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微电子专业开设“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是培养相关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适应日益升温的国内IC产业,解决IC设计人才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出发,重点分析和讨论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路和内容设计以及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效果,并对下一步的教学研究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为了提高“数字集成电路”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课程设计等各个环节上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与认识浅介如下。一、“三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构想为了对“数字集成电路”这样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进行改革,我们走访了发电厂、供电局和通信设备生产厂家,根据现场工作的要求,详细分析了本课程的特点及其在专业教  相似文献   

3.
国家为鼓励和支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针对国家急缺集成电路方向人才的现状,华中科技大学自2009年开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开办之初,以国内众多高校建设该专业的经验为高起点,确定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的建设原则,在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之后,制订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文章还以体系结构及嵌入式系统知识点为例,给出了相关课程和授课内容。总结10年来的专业建设成果和经验,该培养方案得到各高校和用人单位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企业智能化发展,对集成电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和建设技工院校的集成电路专业比以往更为重要和紧迫。本文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出发,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分析,探讨技工院校“集成电路调试”课程工学一体化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法。当前全球信息技术进入到智能化时代,集成电路产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更多“高精尖”前沿科学技术人才来引领突破,也需要大量技能人才来推动落实。厦门市现有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300余家,技能人才短缺。  相似文献   

5.
张平  肖夏 《西部素质教育》2019,(11):206-207
文章对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首先分析了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教学做讲合一”教学模式的内涵,最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三方面提出了基于“教学做讲合一”教学模式的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6.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长期以来,该课程一直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数字集成电路内部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分析方法,实验项目也是围绕验证集成电路逻辑功能来开展的.这与高职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不少高职专业更注重学生掌握各种数字集成电路器件的外特性和实际应用.因此,我们对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与"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两门课程是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最重要的两门专业必修课,其课程实验是学生将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围绕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发展的前沿,以提高学生运用学科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分别针对数字与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多项实验,以图经过实际的教学与实验课程,学生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字集成电路后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提出将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纳入教学实践全过程的新思路。基于数字集成电路的理论和方法,针对集成电路后端设计及其工程实践课程前期教学存在的不足,通过引入EDA技术的方式对改善课程和实验教学效果进行探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应用EDA技术对数字集成电路后端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提高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先进计算产业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多元数字场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提出Python先进计算生态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方案。首先根据先进计算的需要探讨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其次重点从师资团队、课程群体系、课程群教学资源库、课程群思政元素库、“产教科融合、校地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电子技术进入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要掌握现行的硅基微电子技术,还要能够应对行业未来的重大技术变革,引领时代发展。作为本科生“微电子器件基础”的进阶课程,“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是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研究生对器件物理知识的熟识程度直接影响其半导体器件分析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本课程改革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指导,通过梳理课程知识体系,构建模块化的知识地图,将最新学术成果和行业动态融入教学内容,并利用翻转课堂、分组讨论等教学新模式和多元考评体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课程参与度。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为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模拟集成电路及其相关前序课程是集成电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课程链条较长,横跨4个学期,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由于模拟电路具有较多抽象概念,因此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模拟集成电路教研组课程改革方案为例,通过调整课程链上每门课程的内容,设计了基于产教融合思路的仿真案例,最终提出了教学与实训有机结合及按需拔尖的建设方案,初步达到了培养学生全局规划能力和工程思维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对于工程化设计流程的介绍缺乏连贯性、完整性,各个知识点相对来说较为孤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无法融会贯通。本教改在于克服目前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安排中普遍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存在实践环节过少、实践环节不成完备体系等问题,对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实施以工程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界典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验证流程为主线的闭环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飞速发展,国家对集成电路发展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工程实践型的集成电路人才(包括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成为当代我国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相关课程的调研,对教材、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比较,优化课程知识点,强化课程设计和实践,着力培养懂理论、重实践、勤思考的优秀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求,以本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深入探讨符合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条件和师资建设等问题,建立健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培养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引领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为解决人才培养中“主体端—客体端—中介端”的现存问题,提出“三位一体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以期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改进教学理念和构建教学场景。本文研究利用数字技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对“运营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以培养数字化综合型运营管理人才为目的,结合SPOC在线教学手段和SAP数字化运营平台,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构建“运营管理”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7.
领军人才匮乏是我国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制约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发展的关键因素.领军人才培养需要兼顾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制定了具有"厚情怀、强基础、全体系、重实践、大外围"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了数理基础、微纳器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4个课程模块,提出了"三个一"的培养目标,采用"一对一"导师制,利用集成电路学科方向课程构建本研一体化培养.经过3年的培养过程,该人才培养方案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的形势,介绍了地方高校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论述了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的困境,阐述了地方高校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包括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群设置、完善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9.
"数字系统设计"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系统设计能力差、课程教学与行业前沿相脱节的问题,探索并设计了面向"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方案,详细探讨了基于在线自动评测平台的可视化理论教学方法,设计了基于FPGA教学开发板的模块化渐进式实训教学案例,开展了校企合作的育人项目,课程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外合作办学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以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特点为根本,适应中国国情及数字媒体产业发展需求。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课程体系、设置特色课程关系、拓展多样化教学形式、强化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发展数字实验室等一系列教学举措,探讨适应我国数字媒体设计产业发展的中外合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实现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人才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