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读文本,就是要走进文本,咀嚼语言,细心体味。感受和发掘文本语言所蕴涵的深刻内蕴。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进入文本最有效的方法。《乡下人家》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田园风光的诗意画卷。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应以"美"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在欣赏、推敲、美读中去感受语言之美、写法之美和情感之美。美文美读,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读出美文的情感真味。  相似文献   

3.
<正>美学大师朱光潜在文化随笔《咬文嚼字》中这样定位"咬文嚼字":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由此可见,作为文本组成的形式部件,语言文字是作者借以表达思想、传达情感的重要媒介。对文本的阅读、赏析和品味只有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才能"步入文本深  相似文献   

4.
文学鉴赏是一种鉴赏者与文本对话交流的活动。在鉴赏活动中,鉴赏主体“不是被动的,不只是反映作者或文本的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意义的生产,把自己主观的认识,注入到文本中去,也构成文本意义的一部分。”因而,阅读感知不仅仅对文本的直接反映或复写。鉴赏者往往用自己独特的心灵去感受文字、体验文字、激活文字,并使它成为主体情感、意志、生命和灵肉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美读是一种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将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灵动的综合活动,是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美读教学,通过美读为学生搭建桥梁,让学生感受文本韵味、深化阅读体验、内化作者情感,这样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也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阅读教学“读风”很盛有人用“‘读’占鳌头”来描述。虽然读得充分,但是不少课读的质量不高,是不求甚解的读、多次重复的读,是失去悟性、智慧和人文底蕴的读。细心研读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悟”是悟出文本的内涵,悟出文本的滋味,悟出心中的“哈姆雷特”,悟出适合自己的人生意义。阅读教学中的“悟”具有如下特征:(1)是一种整体的、直觉性的“悟”。它是“触摸”文本时产生的反应,这种…  相似文献   

7.
佛曰:“一朵花里显真性,一粒米里看世界。”语文教师如果具备较强的文字感受力,能从一个字一个词出发,挖掘出整个文本的意蕴,注重对文本尤其是对构成文本的文字的揣摩与推敲,就能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引领学生走入语文的深处,真正创造出让学生怦然心动的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佛曰:“一朵花里显真性,一粒米里看世界。”语文教师如果具备较强的文字感受力,能从一个字一个词出发,挖掘出整个文本的意蕴,注重对文本尤其是对构成文本的文字的揣摩与推敲,就能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引领学生走  相似文献   

9.
吴春来 《语文知识》2014,(12):33-35
语文课堂,到底是怎样的课堂?课改多年来,大家争论不休,各执一词,文化课堂有之,审美课堂有之,青春课堂亦有之……面对纷杂的语文课堂,一线教师不禁一声长叹: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 然而不管语文课堂多么复杂多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无法更改的,那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文字是有生命的,它以自身独有的语调、节奏,充分、适恰地实现着言语主体生命之情气。著名特级教师邓彤在阐述“素读”理念时说:“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其内在意蕴,素读就是引导读者进入到文词句的深层含义中去,吟咏玩味文本词句本身的韵味。”潘新和教授说:“每一篇文字都应该弥漫着蒸腾的血气和体温,都是个性生命基因的复制和重组,都打着人生经验、情感和感悟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我们对文本,不只考虑到对字、词、句、篇的理解和掌握,更大意义上是要通过这些语言文字材料体会文本中所寄托的情感.我们的阅读教学,让学生读的不只是文字,而且包括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只让学生会读会写,而且要让学生通过情感的沟通与融合,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是最重要的,它是文本的灵魂所在.没有"情"的语文课堂就如真空,没有生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情人,师生共同投入文本,享受"情真真,意切切"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是一种智慧,它是文字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美妙。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在文字的感染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可以说,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的精神生命着色的一个过程。1.以读悟情,荡激德育活力。语言文字是“情”的载体。教师要积极发挥语文“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功能,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得到心灵与人格的感化。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指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中朝人民“不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放飞思想,把文本视作“活的生命体”,“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通过改换文体、挖掘课题等方式激活凝固的文字,创生出文本的生命活力,折射出文本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我不是最弱小的》就文本本身而言,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教学这篇文章时,宜以“我”为主线,一方面关注“我”的行为、言语,一方面关注“我”的心理、情感,借助读、议、说、写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并真正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美的乐趣。设计流程一、想…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材曾有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一篇文章《咬文嚼字》。朱先生旁征博引,以推敲文字的经典案例说明一个道理:文字、思想与情感是连成一体的,“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因此,“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相似文献   

15.
一、对“文本解读”的基本认识 1.“解读”的基本内涵。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地解读课文,这是备课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职责。“解读”本来就是一门学问,有的按照日常的口头习惯称之为“解读学”,也有称之为“读解学”。蒋成璃教授在专著《读解学引论》中指出:读,是文本理解的起点,侧重于文字、结构及作者写作背景等的研究,尽量读出文本原意:解,是以文本释义为起点,侧重于文本意义的辨析、评判及潜在意义的发掘,要求读者有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出现了一种形式化的倾向。这种形式化表现为教师过分追求“牵一发”“格式工整”“独特新异”等。解决这些怪现象的根本在于教师进行文本解读的视角必须由自我转向学生,文本解读的内容必须由形式化走向对文本的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注。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是:一、品味语言,推敲文脉,语文的味道不能变;二、触发情感,唤醒体验,动情朗读不可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中感悟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通过读这种形式,去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把文本与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感悟。为此,阅读教学要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读文悟文。  相似文献   

18.
观摩名师课堂教学,这些好课有个共同的特点:课堂上师生情感饱满,始终处于一种强有力凸显的情感场中,他们用情感感悟文字,在水到渠成之中把握知识。语文阅读教学是有热烈的情感感应的读书活动,为了有效调动学生身心去充分感悟、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需要教师注意一些必要的策略来促进这种情感场的生成:1.激情设境,扣准情感场;2.故事渲染,聚焦情感场;3.语言倾诉,激起情感场;4.感受生活,移植情感场。  相似文献   

19.
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大厦的基石。离开了词语的教学,是无法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的。抓住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语是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词语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的课堂实践对词语的教学还存在以词语解词语的现象。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词语的意义呢?一、追本溯源—让词义理解更实在 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现在,很多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对词义往往是讲解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去查词典。这样,学生无疑是在被动地接受一个词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对词语进行追本溯源,从而让词义教学更实在。例如,对《推敲》一文中的“推敲”一词教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师:这一篇课文的题目是“推敲”。谁来说一说“推”和“敲”各是什么意思?生:“推”和“敲”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师:也就是说这一篇课文写的是关于“推门”或者“敲门”的事情了?生:不是的。师:那是什么意思呢?“推”和“敲”就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呀?生:“推敲”是表示一个人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是吗?那么和“推”“敲”原来的意思完全不相同了呀。生:我听爸爸讲过贾岛在作一首诗时的故事。贾岛对“僧推月下门”一句想了很久,到底应该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总是想不通。这就是“推敲”这一个词语的来历,表示的是人们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你知道得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注重情智生态平衡,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阅读教学即为“绿色阅读”。“绿色阅读”,就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享受到体验的愉悦,探究的魅力,生命的活力,对话的激情,生活的乐趣……一、在阅读中享受体验的愉悦小学生阅读的文本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例:师:打开书读,心里是什么滋味?生:恨。师:(板书:恨)这种恨表现在哪儿,练习朗读。生:(生读课文)师:(小结)拿——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拉——拿不动的用车拉;毁——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