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欧光南 《培训与研究》2008,25(10):40-4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其唯物史观的确立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科学揭示与阐释交融在一起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内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前提、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人的本质的决定基础、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质、人的本质发展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的条件与途径。同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上述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系统阐释又是建立在其对人的本质考察的动态生成分析方法基础上的。这个分析方法是关于人的本质认识问题的方法论革命,对人的本质认识从而整个人学理论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文献,它以“批评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形式”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方法论原则,其内容涉及有“现实的人”,“人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以及“人的能动作用”等,它的一些对人的问题研究的具体论述,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法本质思想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一系列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其中包含了法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基础,法是表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在当代中国,虽然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仍然具有普适性,因此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来考察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6.
对于"人"的认识一直是哲学上的重要问题,从雅典德尔菲神庙门楣上"认识你自己"到马克思,对"人"的讨论成为哲学史中永恒的话语。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现实的人"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由旧唯物主义向唯物史观转变的标志,"现实的人"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马克思对"人"的理解为开始,分析了产生片面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消灭旧式分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消灭旧式分工。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法哲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在此文中,马克思立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认为法是主观性与客观性,整体性与一般性,党性与继承性的统一,并指出法经历了从无法,非法,特权法到虚伪法和社会主义法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路径历程。  相似文献   

9.
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就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以及实现的条件作了全面、科学的论述。而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增强了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也增强了人的平等意识和开放意识,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究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既是对他们以前的思想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完善,也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内涵与当今网络交往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发展远远超出工具和技术层面上的价值,呈现出蕴涵深刻的人文理性,建构着人们崭新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重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探究其中的交往内涵,思考其中的隐性话语,把握其在当代的网络验证,对我们进一步阐释网络交往的本质有着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理解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重要文本。只有在文本解读中,我们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形成、内涵及其转变。在《形态》写作前,通过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借鉴和政治实践的深入,马克思的批判性立场已经形成。在《形态》文本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及其"统治阶级维护意识"的实质。但因为《形态》的重大缺席,意识形态的内涵开始出现从批判性到描述性、从否定性到肯定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激烈地批判了当时德国哲学界各种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看来,虚假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宗教性、颠倒性、阶级性是它的三个具体表现.同时,马克思站在新唯物主义历史现的立场,科学地阐释了意识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现实基础.最后提出了克服意识形态虚假性的基本途径,确定了科学的共产主义意识目标.  相似文献   

15.
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章中第一次对唯物史观建构了完备的理论形态。他们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社会革命及人民群众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研究科学发展观与该文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自然观和世界历史思想的渊源,不仅对于加深理解该文唯物史观原理与社会发展规律、更好的定位其时代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交往的几大关系 (一)交往和交往形式与生产力的关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货币使任何交往形式和交往本身成为对个人来说是某种偶然的东西。因此,货币就是产生下述现象的根源: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只是一定条件下的个人的交往,而不是单纯的个人的交往。可见,交往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追求人的自由、实现人类解放,始终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青年马克思在对异化问题不断深入地探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分工是异化产生的根源,进而在对分工的探讨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并指出消灭分工是消除异化,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学观的确立。本试图从法的本质规定性、法的历史运动规律、关于法的价值分析及私法关系的历史分析等方面来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观,并分析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观确立之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历史观中的偶然性既是与必然性相对应的范畴,也是与主体性相对应的范畴,后一种含义很少被人们注意。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偶然性揭示了主体的受动性。这一思想阐释了偶然性范畴的价值观内容,是唯物史观人学思想关于个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偶然性的价值观内涵的人学意义在于,唯物史观正是以个人社会实践观为基础,结合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偶然性与主体性两个认识个人的视角,才把个人存在及历史作用的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