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愈渐突出,就业率低、薪资水平低、职业对口率低,离职率高及入职要求高是当前的就业现状。这些问题与文科生招生规模、文科专业结构及教学模式有紧密关系。高校可以从控制文科生招生人数、调整专业结构,开展通识教育、提高文科生实践技能等方面,改进文科生培养方式,缓解文科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切入点首先简要地回顾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步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过程进而指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现象并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发布政策,,存在的缺陷对就业率造假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就如何改进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切入点,首先简要地回顾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步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过程,进而指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现象,并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发布政策存在的缺陷,对就业率造假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就如何改进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婷婷  李剑 《文教资料》2013,(3):125-126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改变了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率虽呈现上升趋势,但毕业生的离职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就业稳定性不断下降。本文通过对江苏经济转型时期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现状及影响就业稳定性的内外部因素分析,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性的相应对策,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继高等院校持续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率成为当前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本文以地方高校的就业现状为逻辑起点,在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基础上,分别从办学定位、专业建设、实践教育、就业指导等层面,阐述了促进就业视阈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做好高校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及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关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建议通过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实践创新、提倡校企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从而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理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虽然好于文科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江苏省某工科学院为例,详细分析当前理工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中将专业划分为文科和理工科两大类,从近些年的就业状况看,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难度远大于理工科毕业生,并且文科生就业难度显然越来越大。2008年上半年,由中美教育市场专家、劳动经济学家和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麦可  相似文献   

9.
曹璋 《文教资料》2009,(23):222-223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和全社会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政策相继出台.从公布高校就业率到高校年度招生计划将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高校面对着来自社会舆论与政府就业指标的双重压力,其中部分高校在上报就业率时弄虚作假,不仅给政府部门抉择和管理增加了难度,而且一些就业率作假行为已经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本文从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合理性角度出发对此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基于分析初步地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科生过剩?     
实践能力欠缺导致就业短板,现实拷问大学课程设置缺失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热衷于报考公务员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在公务员考试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科类考生。在大学里,文科生的比例逐年提高,是社会对文科生的需求增加,还是高校热衷设置文科专业?当前社会对文科大学生还是需要的,文科并非"无用",之所以出现文科学生难于找工作,关键是文科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不同于理工科毕业生,不能打包批量安置,就业任务更加艰巨。我国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以及专业对口率低。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解决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促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和高等院校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但是,通过调查,大部分的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问题仍然仅限于提供就业信息、办理就业手续上,导致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就业质量。为此,很多高校陆续更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模式,将职业规划意识贯穿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就业率。本文结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进行以下几点叙述。  相似文献   

13.
由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和高等院校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但是,通过调查,大部分的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问题仍然仅限于提供就业信息、办理就业手续上,导致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就业质量。为此,很多高校陆续更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模式,将职业规划意识贯穿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就业率。本文结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进行以下几点叙述。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陈至立国务委员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连续两年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连续三年下发文件,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方向和任务。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讨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等学校普遍实行了“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关系学校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扩招的步伐日渐加快,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越来越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出发,在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率原因的基础上,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发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较多,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三方共同努力,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更是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就业”与“办学”中,不难发现: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不合理、职业指导教师结构不尽合理、职业指导工作方法缺少创新,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种种就业问题.因此,高校如何开展职业教育,发挥职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值得做一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由以前的“统包统配”分配模式变为当前的“自主择业”的分配模式,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技术指标,同时政府也制定了许多就业率同高校办学与评估相联系的挂钩政策。因此,如何提高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高校就业竞争力是高校占有保障其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师资、知识、创新、环境等方面所拥有的相对优势,高校只有准确地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及其所处环境,才能有效开展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我们以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为例,对高校就业现状进行SW OT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缘何要"注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这一关注热点的日益升温.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注水”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高校缘何要在就业率上造假,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后果.也就引起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据347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效数据统计,截止2003年月12月底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87.6%,未就业率为11.7%,不就业率平均为0.7%。另外2003年12月底与6月底高职高专男女生的就业比,调查统计分别为:1.22:1与1.2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