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灾后恢复性为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标,采用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福建省社会经济数据库资料,应用综合加权法得出福建省各县域的风险度数值,将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分为三个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并针对风险分区提出对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
试论个人灾时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个人对灾害发生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行为反应以心理反应为基础,因此,灾时行为反应与心理反应有一种相相关系。灾害心理反应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灾时心理应激反应与个人特质有密切关系。一个人的个性特点、灾害经历、应激反应能力、减灾知识掌握程度等都是影响灾时个人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公路交通是现代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公路作为一种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公路交通灾害,它已经威胁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综合防范与治理。本文分析了陕西公路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公路交通灾害的基本概念,研究了基于人、车、环境和管理要素的公路交通灾害的致灾机理,构筑了公路交通灾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灰关联的方法建立台风灾害灾情指数的评估模型,选择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等16项影响因子作为模型的输入指标,利用模糊数学和灰关联的方法获得致灾能力、受灾体暴露度和受灾体御灾能力指数,从而确定台风综合影响指数的回归方程.通过建立直接经济损失等典型灾情损失因子的最优幂数回归模型,实现浙江台风灾害的损失评估.最后,开发基于灾损评估模型的Web GIS台风灾害服务平台,系统经过测试,可以稳定良好的运行.同时,使用本系统,可以为台风的防灾减灾提供建议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安全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是一个关系学校、师生、社会的重大问题,影响着校园和谐稳定。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灾害的产生机理和构成要素研究。通过构建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开展基于AHP-熵权法的安全风险指标评价,确定风险危险等级,可以清晰、完整、全面、科学地把握实验室安全风险背后的成因,进而提出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尽快化解安全风险,保证实验室安全,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6.
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一方面指纯人为灾害如火灾及爆炸、交通事故、企业工伤事故、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卫生类灾害、环境公害、高技术事故等;另一方面也包括人为型自然灾害如水库地震、大量抽取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或地陷、森林人为火灾等.对于科学带来的黑色文明,哲学大师尼采指出:“……地球有一张皮,这张皮有一些疾病.例如,其中一种疾病就叫作人”.现在看来这种疾病更多以负效应、负发展反映出来即人口爆炸的“人灾”;资源成倍损耗的“缺灾”;水陆全面污染的公害;现代技术发展与人性倒退,致使技术与人类命运成为必须研讨的专题.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北川县造成重大灾害损失,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等四个方面分别选取相关评价指标,通过GIS空间分析得到了北川县"5.12"地震灾害敏感度、风险度、脆弱度和灾度分布图,采用1.6km*1.8KM网格为灾害区划基本单元,在MAPGIS 软件中进行叠加分析,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基于空间邻域关系的区域合并方法对北川县地震次生灾害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进行灾害程度区划,得到四个类型灾害区.为北川县的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加快北川县灾后重建和县城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梅州市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及灾情等4个方面分析了梅州市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并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为例,根据台风灾害承灾体特征,构建了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对福建省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时空动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台风灾害脆弱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三个时段承灾体脆弱度统计表明,脆弱度差值和平均值呈不太明显上升,但高值县数明显增多,而低值县数明显减少;空间分布不均,脆弱度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体现福建人口经济地区差异明显。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时空趋势评价可为福建省制定区域防灾政策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建议脆弱度高值区应该成为福建防灾减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在灾害面前,设计工作者应该从自己的各专业领域出发,对国外灾后重建的一些先进设计经验加以思考和借鉴,明确自己现在和将来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为灾害防护、灾难救援、灾区重建以及灾后精神援助献上自己的一份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前灾害损失位居世界第三。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特殊的身份,他们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因此积极培养和提升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尤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培养和提升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抓好宣传教育是前提,做好应灾演练是关键,建好专业队伍是保证。  相似文献   

12.
洪涝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威胁之一.安庆地处长江中下游沿岸,历史上受洪灾影响很大.洪灾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三个方面共同作用形成.本文从安庆市地理孕灾环境出发,得出孕灾环境是造成安庆市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随着人类致灾活动因子的产生,致灾因子成为影响洪灾的重要因素.同时承灾体的脆弱性加剧了洪涝的灾害风险,是洪灾产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据此,本文进一步对安庆地区洪涝灾害的社会易损性进行分析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南部和沿江地区洪水灾害易损性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在安庆市区、怀宁县、望江县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农业占比大的平原区.本研究为安庆地区更好的实施防洪抗灾工作、减少洪灾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灾害中社会个体的行为反应是社会群体反应的基础和内容。研究和分析灾时社会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对我们认识和了解灾时社会群体的行为反应 ,以及有效地组织救灾以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有重要意义。灾时社会个体行为反应具有差异性、规律性和过程性的一般特征 ,灾时社会个体行为反应有“一般避难行为”等八种类型 ,影响灾时社会个体行为反应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互动、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开设灾害地理学通识课是在灾害形势严峻但灾害教育比较缺乏的背景下提出的。灾害地理学通识课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灾害地理知识、提高应灾救灾技能、养成防灾减灾意识。教学内容包括灾害和灾害地理学的基本认知、主要类型、灾害地理、灾害区域分异。具体灾害的知识单元包括灾害的概念与分类、成因及特征、灾害地理分布及危害、灾害应急处理和防治措施。教学组织宜结合灾害回放、现身说法、视频播放和灾害体验等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玉树灾害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的三年时间里,大致经历了“紧急救援”、“灾后重建”两个阶段。灾后重建以甘达村联合社会工作站为主体,发掘和链接政府、民间组织、宗教团体等各方资源,搭建社会支持网络,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服务,探索灾后集中定居的牧民生计恢复和可行之策。玉树甘达村社工站是青海本地社会工作教育者和社会工作者成长和服务的平台,也可链接外部资源弥补本土社会工作因年幼无法独自完成任务的不足。玉树甘达村社工站初步形成的多方合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介入模式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相生。温州在中国古代是灾害比较多发的地域。明清时期温州的灾害,主要包括飓风、暴雨、海溢等类型。虽然这些灾害发生时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发生的频率不同,但给当时民众的生命、生产、生活,国家的赋税收入、国库费用支出,社会稳定等都带来很大危害。面对灾害,国家和地方士绅积极应对,包括灾前预防、灾后赈恤等。明清时期温州灾害应对的经验,对今天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远在中国古代先贤的著述中就有在灾害中进行救助合作的思想,因此,现在东北亚各国在面临各种灾害时,具有合作救助的理论源泉,也有传统道德文化的根基。在传统自然灾害面前,东北亚各国可以在灾前预防预警以及灾害中的救援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如举行合作演练、建立快速沟通机制、协调救援物资的发放、救灾信息共享、建立区域医疗队伍等。对东北亚国家间灾害救助合作的研究,既有助于深入探讨地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也有利于对东北亚各国在未来的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灾害救助, 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向因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 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 以保证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帮助灾民确立自行生存能力和社会保障的制度。灾害救助具有内容的广泛性、手段的多样性和对象的复杂性等特点。灾害救助的目标是使灾区 “脱灾”并转向 “脱贫”。灾害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它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远在中国古代先贤的著述中就有在灾害中进行救助合作的思想,因此,现在东北亚各国在面临各种灾害时,具有合作救助的理论源泉,也有传统道德文化的根基.在传统自然灾害面前,东北亚各国可以在灾前预防预警以及灾害中的救援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如举行合作演练、建立快速沟通机制、协调救援物资的发放、救灾信息共享、建立区域医疗队伍等.对东北亚国家间灾害救助合作的研究,既有助于深入探讨地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也有利于对东北亚各国在未来的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步入21世纪,城市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与精神损失,进行灾害管理已成为常态,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结合国内现状和国际经验,从公共财政的视角探讨城市灾害的常态管理与应急机制,我们认为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公共财政日常运行机制、灾前预警防范机制、灾时响应机制、灾后恢复重建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