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宋闽莉 《教育》2024,(10):57-59
<正>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成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即“五育融合”教育。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适时了解学生课堂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一种有效反馈。小学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教学,进行科学的课堂评价,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五育融合”教学简述  相似文献   

2.
“五育融合”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绎而来,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来促进“五育”共同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语文中的“五育融合”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以语言文字、能力、情感价值观为内容,有机融合五育的教学实践。其具有德、智、体、美、劳五个内在要素,分别与语文文字中“情”“法”“活”“美”“用”相联系。作为学科综合育人的关键举措,语文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实现五育渗透;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课内外共育;更新育人模式,实现五育互融;重构评价模式,实现以评促融。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评价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既有反馈功能,又有导向功能。过程性学习评价将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调控、激励等功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监管,适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动态推进。我们探索构建与现代汉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全面推进“N+1+1”过程性综合评价改革,从而达到“教学评”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出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五育"走向融合一体离不开教育评价的价值导向.本文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结合国内外教育评价研究成果以及上海市某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经验,提出了数字画像构建框架,充分挖掘学生多来源、多维度、多模态成长数据,开展标签分析,根据不同的角色需求呈现学生个人画像以及群体画像,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各维度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深入推进新时代"五育融合"理念的校本化落实.  相似文献   

5.
“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更深理解和实践细化,一方面彰显了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追寻,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活动整体育人功能这一教育本质的回归。然而,“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五育”融合教育面临并举之难、融合之难、评价之难。破解“五育”融合之难,就必须建立“五育”融合之序。作为对教育整体育人价值的遵循和追求,“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系统落实涉及多个方面:以课程融合为载体,实现对“五育”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教育改革为途径,培养“五育”融合思维,实现教育过程的“五育”融合;以评价优化为导向,实现对五育融合的价值引导;以课后服务为补充,实现“五育”融合教育影响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五育”并举催生中职语文学科作业走向“五育”融合,职业教育数字化推动中职语文学科作业数字化转型。“五育”并举背景下的中职语文学科作业数字化转型以生态化作业设计构建“五育”融合作业学习系统,以数字化再造传统作业实施路径,以跨学科整合核心素养建立“五育”融合作业内容,实现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反馈、指导教学以及作业质量评价与调整等环节的数字化。作业数字化使中职语文作业的“五育”功能得以常态化、动态化和深度化,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字素养。现阶段,“五育”并举背景下的中职语文学科作业数字化转型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方面亟待更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双新”背景下,科学教育贯彻“五育”融合有着必然逻辑,它是“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是新课程方案的价值旨归,是新课程标准的行动指南。在“双新”酝酿期,科学教育推进“五育”融合存在三种实然状态:“五育”目标不均衡、不全面,五育实践不充分、不完整,五育评价不凸显、不到位。随着“双新”的扎实推进与落地,科学教育“五育”融合的应然路径将会越走越宽广:以“五育”目标统领科学学科教育总目标,以“五育”实践融合科学学科教育全过程,以“五育”并举评促科学学科教育之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设计教学活动、学习任务、评价任务,让评价始终贯穿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诊断教学问题,促进教学生成,激励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文章以“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为例,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深度融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重要的创新路径与育人范式,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五育要素的挖掘、联结和有机融通,高效、可持续促进学生与教育者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近四年来,“五育融合”的理论依据日趋完善,“五育融合”的实践样本逐渐成熟,依托“五育融合”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方兴未艾,贯穿“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范式和课程初步生成。当前“五育融合”区(校)本化实践依然面临教育生态紧张及内生动力不足、价值导向游离、协同治理机制不畅等新困境,还需从重构学习生态、打造协同机制、优化教育治理和推进智慧教育等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化学知识板块创设合适的、可评价的教学活动,并对学生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反映出的真实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调整教学进程,将“教、学、评”三者融合在一起,既达成学习目标,又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6月18日,河南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期末“评教”活动,让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教学态度、手语水平、作业批改和学生辅导等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教活动,查找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并将评价情况反馈给任课教师。学校通过评教活动促进了师德师风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五育融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既有益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又可助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文章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展开了高中地理五育融合评价探究;以考查高中地理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评价目标,以五育融合导向、教学评一致性指导、多元化主体评价、信息技术支持为评价原则,开展了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工具的探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探究了评价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开展“五育”工作意义重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剖析,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全方位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五育”一体化的具体实践。当前,可从确定教育目标、营造课程生态、建立融合机制、完善融合评价、提升教师素质、创新学校治理、加强资源协同等方面入手,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思维的新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新范式,其引领下的教学变革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融合的发展。这一价值定位要求教学以“五育间性”为根基,遵循由“渗透”到“互联”、至“互育”、达“合育”的认识逻辑,由“源”及“流”地推动五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渐进融合。通过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统整融成型教学资源、强化融合育人的有力支撑,采用融通性教学方式、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落实融入式教学评价、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等举措打造五育融合式教学体系,可以确保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五育的融合育人效应,达成“五育融合”与教学变革的双向滋养。  相似文献   

17.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出发,提出建立“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当前,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格局初步形成,“五育”融合的实践仍需探索。“五育”中的智育重、德育疏、体育弱、美育少、劳动教育缺的短板和弱项依然明显,融合推进实施尚需时日;认识的二元论、知识的箱格化、学科的分离化等问题依然出现在我们的学校和课堂中;“五唯”评价,特别是“唯分数”“唯升学”评价导向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五育”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既是当下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针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诸如“五育”培养脱节,制度落实不够等现实困境,应当在充分认识“五育”融合必要性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坚持高位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双轮驱动、明确职责功能,坚持项目培育、强化分层推进,坚持创新举措、落实精准实施,坚持效果导向、注重多元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0.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实现“五育”融合势在必行。通过政策梳理、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五育”融合在协同发展、提质增效、评价导向和竞争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从顶层设计、经费改革、模式变革和激发内生动力方面提供相应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