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文本中的“阻止血亲婚配”、“生育子女”、“权衡利害”、“以爱情为基础”为恩格斯关于婚姻的中心话语,那么,我国古代婚姻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性禁规原则、生育原则、政治经济原则和爱情原则。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婚姻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诸如"闪婚"等现象的"失语"折射出人们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伦理困惑。因此,通过对"闪婚"现象及其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和伦理审视,努力寻求一条构建新时期婚姻伦理体系的路径,相当关键,也相当迫切。  相似文献   

14.
保罗从基督教信仰,提倡人们独身,但并不贬抑与反对男婚女嫁、赞成基督徒过正常的婚姻生活,同时,保罗提出了一种辩证的夫妻关系即“头与身”的理论,一方面称“丈夫是妻子的头”,把丈夫置于妻子之上,另一方面又以“头与身”为一体来强调夫妻的互敬互爱与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5.
壮族传统婚姻伦理具有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男女平等、贞操观相对开放和宽容、同宗不婚等方面。批判地继承、改造和发展壮族传统婚姻伦理,对壮族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当代中国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婚姻家庭伦理关系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特征,表现出一些新变化:婚姻家庭关系的主轴由传统的重亲子关系转变为重夫妻关系;婚姻家庭形式由相对单一变得多样化;代际关系重心由长者下移至年轻者。这一变化的发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其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京换妻一案引出社会的诸多争论,该案件的庭审,更是让各界人士展开了关于是否取消聚众淫乱罪的激烈讨论。换妻究竟是达到了对个人性权利自由的表达,还是剥夺了个人的性自由权?是犯罪还是违反社会风俗?是对婚姻关系的亵渎还是维护?文章通过对事件进行价值观的分析和讨论,对人的自由进行解读,期望得出事件中深层的价值观根源,最后提出相应的价值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与“双一流”建设因其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理应成为西部高校发展战略的思维引领和路径依靠。在对“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不同层面的发展情况及表现进行分析后,发现西部高校在师资人才、财政经费、产学合作、学科发展及实践平台等方面还存在多方面的需求;并且主要面临着五个方面的战略困境,分别是战略基础层面的人才引进与人才流动的矛盾、战略保障层面的全局建设与经费短缺的矛盾、战略环境层面的产学合作与对象有限的矛盾、战略方向层面的特色学科与综合发展的矛盾以及战略平台层面的专业实践与平台缺乏的矛盾。基于此,提出通过拓展经费来源渠道、构建特色人才体系、加强国际科研合作、推动高校联盟建设等策略实现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9.
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家族地位以及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婚姻中实行严格的身份内婚制。而南朝时由于改朝换代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士族通婚的对象逐渐扩大,封闭的婚姻圈被打破,士族所具有的特权也随之逐步丧失,士族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0.
嘉禾伴嫁哭嫁是流传于湖南南部的一种民间礼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积淀于其中的女性文化与女性意识所明确指向的社会、文化、自然三个不同层面相一致,即在活动中大都排斥男性,是不满足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是对“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在创作中排斥男性,“从女性角度探讨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之外的女性所创造的‘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