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密教条"的性质在我国素为定论,而钱伯海通过"重新研究",认定"斯密教条"是一个"很为精湛的见解和发现",马克思对其批判有误。他得出结论:从社会看是活劳动创造价值,从企业看是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从而物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自己的社会劳动价值论。由于斯密教条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理论密切相关,因而一度引发激烈争论。由于论战双方对于马克思批判"斯密教条"的要点都未能尽义,因而本文力图阐明问题的实质,并指出钱伯海理论的根本性错误。  相似文献   

2.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均衡价格决定,价值的本质是计量社会劳动的工具,是社会公平分配的依据。随着时代发展,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不能单纯限定在物质生产部门,凡是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的活动都创造价值,都应依据其一般劳动耗费而取得相应的利益回报。  相似文献   

3.
知识劳动是富于创新的脑力劳动。围绕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进行的认识劳动,因其最终能与人们的物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或相融合而称之为生产性知识劳动,生产性知识劳动创造价值,种种知识产品就是它所创造价值的载体。生产性知识劳动是复杂度高的劳动,知识劳动中集聚了更多、更高级的脑力支出,这样的支出即创新的知识在与物质生产劳动的结合与融合中,能提升后的复杂度、增强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生产性知识劳动比一般物质生产劳动能创造出高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用于创新的科学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重要形式,知识经济下的劳动价值论应将科学劳动纳入生产劳动范畴。就此问题,本文从科学劳动和知识价值取得的角度,运用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劳动——知识——劳动——知识”的动态链。  相似文献   

5.
教师劳动创造的价值通过其培养训练的劳动力这一桥梁转化成商品价值的一部分,通过对教师劳动价值创造的研究,澄清了传统理论对教师劳动性质的不当认识,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师劳动创造的价值通过其培养训练的劳动力这一桥梁转化成商品价值的一部分,通过对教师劳动价值创造的研究.澄清了传统理论对教师劳动性质的不当认识,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丰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成果和理论基石,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及其决定因素,分析了资本对广大工人的剥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形式、劳动结构、并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必须要与时俱进、有所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生产性劳动概念和价债来源、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性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9.
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新经济形态——新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是在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即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科学技术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体力劳动仍居主要地位。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劳动已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主。因而,劳动价值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究竟劳动价值论能否解决新经济时代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它是否还具有科学性等引发了众多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人的活劳动究竟是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换句话说,除了  相似文献   

10.
管理劳动是复杂劳动,不仅直接参与价值创造过程,而且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管理劳动是创新劳动,不仅能使商品价值高效、尽可能大的实现,而且在实现过程中使之不断增大。管理劳动是价值生产的主导,是价值实现的保障,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粘合剂,是经济系统效应的放大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 ,商品价值的源泉是生产商品的活劳动 ,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 ,长期以来 ,学术界往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为衡量创造价值与否的依据 ,陷入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科学含义是指导资本相交换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没有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和非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并作为分析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工具 ,才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走向的科学起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是生产商品的活劳动,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为衡量创造价值与否的依据,陷入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科学含义是指导资本相交换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没有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和非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并作为分析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工具,才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走向的科学起点。  相似文献   

13.
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使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劳动及劳动价值论面临新的挑战。章结合“七一”讲话,把生产劳动和劳动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首重论述了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并强调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对于在新的形势下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学对劳动创造价值与机器创造价值历来有很大争议,本文作者通过一下四个方面的论证,第一,从两种劳动产品的横向比较来看,机器商品的价值是对手工商品价值的"效仿"和"比照",机器商品同样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第二,从人类劳动发展的历史来看,一切形式的劳动都属人类劳动,机器劳动是人类劳动的高级形式。第三,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角度看,机器劳动深刻地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类劳动的深化和发展。第四,从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看,机器商品也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说明二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就说明允许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价值转移。但是,创造价值与分配价值不是唯一的因果关系,劳动创造价值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并不矛盾;分配方式本质上取决于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在现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但他们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领域;庸俗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虽然是错误的,但他们提出服务劳动和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马克思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科学成就,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对劳动形式与价值创造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虽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但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服务劳动并非都是生产劳动。对服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应作具体分析。服务劳动创造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为深化对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解 ,必须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正确认识流通领域的纯粹商品买卖、第三产业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形式、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产生腐败的重要根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科学劳动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呢?通过对科学劳动进行分析和阐述,回答了科学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否伴随着价值总量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不过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通过这几篇关于幸福的文章的阅读,您或许会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幸福,进一步感悟到身边的幸福,从而进一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异化与异化劳动的内涵,阐明了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后现代主义时期美的创造的异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