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铺垫孕伏,生活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长方形?(教师强调长方形是物体的一个面)师: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周长又在哪呢?请同桌互相指一指。师:再摸一摸课桌的周长。师:描描画画下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教学目标: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什么是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估算意识,会测量并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积累学习几何知识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8384页。【教学目标】1.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不同物体或图形的周长。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实录】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一)谈话引入师:板书:周。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相似文献   

5.
认识周长     
徐芳 《河北教育》2007,(6):25-27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测量物体表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6.
何筱良 《云南教育》2007,(9S):38-3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 教学目标: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什么是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使学生通过围、量、拼、算等操作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  相似文献   

8.
<正>“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概念教学的重要部分,注重让学生体会一周、感悟边线,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灵活计算周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整体视角,以生活情境展开,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探究过程,旨在:一是要让学生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明晰“一周”的含义;二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加深对“封闭”一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周长”是一节概念课,是一首“老曲新唱”的经典“曲目”。因为“图在形上”,所以借助物体上的图形认识周长是本节课的显著特点。本节课,我们试图让学生在直观操作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对“周长”产生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建构周长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正方形、长方、梯形等图形的周长。也能测量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周长。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一、缘起:周长能摸、能描吗?笔者近期去基层学校教学视导,先后观摩了四位教师执教的"周长"一课(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例3)。四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其中都有一个摸周长、描周长的教学环节:在揭示周长概念之后,先让学生摸周长——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等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描周长——描树叶、长方形等不规则或规则图形的周长。这引发笔者的思考:周长能摸出来吗?能描出来吗?教师采用这个教学环节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61 ̄62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1.说一说。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周长。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本课开门见山,直接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中进行学习。]2.剪一…  相似文献   

13.
"图形的周长"是新思维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有别于老教材当中的"周长".没有将周长的认识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放在一起学习.有别于目前其他教材当中的"周长".更侧重于"图形周长"的深层剖析.教材安排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认识周长.并安排了描一描、画一画、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安排这样一系列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操作中.大胆猜想、推测.充分感受"图形周长"的含义.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的内容,旨在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  相似文献   

15.
"面积和周长"是小学低段学生最初接触到有关图形的计算。人教版教材中将周长定义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在习题中一般表现为所有边长的和,用长度单位衡量;面积指的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衡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混淆,导致出错。一、问题提出问题1: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哪部分?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页练习十九的第11题:在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2.在算一算、量一量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空间观念。3.通过活动掌握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说出什么是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对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度量、计算,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说出什么是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对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度量、计算,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周长的含义,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相似文献   

20.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那么,圆环有没有周长?如果有,它的周长该怎么表示?(甘肃兰州陈晨)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叫做周长。它有三个要点:封闭图形,一周边线,长度。它的本质是长度,即包含多少个单位长度。圆环显然不是封闭图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