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课题的提出 筷子是中国人最常使用的餐具之一,随着服务性行业的蓬勃发展,"一次性"用品从无到有,从早到晚地被消耗使用,已经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每个人都有在外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经历,还有很多人在外就餐时只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认为这样的方式比较卫生、安全,所以在现在的餐饮服务当中一次性筷子使用相当普遍.但是,自央视"3·15"晚会曝出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有毒化学物质的消息后,让不少人改变了一次性筷子"很卫生"的看法.那么,一次性筷子对生物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带着这一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决定通过做一次性筷子对小鱼的危害的实验来揭开这个一次性筷子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策划人语: 我们身边到国外留学和移民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有着一个到国外"淘金"的梦想.在中国人纷纷到海外"淘金"的同时,大批的外国人也来到中国淘金,即使在黑龙江这样的边疆省份,我们也明显感觉身边的外国人多了起来.在国际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中外打工互相扩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我们是在国内被"洋打工抢饭碗",还是我们到国外去"抢洋人的饭碗",我们都必须正确地看待.就是说,正确地看待"洋打工",也正确地看待我们自己都是必要的,如果我们不珍视目前的就业机会,让"洋打工"拔了岗位的头筹,那么,砸我们饭碗的不是洋打工,而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在国外无法在与外国人竞争的过程中胜出,我们更应该问问我们自己几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多维解读 节约 《舌尖上的中国》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特色的美味,而"中国式剩宴"则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特色的浪费.一边是珍馐美味等着被倒进垃圾桶,另一边却是甘肃农民坐在自家厨房里展示冰冷的"馍馍"—那是他一个星期的口粮;一边是一筷子都没动过的盘中大鱼,一边却是普通百姓"这条鱼顶我一个月工资"的慨叹.这样的对比,让人感觉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4.
筷子是我国传统饮食丁具中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进餐工具。一方面,“筷子”以其普适性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走入任何一户中国家庭,都可以看到一个盛满了筷子的筷笼。另一方面,“筷子”又是汉文化的标志性事物,灵活自如地运用两根筷子进食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5.
<正>只有妈妈的爱像清晨的阳光像清澈的河水是我们心灵永久的护岸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除了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还有英语世界最大的SNS问答平台Quora,原因是欧美国家的网友在Quora上热议着这样的神奇问题:"中国到底有多安全?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人去了中国后都认为中国好?"欧美国家网友的问答也引起了中国网友的好奇和诧异,原来我们一直在仰视别人,以为"风景那边独好",殊不知"生在这样的国  相似文献   

6.
张蕾磊 《大学生》2012,(5):10-13
"我觉得小人物才有意思,我不认为这世界有英雄。"肖央说。继2010年底,"筷子兄弟"的短片《老男孩》爆红网络后,他们在2011年底推出短片新作《父亲》,依旧是草根故事,逗人笑也让人哭。短片上线一周,创下超过1700万的点击量。70后王太利,80后肖央这对"筷子兄弟"组合,自编自导自演自唱,他们笑着说,很难找到像他们这样什么都自已干的。肖央告诉记者:"我们叫筷子兄弟,就是酸甜苦辣一起尝的意思。他负责‘老’,我负责‘男孩’。"  相似文献   

7.
日本有一位名叫三岛小泽的工程师,在美国和欧洲国家参观考察时,发现西方人因不会使用中国的筷子而无法享受到吃中餐的乐趣。看到西方人非常遗憾的样子,他心想:"为什么筷子不能随他们手指的动作而协调运用呢?要是有双这样的筷子就好了,喜欢中餐的朋友也就能欣赏地道的中国饮食文化了。"回国后,他认真研究,几经挫折,最终发明了一种电脑筷子。这种筷子好像手指的延长一样,人的手握住筷子伸长的部分,筷子就能按使用者的指令运用自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趋紧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同时,也有很多的国际品牌一并而来。在中国的店铺名称不仅需要考虑到中国自己的人民,也应该考虑外国的朋友,因此,我国的店铺名称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汉字与外文单词混用的形式。本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成都市春熙路上店名为语料来源,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 ,对不同文字之间互译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发掘与总结这些命名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从前,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到处都是鸟语花香,动物们也非常和谐地生活着。突然有一天,许多动物纷纷听到了砍树的声音,它们随着声音走了过去,发现有许多树木都只剩下了木桩。小松鼠和小鸟的家都被砍了。动物们找到了砍树的工人,对他说:"你不知道你害得我们连家都没了吗?""因为现在一棵树能卖很多钱,而且这样的活干起来一点儿也不累。你看,木头在当今社会多有用啊!家具、纸、烧烤,还有一次性筷子,不都是木头做的吗?""但是,你把树砍光了,不光  相似文献   

10.
心中有爱     
日本有一位名叫三岛小泽的工程师,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参观考察时,发现西方人因不会使用中国的筷子而无法享受到吃中餐的乐趣。他心想:"为什么筷子不能随他们手指的动作而协调运用呢?要是有双这样的筷子就好了,喜欢中餐的朋友也就能品尝地道的中国饮食了。"回国后,他认真研究,几经挫折,最终发明了  相似文献   

11.
坚定道路自信,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坚持长期的艰苦探索后找到的真理;坚定理论自信,就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判断这一理论命题;坚定制度自信,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中华民族在几百年的复兴探索中,在反复比较、反复实践的艰辛探索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一种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过35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完全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刘敏 《海外英语》2014,(18):136-137
"关系"一词被普遍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负载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其汉译英过程中,却有多个不同的翻译版本。该文将对"关系"一词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的几个英文翻译版本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诸如"关系"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如在译入语中不能找到相应对等的词汇表达,最好的翻译方法还是音译。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人也多了起来,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现在,在上海成家立业的外国人有数万之多。因此,被邀请到外国人家中做客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这时尤其要注意到外国人家中做客的礼仪。  相似文献   

14.
说到"筷戏"花生仁你一定觉得很奇怪,那可是海石花老师教我们做用"筷子传接花生仁"的游戏。只要一提到做游戏,同学们都兴奋不已。首先,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双筷子,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紧接着老师让每四个同学为一组,每组都有两个碗,其中的一个碗里有20粒花生仁。要求每组同学必须用筷子夹起花生仁传  相似文献   

15.
《作文》2024,(6):24-25+21
<正>(1)筷子的外形很普通。两根小木棍,一头粗、一头细,长约20厘米。筷子是中国人特殊的饮食工具,比西方人用的刀叉讲究得多,也好用得多。(2)大部分筷子是用木头制作的,也有竹筷子、玉筷子,金属和塑料组合筷子等。贵族的古时候,曾用象牙、犀牛角……等材料做筷子。不过,从现在来看,这是非法的。所以,这样的筷子成了博物馆中的文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迈向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应然选择。囿于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大单元教学设计应该从"符合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地位"角度进行。这样设计,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与发展成就一致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一)何谓"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教育"这里所谓的"外国人",是指不仅在国籍上是外国公民,而且其血统(至少父亲或母亲)也是外国民族的成分,一般生长、生活于外国.我们主要应重视研究这些外国人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本文所说的"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教育"包括他们眼里的中国教育的各个方面.我们不仅要研究外国人如何看中国教育的历史,更要着重研究外国人如何看中国教育的现状,并且应当将这两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十多年来,我国正是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设计,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历史,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正是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们找到了一条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途径,而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则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准确地把握其实质,无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还是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抑或对我国  相似文献   

19.
感悟数学     
目前,正在逐渐深入的课程改革,要求在学生 学习数学的入门阶段,减少纯数学语言,给 予他们更多形象化的东西,"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课程标准》)。 在这些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数学教学正在"返 璞归真"。 一、深入浅出,用质朴反映数学的本源 引言:有过这样的小事情:一个小孩子在吃饭的 时候发筷子,先把筷子在桌上顿一顿,然后选出同样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第一次科学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终于找到一条符合国情又适应世界新形势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用这一伟大的科学的理论武装跨世纪的接班人,是学校思想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