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试原本是检测学生知识积累多与少的“仪器”,考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考试的过程变成收获的过程,让考试变成享受学习成功乐趣的过程。语文考试,应该让学生体验到什么,如何命题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1.考试不可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语文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一个科学理念。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对考试非常恐惧。如果能通过试卷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就会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轻装上阵,快乐考试。如在试卷起始位…  相似文献   

2.
评讲试卷是各门学科考试后的必要环节,历史也不例外。教学大纲指出:考试,考查时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试卷的评讲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复习,它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那么,如何来优化设计试卷评讲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呢?我认为,一堂好的试卷评讲课应突出贯穿以下几点:1,评讲试卷对学生来说,是种鼓励,要让他们  相似文献   

3.
陆艳 《广西教育》2014,(5):76-77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自主性、探究性和高效性。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笔者更关注如何使历史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如何让历史课堂更具高效性,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课。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笔者积极探索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新路子。在此,笔者以教学人教版初中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应该在语文考试中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考试理念,让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更多关注如何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试从让试题贴近生活、贴近融合、贴近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小学毕业生质量检测命题探索,力争在考试中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充分发挥考试这一评价手段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正确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卷评析课——厌学的重要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们曾把物理学习分成十个类别 ,以排序问卷法调查本校高中生对各个类别的喜欢程度 ,统计结果表明 ,在十个学习类别中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物理考试[1 ] 。这与教师们平时的经验是一致的 ,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和厌倦 (本文简称“厌考”)确实是目前中学教育的重大问题之一。考试作为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其分数不仅为学生本人所重视 ,还受到同学、教师、家长和亲友的普遍关注。因此考试的成败触及的是深层的情感和自尊。有人曾对物理厌学与教学特征的关系作了调查[2 ] ,结果显示 ,高中生选择“考试太难”为物理厌学原因的人数最多。情感具有弥…  相似文献   

6.
考试原本是检测学生知识积累多与少的"仪器",考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考试的过程变成收获的过程,让考试变成享受学习成功乐趣的过程.语文考试,应该让学生体验到什么,如何命题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笔者以历史考试为基础,通过试卷评改、讲评为手段,及时发现和指导学生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认真总结、反思,进而发现学习历史的乐趣,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变化。那么新课程改革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必须让考试和考核与新的评价体系接轨,让考试发挥应有的检验和指导教学的作用。我们可以对试卷进行一些创新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即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仍旧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状况最直观的一种方法,虽然不能百分百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但是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考试后的试卷评讲部分尤为重要,它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的及时查漏补缺。本文就以高中历史考试后的试卷评讲为基础,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以及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和历史学习方法,达到"以考促学、以考导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郑彬 《考试周刊》2010,(26):11-12
考试是学业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课程改革不是取消考试,而是把考试作为一个激励、展示的平台。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评价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命题方式如何,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成绩。本文就小学英语试卷的编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一、弱化“标准化”考试语文学科从本质上讲是一门技能课,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课。语文考试的着眼点应在知识转化为能力。多年来大量的标准化试题,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挥,教师忙于标准化考试,学生疲于应付标准化考试,把本来有血有肉的语文学习当作“僵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8):129-130
近年来,围绕"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很多省份初中历史教学和考试中出现了材料型论述题,这一类命题主要是对学生对"史料实证"能力的考查。深圳市近几年的中考题一般以能力立意为主,对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进行考查,并让学生在论述的过程中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笔者把材料型论述题分为提取型材料论述题和提炼型材料论述题,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借助"思维可视化"学习工具,轻松解答初中历史中的提取观点型材料论述题,通过这种新型的学习工具的运用,更好地让学生轻松面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轻松驾驭,做到喜欢历史,喜欢学历史,更喜欢做历史题,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考试作为评价的方式之一,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一直让教育工作者深思。传统教学中的试卷存在着版面呆板让学生望而生畏、题型单一不能反映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评阅无情以分定优劣的弊端。笔者就试卷的变革作如下建议。一、让版面富有童趣1.尽量亲切化。以往试卷的标题一般为“×年×期××测试卷”,呆板、单一,让人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可以改成孩子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如:“低年级语文快乐园”———意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年级数学信心站”———重在培养学生自信心,“高年级语文希望坛”———激发学生获取成功…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多人心中,考试似乎是一种残酷与灰暗的象征,甚至有人认为,考试与新课程是格格不入的,应该废止。但是作为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考试所具有的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都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所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考试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就我个人体会来说,考试与新课程并不是对立的,关键是我们能否编拟出学生喜欢的试卷,让学一生乐于考试。  相似文献   

15.
胡雪芬 《生物学教学》2007,32(10):60-62
考试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情况实施反馈的一个过程。怎样通过评析试卷弥补学生学习中的“缺陷”?笔者根据自己积累的学生错题个案,结合自己在讲评课中所得到的一些体会来谈一谈相关的问题。1查一查,评析学生试卷中的漏点、错点和疑点试卷发下来最有价值的做法是:让学生查找出  相似文献   

16.
考试,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词了。有许多人畏惧考试,心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念头:如果有朝一日不再考试了,那该多好啊!也有—些人喜欢考试,认为考试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而考试对于我来说是不寻常的,特别是那次考试,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要出现一些新题型。这些所谓“新动向”往往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提高试卷内容效度的角度来说明,为什么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要出现新题型以及如何编制这类习题。一、新题型的意义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考试的分数和考生能力之间的关系。能力是一种依附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的思维品质。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只有通过学习活动才能达到。考试本  相似文献   

18.
进入九年级之后,语文学习有很多时间是要对三年所学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将面临很多次考试,那么教师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让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相似文献   

19.
一提考试,立刻让人觉得严肃、沉重。如果在试卷上做点文章,让考试充满“情”“趣”,吸引学生“乐此不疲”,岂不妙哉?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给他们一份“美丽”,会让师生都得到一份“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20.
让历史课堂充满“历史味”,使其体现学科的思想与韵味,让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内在需求高度契合,使教学关注学生最该学习和最想学习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才具有张力,这样的教学才会让学生倾尽情智地学习,不断生成学习智慧。如何删繁就简地处理教学内容,如何关注学生就近发展区,是教学设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以人教版大纲教科书《鸦片战争》一课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关注教学内容的“丰约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