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婧 《新闻前哨》2022,(14):61-6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图书编辑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肩负历史使命,不仅要坚定文化自信,更要强化文化担当。本文以文化担当为核心,结合编辑工作实践,阐述新时代图书编辑的机遇与责任,以及对新时代图书编辑认识和践行新担当的诠释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提出了“四个自信”的要求,这是前所未有地把“文化自信”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ACG粉都的互动与交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线下”的,大学社团是最普遍的形式;一种是“线上”的,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线上的互动更能体现御宅的亚文化精神.御宅族群通过互动和交往,构建出一个共享的社会空间,它外在于现实,但同时又是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真实的“异托邦”.在这个世界里,通过资本的拥有和交换以获取地位的逻辑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4.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基本遵循。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运用视听手段,在国家形象建构、民族文化互动、民族国家认同、民族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少数民族题材影像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且具有典型性,“十七年电影”时期利用意识形态建构突出民族交往;改革开放后立足“文化叙事”体现民族交流;二十一世纪以来着眼“多元”与“解构”的叙事方式表达展现民族交融。研究这一题材影像内容,有助于分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深化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解,对厘清“中华民族”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符号化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珞珈 《出版科学》2016,24(5):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论述了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第一次将文化自信提升到这样的理论与实践高度,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论断。出版工作者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处处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论阐释,不仅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稳固置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基石之上,而且以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文化传承观等,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交融发展的悠久历史,宣传中华文化应重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在中华文化百花园,西藏文化具有独特品格和风范.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语境下,通过西藏历史人物主题出版等模式,加强议题设置,创新历史叙事范式、擦亮新时代“藏学符号”,是新时代对外传播的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8.
曲伸 《今传媒》2022,(8):42-45
随着2035年文化强国目标建设的提出,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建设文化自信重新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在文化本土性的视阈下,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法对电视节目传播文化自信的实践逻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扎根于文化本土性,用“互文性”营造新时代民族记忆转身,通过符合时代特质的媒介运营制造易于传播的独特文化标签,并在矩阵化传播的过程中与全球文化“他者化”做有效“对抗”。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闻工作重要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习近平新闻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理论精要与实践路径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论述,需要坚持“立足中国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新时代新闻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需要坚持“文化自信自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习近平新闻工作重要论述,把握好其内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鲜明宣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档案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历史、档案镌刻着党和国家艰苦卓越的复兴缩影,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结合分析新时代视听文艺创作实践,畅谈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创作的本质要求的理解。立足行业实际,提出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推动视听文艺更好地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更有力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17,(22):6-7
黄坤明: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全面阐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如何锻造高素质编辑队伍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总体部署下,编辑应明确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必须情系编辑出版事业,必须强化政治把关意识,必须提升学术文化素养,必须开拓增强创新能力,必须增强“四力”综合实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新时代的编辑一定要牢记使命,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妍  梁国伟 《新闻界》2007,(3):31-33
“意境”与“灵境”分属艺术与技术两个不同领域,这两种由不同传播交流媒介和方式所产生的精神活动,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同一性。“意境”是艺术创作和接受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所创造出来的精神的传播交流场域;而“灵境”,不仅是人类与当代特定的技术设备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交流活动的场域,而且是一种身体实践活动的场域。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灵境”是一种比“意境”更具象、更实际、由身体直接触发、感官直接接受的生存实践活动。“意境”与“灵境”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本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媒介形态和媒介方式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丁子轩 《新闻知识》2023,(6):27-32+94
对于智媒时代以及未来“元宇宙”时代的交往景观,学界与业界已形成“时空自由”的共识性想象,并依据该想象积极开展学术讨论与产业布局。这种想象虽然具有进步性,但也存在“技术乌托邦”倾向。智能交往网络并不能使人类交往变得更自由,目前交往想象中的个性化、人性化、自由化只是技术深度伪造的假象。在该假象下,人们陷入“技术迷思”,过分追求突破时空界限,而忽视了人本身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实质上,交往自由不在于技术对时空的征服,而在于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实现有效的沟通,如何让人更善于交往,如何让人在交往中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16.
张艳 《新闻爱好者》2023,(8):98-100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实践。节目在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互动巧妙的节目叙事、打造培育文化品牌IP、弘扬中华美学气质和构建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发挥了文化和经济融合的巨大活力,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内在生成与不断增强离不开切实有效的活动载体.文化自信与全民阅读紧密相连,内在相通.文化自信为全民阅读指明了方向,为全民阅读提供了基本依据和价值导向,是始终贯穿于全民阅读的一条主线,对全民阅读的导向、广度、渠道和效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内在诉求;全民阅读是使丰富的文化资源走进人的生活世界、滋养人的心灵、引领人的精神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的全民阅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立足文化自信的视野,传播文化自信的根源、增强文化的价值观自信、增强文化自信的定力、促进文化自信的内涵升华,引导全民提升文化认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两会报告来谈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出版自强的问题。首先从文化繁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创造文化精神、文化与文明等方面阐释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其次通过对中国出版史上重要出版活动的梳理,说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历史得以系统而完整的记录;最后总结了出版业发展需发力的方向,认为出版业在新时代大有作为,也必须在改革中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文化“双创”),对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双创”所具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及人才与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广经典阅读、服务学科建设、传播地方文化等一系列策略,以期助力“双创”,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推动“双创”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尤其强调交往对于塑造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作用。“坚强的人也不会孤独地生活,因为他按本性来说是社会的,并且是参加实际活动的。”①关于人与社会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总结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②人在积极地建立社会关系中形成自己的社会本质,一旦禁止他与社会交往,是极为痛苦的。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不断加强,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在促进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历史中,各种传播媒介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其社会交往的文明进程。传播媒介的发展为人类交往提供了平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形成了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