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而农村学校学生写作文存在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不敢于写、不乐于写、不愿意写。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逐步做到乐写、会写、愿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规定得十分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是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使学生爱写作文、乐写作文、写好作文?笔者认为应抓好指导和讲评两个环节,让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有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目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教学效果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少、慢、差、费”。作文教学的改革,应是使学生乐于写作文,轻松写作文。作文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李敏 《中学文科》2009,(16):77-77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教学效果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少、慢、差、费”。作文教学的改革,应是使学生乐于写作文,轻松写作文。作文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并明确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要求我们“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建议“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想像作文的训练。想像作文更能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表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写作教学目标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共列出9个条目(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过去所说的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方面。全面把握写作教学目标,对于认清高中作文教学的位置,把准高中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兴亮 《山东教育》2005,(35):19-20
写作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个性是写作创新的基石,没有个性.便没有作文的创新可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写作的个性化作为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要求.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师巨儒 《现代语文》2014,(5):141-1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是现在作文教学却是一项棘手的任务,教师虽然做了精心的指导,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洞无物,要么杂乱无章。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那么如何来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作文最大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上。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性批改,能促使学生相信自我、赏识自我、挖掘自我、超越自我,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与信念,将“要我写”的尴尬局面扭转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目前,中考作文的要求分为两个等级,即“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创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立意新、构思新、选材新的文章应多给些鼓励,告诉学生要善于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打动自己的文章才能够打动别人。让他们写别人少写的事,多写“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晁学艳 《新课程研究》2009,(6):186-186,190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大纲将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为:“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而《语文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作文教学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得会作文,能作文,常作文,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要教学生写作文,教师自己就要先进行尝试,这样学生才会带着兴趣去进行写作,并一路坚持下去,从而慢慢提高写作能力。这就是一种感染,即“身教”感染。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着与学生一起写作,以实现共同提高。每次上作文课时,都结合所学教材以及生活实际,让他们命题,自己作文。待文章写好后,就先读给学生听,并向他们说明自己的构思过程,然后再评定优劣。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提倡,现就此分析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作为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并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写作成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却只将其限制在作文讲评这一环节,忽视了作文对于学生的特殊意义,即作文不仅是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载体,还是学生进行写作的脑力劳动成果,是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独特展现,是透视学生心灵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徐竑 《中学文科》2006,(10):9-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地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倡导个性作文,开启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王琪 《中国教师》2012,(5):64-67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把第一学段的作文教学明确定位为"写话"。"写话"就是用口头语言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是小学低年级最初的写作训练。这一阶段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学生感到写话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刘国芬 《现代语文》2007,(3):117-1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版七九年级段在关于作文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第三点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事实上,七~九年级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农村中学师生的一个难题,由于初始阶段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上中学后多数同学还没有作文兴趣,作文时无事可叙,无景可绘,无情可抒,内容没有生活的反映和鲜活个性。为了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现状,我根据学生和学校地域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意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启迪他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些论述,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也为作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个层面上讲,学写“感动校园十大人物”颁奖词就是要求我们摆脱束缚,关注现实,贴近生活,不囿于传统作文的套路。同时,从创新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聚焦“生活热点”,指导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人物。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他们自主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20.
黄冬梅 《黑河教育》2013,(11):36-3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遵循课标的这些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让学生乐意写、自由写到学会写的“三部曲”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