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发挥自身优势,为区域中小学校构建了课程研发、实践服务、实施保障三位一体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了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通过统筹资源,成立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劳动教育的学段目标和能力描述,构建“食、礼、传、耕、创、数”劳动六艺课程;通过“基地上课”“送课到校”“职业主题研学”“线上劳动教育”等途径,满足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文化维度的参与,劳动教育课程文化的建构主要包括“课程即文化”“课程的文化”两个方面。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文化建构的价值在于能够为劳动课程筑基:提供劳动课程运作的环境支持;为劳动课程铸魂:增强劳动文化在全社会的文化认同;为学生参与注“情”:塑造学生内在的文化品格。课程文化的建构需要在课程理念上形成关于劳动文化的主体自觉,促进“文以化人”;课程内容上注重劳动文化的选择,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性;课程实施上强调身心一体,保障育人价值的深度实现;课程评价上坚持过程取向,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3.
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逻辑、向度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需”与职业院校的“能为”,以及双方合作实现的互惠共赢是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职业院校以课程为中介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两种向度,即介入作为学科课程和作为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按照课程开发主体与资源要素的流向,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有单向被动输送式、单向主动介入式和双向互动合作式三种样态。  相似文献   

4.
卢凤 《今日教育》2023,(10):40-41
<正>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课表中一门独立的课。如何着眼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好劳动教育课程,是众多学校面临的难题。重庆市璧山区剑山实验小学基于青雅文化特色,构建了雅行修养课程,在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体验育人、协同育人理念下,构建了“劳动最美”校本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5.
陈加智 《知识文库》2023,(10):52-54
<正>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中,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一至九年级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开设,并规定每周不少于一课时。《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为劳动课的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由于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也对劳动课的课堂实施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1新时代中小学劳动课堂的新样态实施新时代劳动课堂教学,要正确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劳动的概念。“一是,基于体力劳动基础上的体脑结合的劳动;二是,没有教育意义的劳动,不在学校劳动教育的范畴之中;三是,劳动教育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四是,劳动教育必须有一定的劳动载体,劳动教育不是空泛的,需要有一定的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地位得到明显提升,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教育形式,但是劳动教育在实行的过程当中又面临体脑分离、学校劳动课程的“有名无实”、学生劳动素养较低等难题。上述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学校不仅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更要发挥中小学广阔的学科阵地优势,整合各学科的力量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历史学科独特的人文性和基础性为劳动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劳动教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培育劳动价值观、传递劳动知识技能、增强身体认知和提升劳动审美意识等功能。为促进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进一步拓宽实践路径,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振兴乡村的知识体系;增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指导,凸显乡村劳动教育集体指导合力;建设“菜园子”实验田,培养中小学生现代劳动实践力。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确立了劳动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同时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劳动本身涉及多学科知识,推进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是践行我国课程改革要求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马青霞 《青海教育》2023,(12):46-47
如何融“教育”于“课程”,通过劳动课程的深度实施来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通过对西宁市中小学进行现状调查,针对问题与困境,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赵丽霞 《天津教育》2022,(19):20-21
<正>一、研究背景2020年12月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同年12月,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印发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明确提出“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与现行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整合实施,劳动教育必修课时每周不少于1课时”,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课程是落实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的历史中,劳动教育长期不受重视,甚至被排除在学校课程之外。圣雄甘地提出了以手工劳动为中心的教育设想,成为印度独立后改造学校教育的重要思想依据。印度在独立后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造,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为方针推进劳动教育。印度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主要有: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推动高中教育职业化并开展劳动教育,在扫盲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等。印度劳动教育给我们的启示:通过发展素质教育而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进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单独设立劳动教育课程以保障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灯 《今日教育》2023,(5):18-21
<正>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做好中小学劳动教育,关键在教师。2022年4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中小学劳动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同时也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提出了更高的组织培养要求,如“要关注劳动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培训时要注重整体规划,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等等。那么,如何根据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在特点与要求,尤其根据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当前中小学劳动教师的现状与基础,选择具有理论支撑与实践可行性的策略,构建劳动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培养优秀的劳动教师队伍,是关系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时俱进,2013年取消了“家政学”“手工艺”与“针线活”课程,正式设立“食品科学”和“工艺与设计”两门课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观念以及创意开发与设计能力。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贯穿小学3年级至初中9年级,课程围绕着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共同目标,按照“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的方式展开,以未来家庭生活和职业需要为取向,为参与未来民生社会生活作准备。课程实施倡导真实情境学习、跨学科交叉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课程测试与评估提倡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不仅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产品制作中的创意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村居、学校、家庭对劳动育人的价值认识浅层化、开展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没有充分挖掘农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等问题。将耕读教育与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通过“耕”“读”并举,深化村居、学校、家庭协作,充分利用农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构建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达成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强调“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课程标准》将劳动教育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凝练为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劳动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德智体美”四育并列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独立“劳育”体系。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课程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当前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面临多重挑战:宏观层面,劳动教育与社会环境相龃龉;中观层面,劳动教育与传统智育相冲突;微观层面,政策制定与落地实施相脱节。新时代劳动教育既是“关于劳动的教育”,也是“通过劳动的教育”,还是“为了劳动的教育”。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把劳动作为教育内容,要坚持体力、智力、精神相结合;把劳动作为教育手段,要坚持新兴劳动形态与经典劳动形态相辉映;把劳动作为教育目标,要坚持社会发展需要与自我发展需要相统一。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体系架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必须全程坚持问题导向与价值引领。课程性质方面,必修与选修相辅相成;课程样态方面,显性与隐性相得益彰;课程形式方面,理论与实践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7.
<正>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一环,生物学科课程是践行劳动教育的平台,同时“劳动教育”也是生物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新路径;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良好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2017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作出明确要求。笔者通过“绿色校园植物调查与挂牌”综合实践校本课的设计,初步探索高中生物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劳动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内修德性、外砺品行、专业成长、自由创造这一由内而外、螺旋累进的价值指向。较之中小学劳动教育,大学劳动教育具有独特性,其核心要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学科专业教育为内容主轴,以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为价值追求,以形塑合法劳动意识为基本尺度。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系统开展“关于劳动的教育”,建构劳动知识学习的课程框架;多元实施“通过劳动的教育”,统整劳动实践锻炼的资源平台;有机融通“为了劳动的教育”,拓宽劳动思想教育的实施渠道;守正创新“反思劳动的教育”,指导劳动科学理论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具身认知思想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首先从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面临的“离身”困境出发,解释了具身认知与劳动教育的适切性;而后从“关于具身”“通过具身”“为了具身”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具身认知视角的劳动教育内涵;最后指出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选择与组织劳动教育内容促成身心合一;融合各种教育活动指向身心统合;创设多重劳动教育环境达到身临其境;重视体验劳动教育过程实现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20.
<正>劳动课程是我国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指向是少年儿童的终身发展,是实现“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所彰显的“实”“育”“融”的现实价值,对课程实施、人才培养以及时代发展均展现出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小学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难以保障,主要表现为劳动教育实施浅表化、协同共育氛围淡薄化、专职劳动教师稀有化等。基于此,本文拟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家校社协同共育和师资水平提升等方面切入,提出相应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