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线课程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点任务,也是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重要内容。“商务礼仪”精品在线课程团队坚持课程思政、以生为本、“三教”改革、德技并修的课程建设理念,重点围绕团队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开展实践与探索,从而培育课程建设“开发力”,锻造课程建设“设计力”,优化课程资源“供给力”,保持课程建设“持续力”,为职业院校在线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职院校共享型课程资源库是国家加快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结合“PLC应用技术”空间课程资源建设,阐述了高职工科类空间课程资源的建设原则、思路、基本架构与建设方法,给出了在线练习和教学实施资源的开发实例,以期为各专业空间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磁性材料与器件”课程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大学慕课作为在线平台,介绍了慕课课程建设的背景、目标、团队成员、资源、章节策划、过程考核等过程。课程开展了在线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策略,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工程力学课程在线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教学变革的重要途径。而在线课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通过研究学习桑代克创立的学习理论,将其应用到工程力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中,从学习兴趣的激发、线上资源的配置、师生的互动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获得感、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为力学类在线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职院校共享型课程资源库是国家加快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结合"PLC应用技术"空间课程资源建设,阐述了高职工科类空间课程资源的建设原则、思路、基本架构与建设方法,给出了在线练习和教学实施资源的开发实例,以期为各专业空间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迟 《文教资料》2020,(5):214-215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要兼具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本文对在线开放建设的目的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英语口语”课程为例,从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内容设计、建设措施等方面给出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从应用与成效来看,方案切实可行,以为地方高职院校精品在线课程领域带来更加优化的建设方案,发挥有效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MOOC(大型开放在线课程)的网络学习模式正成为传统学习模式的重要补充,网络课程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MOOC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以“四大化学”为例,对“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三个MOOC平台的课程资源、课堂互动、成绩评定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大化学”移动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莫双瑗  苏龙 《教师》2020,(2):119-120
在线开放课程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是各级教育机构正在进行的一场教学革命。教育部根据我国教育发展需要,计划实施“双万计划”优质课程建设,以此来推动课程资源的深挖和创优,力争更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服务社会,充分体现我国的“互联网+”教育特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而来的“互联网+教育”形式,这项伟大举措是大势所趋。文章以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为例,分析了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是教书与育人的有机会结合,更是立德树人的完美诠释。《焊接方法与设备》在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被誉为专业核心课中的“核心课”。以该课程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为例,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建设团队、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思政以及课程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了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的课程建设,提出了“12345”精品在线开放课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基于超星“泛雅”网络课程平台,探索了“动物营养学”在线课程的构建路径,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设思路和设计理念,对课程知识点视频、课程拓展资料和教学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进行配置,并研究了线上和线下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其在过程性考核和教学反馈中的应用,总结了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1.
混合式教学既是线下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针对传统“通信原理”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课后学习时间不足、课堂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脱节等问题,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信原理”为依托,形成了以问题为引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线上线下课时安排、教学组织、教师分工和学习成效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通信原理”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其他类似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大力推动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建、用、学,是实现我国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学习者对在线课程的体验和评价能反映用户视角下在线课程的内在质量,从而反向赋能在线课程的优化设计和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15门在线课程评论的文本挖掘和组态分析,探索了在线课程受欢迎的主要因素,揭示了专业基础课程和素养提升课程受欢迎的具体机制——“内容导向—成效为王”及“魅力吸引—体验至上”。文章提出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的具体策略:明确内在目标,针对专业教育与素养培养有的放矢;提升核心引力,促进教师讲授与知识内容联通对话;优化技术工具,赋能基础适配与资源支持双向驱动;完善建设体系,实现成效为王与体验至上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韦湘莹  嵇静婵 《广西教育》2022,(12):128-131
本文以《接入技术与设备》课程为例,分析在线课程和线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论述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提出将高职学生在线学习与课堂项目化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的思路,阐明“教学三步走”的具体步骤,为高职通信类课程教学提供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线课程是新型的教育模式。为了主动适应数字教育形势,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推进课堂革命,也为推进全民终生教育,“实用英语”课程于1年多的建设后在学生中做了基于“语言学习基础,在线课程资源,信息化水平,在线课程开展情况、体会与建议”五个维度,24个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初见规模的“实用英语”在线课程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随需进行学习,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促进了当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结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开发标准,采取从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记录与分析、知识与技能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到实训平台推演与设计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进行“通信线路施工与维护”课程开发,建设“以技能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的优质核心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兼具时代性、实践性以及针对性。本文分析了在线开放课程国内外发展现状,并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内容设计、平台选择、资源建设与平台搭建等方面给出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从应用与成效来看,方案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春季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纷纷全面推行在线教学,为在线教学实践和在线课程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部分专业课程缺乏在线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没有在线教学经验,面临诸多实际操作的问题。“太阳电池技术”课程在线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从课程建设到在线教学,以及在线评价的有效方案,可以达到“标准不降低、效果不打折”,有效地推动了在线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初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全国教育系统开展了互联网在线教学模式。以“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的在线资源建设为例,以“超星学习通”为平台,探讨利用全方位教学设计(UDL)框架开发在线资源,以满足不同个性化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移动终端、大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教与学的变革,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与应用为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支撑条件,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南京邮电大学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依托教学名师资源,借助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手段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文章总结其具体实践的措施及经验,以期对同类地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述,进而通过调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数据情况,分析各类成人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特点。通过搜集整理近二十年间成人教育课程资源发展建设的资料,分析不同学科课程内容与新的动画技术结合使用情况,研究动画技术在服务于成人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已知问题以及未来发展作出归纳反思。运用动画技术建设创新型优质在线课程资源,追求卓越品质的核心目标是加强成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