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主要探讨洞箫和尺八这两种吹管乐器的演变过程.现在的洞箫家族可谓各具特色、千姿百态.作为唐代宫廷乐舞中的重要乐器的尺八至今仍基本保持原样,而它在国外却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岳莹 《成才之路》2010,(15):84-85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由于筝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和古朴雅致的艺术风格,所以汉朝侯瑾在《筝赋》中对筝有过这样的赞誉:“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可见在当时,筝就已经有“众乐之师”“万乐之圣”的重要地位了。然而,最初的筝不是我们今天所见筝的样子。早期筝特别是汉魏六朝时期中国筝的形制是什么情况昵?我们只能在出土的文物和文献记载中窥探一斑了。  相似文献   

3.
灯烛小考     
灯和烛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照明用具 ,其发明、发展的历程充分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早在远古时期 ,我们的祖先在利用火来做熟食、取暖和恐吓野兽的时候 ,就已能够利用火来驱除黑暗 ,带来光明。经过了长期的劳动实践 ,人们终于发明了专门用于照明的用具———灯和烛。从考古发掘的实物和古文献的记载来看 ,在战国中后期 ,灯的构造已经很成熟了。河北省平山战国墓出土的人俑灯和连枝灯 ,结构合理 ,造型优美 ,既实用又美观 ,说明在此之前 ,灯已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文献记载以及灯的最初形制上来看 ,灯与古代的盛具“豆”有…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以人为本",即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强调入的主体本位,要求"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建立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新的社会秩序."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历史的产物,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精神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5.
"莫高精神"是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和持久动力.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莫高精神"形成发展的历程,深入挖掘研究"莫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敦煌研究院发展历程为线索,系统阐释了"莫高精神"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温州经济模式"演变轨迹对独立学院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经济模式”是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合温州特有的条件和环境所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温州经济模式”的演变轨迹的剖析,论述了它对独立学院发展的启示作用,并提出了温州独立学院发展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阶华  梁明 《江西教育》2004,(13):95-9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国基督教会卫理公会在中国沿海沿江开放城市创立了一批教会学校。1867年夏天.美籍卫理公会传教士赫尔利和陶里从福建来到九江,在九江租界地城外土桥口建立了九江乃至江西近代史上第一所有着现代意义的学校——“埠阆小学”。1872年,美籍卫理公会又选中了南门口甘棠湖畔肖家街一带为校址,并在新校址上广植花木,开辟操  相似文献   

8.
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是邓小平创造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提出并不断深化的,其思想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科学运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主流媒体,从1950年5月份开始,逐渐把“六一”儿童节的报道作为全国人民了解儿童问题的一个重要窗口。但在建国初期,“六一”儿童节的报道,也体现了其报道的某些特征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对我国素质教育历程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考察了实施新素质教育的背景、可能性及主要特征,认为经济社会与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已为实施新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同时新素质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不利因素,应将实施新素质教育的政策革新和制度创新作为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教育支持系统和过程系统构建新素质教育框架,来整合和解决管理、师资、课程、教学、评价等实际问题,防止素质教育的“碎片化”、片面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艺术学习的需要愈来愈迫切、强烈,对审美追求的层次也愈来愈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的必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满族音乐文化主要由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和说唱音乐三大部分组成,更多地呈现为贴近生活内容的自然形态,而体现出质朴、粗犷欢快、铿锵有力的风格特征;同时,由于满族入关后脱离了其原有的生存环境,与汉族文化接触比较广泛,其音乐文化也融入了许多汉族音乐的内容与风格。满族音乐文化通过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内容、乐器种类、高校音乐教育基本价值三个方面的影响,使该音乐文化增强了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特色,与此同时,受满族音乐影响的高校音乐教育反过来对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商朝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社会,在其统治的600年中,出现了非常珍贵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商族是一个崇尚鬼神的民族,出于统治需要和个人享乐,音乐形式主要是歌和乐舞蹈,其中巫乐占有很大的成份,大型乐舞《濩》则是祭祀活动中的主要乐种。  相似文献   

14.
西周是一个强盛的奴隶制社会 ,它的阶级等级不仅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 ,而且体现在音乐文化方面。其等级分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上层社会官员享有用礼乐规模的不同 ;统治阶级对宫廷音乐内容的划分 ;音乐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继汉代诗、乐分途之后,两者融合的重要时期,其主要表现在于理论层面的诗乐合论。这种关系既表现在沈括、郑樵、王灼等人概论式的论说之中,亦有很多具体而微的表现,在宋诗话涉及的众多内容中对乐器、乐曲以及历代乐诗的评点占有一席之地,诗话中论乐成了宋诗话的重要特色。与此同时,对乐器、乐曲、乐诗的言说也使宋诗话对“诗”与“文”的分析更为形象而具体。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音乐审美观因过于强调音乐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一味承袭“严肃音乐”的教育教学程式,导致了音乐审美价值研究视角狭窄,陷入了误区。本文力求通过音乐价值与音乐审美之间、音乐文化价值与音乐审美价值之间关系的分析与探讨,从而揭示音乐审美价值的内涵及其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鲜明的华夏民族特色,东西方乐器不同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反应.音乐创作蕴涵了音乐家独特的情感和审美.低层次的音乐欣赏是官能欣赏,最高层次是理智欣赏.音乐欣赏必须具有想象和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器乐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建立适合本专业演奏与教学的理论,并借此指导学生的学习、练习和演奏等实践活动;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本着尊重学生的态度,并保持客观、严格的教风,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渐建立起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严于治学的精神;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以“助教”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研讨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与文学相互融合的艺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联系与发展中,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无疑是最为密切与繁复的,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音乐与文学紧密联系、交叉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声乐作品是音乐与诗歌情投意合的结果,而标题器乐作品中,文学性的标题又直接概括或间接隐含了乐曲所要表现的思想境界与艺术内涵。它们是音乐与文学相互融合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练声曲的设计必须符合科学的发声状态,符合音乐作品的宏观规律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声乐练声曲的作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科学的发声,更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笔者通过对十几年声乐教学经验的思考,分析了现阶段普遍所采用的声乐练声曲的功能和作用,并对设计练声曲时注意的一般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