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美国大众化报刊时期出现的三次新闻大众化浪潮中,商业主义和新闻伦理不断博弈,新闻从业人员对德性伦理有了初步认识,在新闻行业内部,报道真相、追求准确与客观、标榜独立、提倡勇敢等美德被广为认同;尽管当时行业协会制定的伦理规范在新闻界没有得到普遍推广,却架构起新闻专业主义的雏形。美国大众化报刊时期所积累的伦理成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学界对媒介批评的研究日渐活跃,媒介批评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研究媒介批评这一概念时,人们难免会将国内的报刊审读制度与媒介批评相联系。在研究二者关系之后,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或认为报刊审读属于媒介批评范畴,或认为报刊审读并非媒介批评的一种形式。笔者在查阅一定资料研究媒介批评的基础上,联系之前自己所做过的有限的审读工作,并加以理论考察,对二者关系加以探讨和梳理。  相似文献   

3.
姜卫玲 《编辑之友》2015,(1):103-106
在中国近代时期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与各种流派此起彼伏的历史背景下,早期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女性群体逐渐兴起.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知识女性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具体报刊活动之中,并借助报刊媒介传递自己的新思想,启发了女性觉悟,也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文章主要在全面梳理近代知识女性报刊活动的基础上考察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背景决定了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其新闻思想的演进也被打上了社会变迁的时代烙印。媒介(报刊)功能在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下,与政治舆论环境的建构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通过研究梁启超在不同时期的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论著来对他的报刊角色观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梁启超报刊角色观演变的深层动因以及其对梁启超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曾雨荪 《图书馆》2024,(4):69-75
民国初期,女性报刊是女性自我表达、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报刊上登载的图书广告重构着女性的阅读空间,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变迁的生动反映。《香艳小品》《香艳杂志》《中华妇女界》是民初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报刊,文章以三种女性报刊所登载的图书广告为研究对象,从图书广告的时代背景、内容倾向、阅读人群、推广策略等多维度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探究民初女性报刊图书广告对民初女性阅读产生的影响,以为当代图书广告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宣传家,萧楚女撰写过很多以报刊及其传播活动为对象的媒介批评文章,在明辨是非和纠正报刊传播偏向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他在开展媒介批评活动时,注重解读报刊的编辑宗旨,要求报刊具有明确而一贯的主张和可读性.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报刊的传播实践,他对当时国家主义派的各种错误报刊观点,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剖...  相似文献   

7.
曹鹏 《当代传播》2000,(1):32-34
报刊在市场中既是广告媒介,其本身又是商品。作为广告媒介,报刊自身也需要广告宣传。这不仅体现在广告宣传的意识上,也应体现在广告宣传的质量与数量上。美国报刊是完全市场化的,经营者的商品意识与市场观念极强。在营销过程中,成功的报刊都会概括提炼出一句精彩的标语或口号,让它成为本报或本刊的标签,经过反复的宣传,在各种场合的广告推广,逐步为社会各界所熟悉、所牢记。仔细研究美国各大报刊的行销口号或广告标语,可以看出报刊经营者的匠心。报刊本身就是广告发布媒介,报刊业自身的广告,当然应当格外当行本色,比其他行业技…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不仅重视报刊发行量的增长,而且通过组织读报团、开展读报用报运动,积极扩大报刊在基层官兵中的宣传效果。报刊所刊登的党和政府的决议、通知与党政军领导的讲话,也成了基层动员的重要材料。因此,苏区报刊不仅是信息媒介,而且是宣传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报刊整顿的情况,分析得出每次报刊整顿都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有关,是当时报刊的外部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的结果,是协调报刊的内外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如果报刊整顿能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调整内部生态环境中与外部生态环境不相适应的因素,就能为报刊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反之,会使报刊的媒介生态环境恶化,阻碍报刊的发展,报刊的内外生态环境只有进行良性互动,才能为报刊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田璐嘉 《今传媒》2020,28(5):140-142
本文以1978年至1982年《宁夏日报》有关民族文化的新闻报道为考察对象,讨论报刊话语如何构建并作用于特殊时期的社会整合。研究得出,地方报刊在整合时期的话语构建呈现出积极隐喻的媒介形态。报刊提供社会总体形象来吸引读者成为忠实受众,并促使受众在政治许可的框架内寻求话语构建的角色安排。  相似文献   

11.
潘徐微 《新闻世界》2013,(9):109-110
从发行数据看,当今时代纸质报刊面临着由盛转衰的发展现状。纸质报刊的发展出现困境,一方面是纸质报刊没有经营好自己的内容,另一方面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广播的强劲发展,瓜分了部分纸质报刊的受众。纸质报刊应坚持“内容为王”、深度制胜;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积极与新媒体接轨。这样,才能在当今媒介竞争中立足。  相似文献   

12.
赵吉会 《新闻传播》2023,(15):94-96
随着移动网络的基础设施遍布五线城市,网络用户群体愈发壮大,网络媒体便成了市场上的新风口,甚至推动了传播业态的变化,突破了物理时空的限制,也改变了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过去,信息传播被少数的专业媒体机构所把控,逐渐形成了垄断,而现在,网络媒介赋予了任何人自由表达的权利。与此同时,信息生产量正在翻倍上涨,真假参半的海量内容让受众逐渐迷失了方向,易于被网络水军“带节奏”,从而引发群体极化等现象。报刊媒体作为主流媒体的一大代表,需坚守媒介伦理,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让受众理性、客观地获取信息。笔者就媒介素养的问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本文将盘点当下媒介素养所遇到的问题,再立足于报刊编辑的角色,理清楚媒体融合对报刊传播的助力,从而提出受众媒介素养提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胡正强 《新闻界》2005,(6):77-79
梁启超作为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从事报刊活动约三十年,见证了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起步发展时期,深刻地观察和理解我国报刊界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面对起步较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的中国新闻业,梁启超在其有关论著中,以解读新闻作为范畴支点,对当时的各种报刊及其传播行为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揭露了当时媒介的诸多不良现象和无行新闻工作人员的蝇营狗苟,通过对媒体和新闻作品展开一系列评价活动,从而建构了他颇具特色的新闻媒介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尹航  蒋多 《中国出版》2023,(4):66-69
辛亥革命时期正值中国传统出版业向近代出版业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汇流与融合中,报刊以其不可取代的大众媒介作用和传播特性,扮演着记录者、参与者乃至建构者的角色。报刊传播的革命触媒效应得益于两种力量的推波助澜。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纷纷利用报刊这一宣传工具夯实其舆论阵地,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出版中心所形成的大众读报时代景观提供了重要的公共话语空间与媒介互动场域。近代报刊的萌芽、成长与繁荣,是在与革命互为因果、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实现的,技术革新推动报刊商品化、制度转型引领报馆企业化、供需调节导向报业市场化三个层面的共同作用,促使报刊成为近代出版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研究媒介规范理论的经典文献,它影响了学界对媒介分类和媒介社会角色的认知。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变迁,四种理论的提法已经无法关照社会现实。基于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的超越和批判,各国学者都在对规范理论进行重新思考后提出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对《报刊的四种理论》后的媒介规范研究进行了总结,希望从西方和非西方两种视角寻找媒介规范理论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治理党政部门报刊对我国报刊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03年7月的文件精神,我国党的各级宣传部和行政新闻出版署局对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的问题进行了治理。至2003年11月底,纳入本次整顿的报刊数量1452种,被停办的677种,划转到媒介集团和实行“管办分离”的报刊各约300种。从2004年起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报刊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清末民初报刊业获得了较大发展,而报刊职业道德的失范也非常严重.本文主要从社会伦理转型中的主体迷失、暴力革命主题下的伦理遮蔽、专制威压下的伦理畸变、党派之争中的报刊流弊、经济利益至上与专业队伍缺失的恶性循环等五个方面探析了这一时期报刊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8,(8):30-39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概念之一,"公"自古至今都对中国社会多重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以晚清为视点,试图思考"公"在早期国人理解报刊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伦理层面。研究指出,传统"公"的观念渗透到了晚清报人理解报刊媒体的多个面向中,它也由此为彼时报刊思想的建构抹上了一层道德底色。具言之,早期国人对报刊角色的伦理定位、新闻实践的伦理界限、言论自由的伦理边界以及报刊工作者的个人修养等问题的叙述,都呈现出"秉公去私"的道德特性。文章认为,此般在"公"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报刊伦理认知长期不乏其影响,值得进一步探查。  相似文献   

19.
周舟  冯子凝 《今传媒》2023,(11):84-87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在湖南出版的期刊逐渐增多,长沙新闻事业的繁荣一度仅次于武汉、广州。湖南《力报》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始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立场;注重言论与副刊,敢于抨击时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秉持“以报养报”理念,在当时战争频繁、物资缺乏的年代仍顽强出版了13年,对湖南新文化的传播与新闻人才的培育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湖南乃至我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湖南《力报》在组织设置、报纸编排、内容生产、广告与发行等方面的尝试与探索均体现出其独到与创新之处,对今天的报刊经营管理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话报刊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白话文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并出现了以《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为代表的一批古代白话小说经典作品,但白话报刊却是近代以后才产生,并至五四时期后最终取代文言报刊,成为左右大众媒介的中国主流媒介。 一、白话报刊的演进过程 中国近代的第一家白话报刊,是由外商主办的上海申报馆的《民报》。《民报》创刊于1876年3月,是一份通俗小报,《申报》在为其刊登的启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