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育的前提是民主和尊重。 李镇西老师曾精辟的说道:“‘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位很人性化的老师,但随着一位学生的到来,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是否真的践行了人文关爱。  相似文献   

2.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那么,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呢?  相似文献   

3.
几天的师德师风学习结束了,可是教育的主心骨——“爱”却留在我的头脑里,成了我教育活动的指南针,调适着我对学生的一颦一笑。霍懋征老师用她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乐章:黄静华老师33年的从教生涯,可用一个字代替——爱。所以她称得上是一位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叫学生写字。教师一边巡视,一边表扬某位同学的写字姿势端正,一边又摸着另一位同学的头说他的字有笔锋。突然,教室里响起了一个很天真、很响亮的声音:“老师,你走到我的身边,怎么不看我就表扬我?”听课的老师都笑了,我看见上课的老师脸红了。  相似文献   

5.
做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是每一位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什么样的老师才受学生欢迎呢?不同的时期有其不同的衡量标准。央视大剧《恰同学少年》不仅全景展现了少年毛泽东、蔡和森等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成长历程,同时也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缓等老一辈教育家的光辉形象。同为青春题材,另一部电视剧《十七岁的天空》则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一所重点高中、一个实验班、一群各有特点的学生、一个年轻教师……一个21世纪的崭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说过:“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座右铭。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作为学生,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然而由于现实中存在着太多的功利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爱也随之变了“味”。一位高中学生曾这样抱怨:“数学老师经常要求数学不好的同学课后到他家里补课,按‘约定俗成’,一节课收费80元”。这样的举动让人心寒。谁能相信这样的老师对学生会有爱心…  相似文献   

7.
无言胜有言     
一学生向老师报告说:"我的<新华字典>不见了!"而且她还告诉教师说:"我的字典背面有一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他找一找.这位教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我让每一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教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写了一个"璧"字,而且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他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这位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这位教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  相似文献   

8.
一次观看学生的征文,有一个班的几篇文章,与本班一位任课教师的字体完全相同,都那样工整、秀丽。我好奇地问这位教师:“你替学生抄的?”他说:“不是,现在这个班大部分学生的字都和我的字一样。”显然,因为老师写一手好字,学生很羡慕,上课在抄写老师的板书时,便有意识地模仿,久而久之,竟与老师的字一样了。 由此想到,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巨大作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和平区振兴二校,最近决定公开推行“学生选老师” 的试行方案。校领导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宣称:小学生不满意老师的教育方法、家长不认同老师的工作,可以流动择班,学校支持家长的要求。如果一个老师教的班级有10名学生要求择班,说明老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令人怀疑,学校将请这位老师下岗。 2000年秋季开学,有三名学生家长提出了换老师的请求,尽管他们的理由各不相同,学校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一名二年级学生想上一位三年级老师的课,学校对这名学生进行必要的考核后,破格让他跨人三年级,如愿以偿地进人了他所喜欢的老师的…  相似文献   

10.
林文山 《农村教育》2006,(10):42-42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也是班主任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值得深思的一个课题。班主任通过非语言手段对学生施以强制性影响的现象,属于班主任的非语言暗示。这种暗示,是班主任思想意识修养、教育教学能力的自然流露和具体体现,反映了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它涵盖老师的从教威信、人格魅力、仪表形象、举止行为等许多方面,对学生施加全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注教师     
郑少华 《师道》2003,(5):25-26
由课改专家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向读者介绍了许多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的范例。其中《接纳不同的声音》这则案例,叙述了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授《陌上桑》一文讲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时,一个学生评价行者为“好色”。面对这种意外的情况,这位教师没有勃然大怒,而是从“好”字的词性讲起,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巧妙地平息了“好色”风波,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审美教育。有的老师对这个案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在这个案例中,教…  相似文献   

12.
教师这一职业有强烈鲜明的职业特征,即教育性。在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仅取决于教师主观上想怎么样,还要看教师自身是什么样。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从教近20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我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一、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教师,带着这个问题,我认真研读了一些教育论著。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队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和家长的代理人等诸种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不要漏掉学生的名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了好几年的老师,我也积累了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比如,在点名时碰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一位“前辈”曾向我面授机宜:先故意把他们的名字漏过去,等被漏掉的学生站起来问时,就故意说:“你叫什么名字呀,我怎么会没看到?”如此这般,既巧妙地知道了学生的名字,又避免了在学生面前露怯。这个方法,几乎已成了教师们的“真实谎言”,可能很多教师都知道并沿用。但不久前我却读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新学期开学,一个老师在点名时,被“赵志枨”这个名字难住了。前两个字已经读出口了,这第三个字到底读什么呢?他想凭感觉读一个音,又怕读错…  相似文献   

14.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讨厌一位老师而时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相似文献   

15.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师出示了一幅“大雁南飞图”,要求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学生说:“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小于号,一会儿排成一条横线。”老师伸出大拇指夸奖他有创造性,但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句“大雁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为了让学生说出这个句子,这位老师想了不少办法,而学生最终没有说出来,老师颇为失望。事实上,对这些一年级学生而言,说出“小于号”、“一条横线”来,并非有意创新,而说不出“人”字来,也很正常。“桃花怎么会开呢?”“因为它想看看这个美丽的…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一堂公开课上的一个小小细节,至今我还记忆扰新:在让学生板书生字后.于老师拿出红粉笔要给写得最漂亮的字画上红圈,以示评判褒贬。其实,那几个字孰优孰劣,一眼即能看出。但出乎意料的是,于老师在圈出了那个明显漂亮的字后,又仔细端详起另外三个难以让人恭维的字,一脸的认真劲。绝不亚于鉴赏一位书法大师的真迹!一会儿,于老师面露欣喜之色.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将其中写得较漂亮的偏旁部首圈了出来且喷啧称赞,就连那实在让人不堪入目的“凹”字,中间的凹陷处也被于老师郑重其事地画上了红圈.并竖起大拇指:“这个‘凹’字.很有分寸,这个‘折’,很有力量。”黑板上大大小小的几个红圈恰似几面红旗,鲜艳夺目,给我们以心灵的震颤,方向的导引。在于老师的限里,每个学生的字都有“优点”,都该画上“红圈”!这正体现了一个教育艺术家的宽阔心胸:炽热的情感和睿智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激励性的熏陶对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反思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常常是随心所欲.批评指责,很少能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当我们抱怨所谓“差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更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给予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  相似文献   

18.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使人的思维活动灵活。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有的教师强求全班学生按指定的同一方法记忆字形,并用重复抄写的方法去识记生字,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识字方法、思维方法不应是一个模式的。有一位一年级老师教生字“休”,问学生怎样记住这个字?有的说:“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木,合起来就是个休。”有的说:“单人旁一个木字。”老师启发学生:“谁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它吗?”一个学生答:“人靠在树木上。”还有的说:“身体的体字去掉一横。”这位老师鼓励了后面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只有老师民主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创造的原野”。这充分体现出了教师民主对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是近两年来民主教学被作为“课堂质量工程”的四个一级指标之一,对课堂质量的评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可以说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原则乃至体制的又一巨大冲击。那么,在具体的课堂中该如何体现教学民主呢?我认为这种民主应突出一个“人”字。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到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第一,授课时老师要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需要改革,教师需要进步,培养新一代的人才,是历史赋予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班主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班主任,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宽容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互相沟通。一、宽容俗话说:"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教师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爱与理解,从学生的灵魂深处唤醒和发展其尊师的良知。有位姓朱的班主任,一天他的学生竟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猪头,以此来发泄对老师严格要求的不满。碰到这种现象,许多老师都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但这位老师没有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