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成 《编辑之友》2020,(6):45-49
近年来,新闻学领域出现了一个醒目且值得深思的现象:建设性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理念与实践范式在媒介环境大变局的背景下生发出来,并被赋予治理新闻传播乱象、重拾新闻业社会声誉、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使命。综观现有研究,多是对西方建设性新闻历史发展、理论演进与相关实践的爬梳或简评,不容置辩,这类探讨对理解建设性新闻有着一定的意义与价值。然而,对于建设性新闻的在地化这一问题,目前的研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浅尝辄止。殊不知在目前阶段,对建设性新闻本土化问题的思索与深耕远比积极的引入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2.
建设性新闻是以解决问题为归依的新闻理念或其指导下的新闻实践,积极和参与是其核心要义。无论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媒建设性新闻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建设性新闻实践是党媒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党媒走建设性新闻实践之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共筑美好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
“后真相”时代已经到来,新闻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连接党与人民之间的桥梁,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新闻业有必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出路。而以往以报道“冲突性”为主的新闻,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后真相”的程度。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以“积极性心理”为基点的新闻形式———建设性新闻在我国的发展可能性,从党性原则、正面宣传、群众路线、新闻教育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这一新闻形式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后真相时代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面临新命题,教育工作者需立足时代背景把握建设性新闻理念的核心价值,探索建设性新闻教育实践的路径。建设性新闻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基本框架下,将建设性新闻理念融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新闻传播教育的一次创新。我国的建设性新闻教育尚处于探索中,基于现实需求和教育困境,本文认为我国建设性新闻教育需要围绕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人文主义精神为依托三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5.
唐凤英 《青年记者》2021,(12):35-36
新闻的建设性看似与新闻伦理关联不大,实则暗含于新闻伦理的框架之中.本文认为,遵循新闻伦理是新闻建设性理念落地生根的土壤,秉持新闻的建设性理念也是破解新闻伦理失范困局的一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西方提出的建设性新闻理念与中国新闻长期坚持的新闻建设性有相似相通相近之处,但又有所区别。建设性新闻与新闻的建设性以及正面宣传为主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建设性新闻理念能否为我所用,对这些重要问题必须进行理论上的回答。倡导建设性新闻理念,必须强调新闻建设性,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同时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  相似文献   

7.
8.
唐凤英 《青年记者》2021,(12):35-36
新闻的建设性看似与新闻伦理关联不大,实则暗含于新闻伦理的框架之中。本文认为,遵循新闻伦理是新闻建设性理念落地生根的土壤,秉持新闻的建设性理念也是破解新闻伦理失范困局的一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徐扬 《新闻知识》2022,(7):26-30
近年来,建设性新闻理论的生命力在辩证中不断提升,但随着建设性新闻理论全球实践的深入,对其的评论与质疑也逐渐增多。本文分析其理论局限,总结其全球实践难题,认为在运用建设性新闻理论指导中国新闻的实践中,应该注意语境的差异、新闻把关的张力、“积极-中立”价值的把握和技术匹配等问题,以促进建设性新闻理念与中国新闻报道原则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新闻观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基础之上的,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而其所谓的独立媒体是由大资本集团控制的,所维护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少数财阀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的统一,是为百姓利益服务的,是我们新闻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朱豆豆 《编辑之友》2020,(6):50-54+63
近年来,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和愿景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其跨学科研究已逐步成为业界显学。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媒体责任理念,建设性新闻的媒体责任观更多的是一种指向社会整体利益的大责任观,是一种致力于践行真善美的新闻学实践。建设性新闻倡导者试图打破世俗常规的报道方式,通过挖掘现实世界的真善美,来呈现一个更加正面积极的世界,以此抵制新闻暴力化、低俗化、虚假性的媒介环境,是一种进步的新闻理念。其中,建设性新闻强调的"真"重新定义了新闻"真"的本质;"善"则立足于追求最大社会福祉原则,寻求解决方案,强调以世界应当怎样的未来导向来看待世界;"美"存在于新闻传播功能的有效发挥中,以传递希望和正确的价值导向来保证新闻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建设性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立足新媒体时代解决公共空间事务的一种新闻实践,具有更为积极的内容建设和向善的内容生产.建设性新闻的空间构成可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予以分析,与之相应的是空间实践中的新闻生产理念、架构与方式等.中国主流媒体可架构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生产体系,以内容生产的舆论监督促进新闻生产与公共服务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4.
于淼  宦婉茹 《视听》2022,(3):165-167
建设性新闻在坚持新闻核心价值的同时,将积极心理学的技巧应用于新闻生产,倡导积极情绪和解决方案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体现了对传统新闻价值观的发展与创新.建设性新闻在实践中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在新闻中加入更多的声音和观点,引导公众共同创造新闻内容.在建设性新闻理念本土化的过程中,应从我国实践和媒体实际出发,将建设性新闻理念与...  相似文献   

15.
智媒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新闻的个性化与情感化叙事导向,另一方面智媒平台信息价值观的薄弱和伦理失范,也造成了新闻价值的内卷与外溢。作为传统新闻价值的修正和进化,建设性新闻坚守价值理性,注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情感调和,倡导公民参与并寻求解决方案。以建设性思维重构智媒时代的新闻生态,不仅是回归新闻学的人本需要,也是利用智媒增益社会福祉的契机。作为一种兼容理性之本和情感之标的范式导航,建设性新闻通过消融、规约与重构的功能,实现新闻价值的深入挖掘、赋权于民与赋能于世,建构新闻的积极情感向度与共情传播、开展开放式新闻协作、提升媒介伦理价值与履行新闻的"公共善",是重塑智媒时代新闻情感与价值理性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黄斐 《青年记者》2020,(9):17-19
西方视域下的建设性新闻时下西方兴起的建设性新闻,被认为是解决当下西方报道困境的新范式、新方法、新理论.在“5W1H”这一报道公式中,建设性新闻的报道公式多了一个“W”,即所谓“WhatNow”——“现在怎么样了”.建设性新闻是对冲突性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平衡策略,是继“客观性新闻”对19世纪党派新闻的纠偏之后,西方新闻范式经历的第二次转型.  相似文献   

17.
建设性新闻正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新闻理念与实践。本文以对欧美建设性新闻及其相关理念的考察为起点,从公共服务、参与、平衡三个维度探寻其结构及变迁的传播思想基础,最后回到中国的新闻实践来梳理中国正面报道原则的发展及特征,提出建设性新闻理念贯穿于我国新闻事业发展中,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中国建设性新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林叶 《声屏世界》2022,(1):16-17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融媒体的发展给建设性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文章从建设性新闻的概念出发,着重分析了建设性新闻在融媒体时代的全媒体呈现方式及其社会功能,由此总结了在融媒体环境下建设性新闻的发展现状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文社科情感转向理论范式以及新媒体网络运行逻辑,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暖”新闻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新闻传播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人学”转向和新闻“温度”与“品质”,是具有中国话语特点的建设性新闻观。宏观来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统领,其本身就为新闻传播工作指向了人。中观层面的新闻观应该怎样体现人?怎样为人的精神服务?这取决于新闻文本的价值观,它不同于新闻价值,它是用于判断和左右新闻价值的更为隐秘和更具决定作用的悬置的价值观在文本中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念内嵌于新闻文本中,并通过传播过程影响和建构整个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传统客观性新闻、公共新闻和建设性新闻等新闻理念的变迁为线索,考察了不同新闻理念所支持的媒体功能的变化轨迹,发现媒体功能发生了两次重要转型:一是从客观性新闻所支持的"监察功能"到公共新闻所支持的"民主促进功能"的转型;二是从"民主促进功能"到建设性新闻所支持的社会"建设功能"的转型。文章分析了这两次转型存在的困境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建设性新闻强调赋权和弥合社会分裂的媒体功能更加适应当下的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