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实验本)第四册选入了沈括的《采草药》一文。其中有“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一句。教材第184页对“粪溉”的注释是“施肥浇灌”。这显然是把“粪”当成了名词用作动词“施肥”。我认为这种解释欠妥,应该把它看作名词用作状语“用粪”。要辨别一个词在句中活用为哪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结合,和它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等。名词活用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后面有代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相似文献   

2.
力排佛老、复兴儒学、大倡师道的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对“师”之阐释可谓空前绝后。关于其结构艺术及斐然文采,前辈的分析已近完善,实已无话可说。但在个别字句上,仍觉有可商榷之处。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一句中之“书”字,许多通行的译注文本均将其释为“书本”之意。阙勋吾等先生译注的《古文观止》(岳麓书社出版)将该句译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只是拿书本教孩子,学会其中的句读,并不是我所讲的传授儒家之道、解答疑难的老师”;《教师教学用书》则如此解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  相似文献   

4.
最近《报刊文摘》843期用《高考语文试题引出的话》为题,摘转了舒任在7月28日《今晚报》撰写的一篇文章: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0小题,要求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1)它出之石,____;(2)工欲善其事,____;(3)____,勿施于人;(4)____,以及人之老;(5)桃李不言,____。笔者参加阅卷,抽查了120份试卷,全对者仅8份;答对一个者29份;全错(含没答)者70份,占58%。例如(1)句下填:‘可以造屋’、‘它海之水’、‘不得搬动’等;(2)句下填‘必先处心积虑’、‘修其果’、‘先能其能’、‘必先明察’等;(5)句下填‘以人代之’、‘无以  相似文献   

5.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5.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司马迁《鸿门宴》)6.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实迷途其未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魏征《谏太宗十思疏》)8.,,则智者尽其谋,…  相似文献   

6.
余嗜读《宋书》有年,偶有所见,辄条记之,积久渐多,尝辑有《点校本<宋书>、<南史>献疑》(载《徐州师院学报》1985年1期)等文,略呈管见。今复就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王仲荦先生点校《宋书》中标点有疑问者,选录二十余则,以献诸同好,就中若有一言可采,则笔者幸甚。  相似文献   

7.
《春秋》三传有13例“所……者”结构用于假设,其中12例出现在誓词假设句当中,只有一例用于一般假设句。这种“所……者”结构不可看作“所”字结构,而应看作“者”字结构。1、从“所……者”内部的结合关系看,可看成“者”字结构。(1)所不以为中军司马者,有如先君。《左·定·六年》(2)所乐乎为君者,欲立之则立之。《左·哀·六年》以上几例“所……者”指代的都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都可用“所……者”内部动词表示的动作的主动者“……的人”按下“者”  相似文献   

8.
陆精康 《语文教学之友》2000,(6):40-40,F003
杨树达先生在《中国修辞学》《古书疑义举例续补》等著作中,明确提出古人行文有“省句例”。杨先生指出:“古人文中,常有省略一句者。其所以省略之故,有由于说者语急不及尽言,而记事者据其本真以达之者;有由于执笔者避繁而省去者。”从求简练、避繁复这一角度看,省句是古汉语特殊的修辞手段,其与语法范畴内的“句子成分省略”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的古文篇目中,有两个“能”字用法特殊。我们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与有关同志商榷。原句如次: ①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谋攻》)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劝学》) ①中的“能战之”、“能逃之”、“能避之”连用的三个“能”字,课本未有注释,而近期出版或再版的古文选注本又几乎都把它们训为“能够”、“要能”或“要”。例如:  相似文献   

10.
“以”字作连词,人们都知道它可以译为“而”、“因为”、“而且”等。但是它还有一种译法,人们未予重视。这就是当“以”表示两分句之间的假设关系时,可译为“假设”或“如果”。例如: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2)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论积贮疏》)  相似文献   

11.
对于《论语·先进》异乎三子者之撰一句中撰字的训释,历来聚讼纷纭,各执一端。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异乎三子者之撰  相似文献   

12.
近读《老子》,发现书中有“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两句,很受启发。首先,它道出了治国与用兵的不同:一个用“正”,即正常的方式方法,另一个用“奇”,即特殊的方法手段。为什么?因为所面对的形势不同,对象也不同。用兵所面对的是武装的敌人,处于你死我活之势,形势严峻紧迫,瞬息万变,所以“兵者,诡道也”,只能“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只能“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而治国,所面对的主要是人民,是老百姓,必须讲道理、讲诚信,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用《孙子》的话说,就是“令民与上同意也”。简单地说,用兵要讲机变、讲谋略、用强制;而治国则必须…  相似文献   

13.
“眼,目也.”(《说文解字》)“目”可释为“精要处”(《辞源》).毋庸置疑,“文眼”乃文章之精要处也.我国公元五世纪著名的文章理论家刘勰则美其曰:“秀句.”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文心雕龙,隐秀》)“秀”犹《文赋》中所云“乃一篇之警策.”清末文学家刘熙载也明确指出:“字句  相似文献   

14.
一、简单的“有……者”式的无主句。这种格式,“有”是动词,“者”是特殊的指示代词,与前边的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词组,作动词“有”的宾语,句前不带状语。这是一种典型的“有……者”式的无主句。如: ①有怠而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有过于江上者(《察今》) ③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二、带状语的“有……者”式的无主句。这种格式的结构形式,基本上与上面一种相同,不同的只是动词“有”前带状语。这种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早期句型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型是语法研究的重点。 语法学史上句型研究的历史不长。《马氏文通》对单句句型未作专门论述,只是在讲“字”、“词”和“句读”时提及,内容简略,缺乏系统性。 按句与读的关系,马氏将句子分为:(1)“与读相联者”(指主谓句);(2)“舍读独立者”(指联合复句);(3)“不需读惟需顿与转词者”(即非主谓句)。按谓语中动词间的关系,分为:(1)“散动之行与坐动之行,同为起词所发,惟置散动后乎坐动而已”(包括散动作宾语和连动结构);(2)“更有起词焉以记其行之所自发,则参之于坐散两动字之间而更为一读,是曰‘承读’,于是所谓散动者,又为承读之坐动矣”(包括主谓词组作宾语和兼语结构两种)。 到了金兆梓的《国文法之研究》,他把句子按意义分为四种:直陈句、传感句、布臆句(祈使句)、询问句。这种分类只是语用上的,并没有切入到句法结构的层次,因此不能算句型分类。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强调句本位,分析了句子的成分,但却未对单句加以分类。  相似文献   

16.
(一)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都是使动用法的词,请解释其本来的词性和它们在词性上的变化特点。 1、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孙膑》)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3、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坠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4、魏王恐,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5、(公子)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同上》) 6、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7、兵精粮多,足以立事。(《赤壁之战》) 8、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 9、单子愈益欲降之,乃幽武。(《苏武传》) 10、彼童子之师,授其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相似文献   

17.
高考语文试卷中曾有一题,要求从四个例句中找出一个与《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则”意义、用法相同的一句。标准答案是《殽之战》中的“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这其中涉及了文言紧缩句的知识。什么是文言紧缩句?文言紧缩句与现代汉语中的紧缩句基本相同,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型。紧缩句的所谓“紧”,就是紧凑,中间没停顿,一般不需要用标点分开;所  相似文献   

18.
一、道德教育:去伪名与求真人庄子说:“名者,实之宾也。”(《逍遥游》)“名”和“实”相分,主次分明。“名”是对“实”的陈述。“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人间世》),这里的“实”指实利,与上句中的“实”不同。圣人也不能跳出“名实”的拘囿,遑论凡夫俗子。  相似文献   

19.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辛弃疾“奉表归朝”。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春,辛弃疾创作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该词中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语,时下之评注者多视“奉表归朝”事作“四十三年”句之典实。对此,笔者持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选入了苏轼的《赤壁赋》一文。在课堂教学中,“苏子答客”一段的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是难点,尤其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