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有了新需求。结合当下新兴的e-Learning在线课程与翻转课堂,提出一种MOOC CDIO“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框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非常符合“新工科”的教学理念。详细分析了专业课程分级综合教学模式,并进一步给出了教学体系的评价标准。该平台框架既可以满足理论和实践探索课程建设需求,又可以作为具体课程设计指导,提供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从“新工科”的新理念、新体系、新结构、新模式和新质量5个方面出发,构建测控实践教学的新体系,着重分析了“测量与控制”课程体系建设内容、课程模式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提出了“五新”的测控实践课程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新形势下的实践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学生核心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方面,还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沟通交流等个人素养和社交能力方面。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新工科”教育模式改革,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提出“新工科”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及实施方法,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新工科”课程思政体系,让“新工科“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时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课程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是融合前置课程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后续课程电气工程场景的基础课程,是承上启下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标传统教学的“痛点”问题,设计出融线上自学、测评、互动与线下问题驱动、翻转课堂为一体的教学路径,建立多维度过程评价体系,为“新工科”混合课程教学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改革,教育部正在全国高校组织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文章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生培养方案制订情况,对“新工科”建设理念下海洋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从课程教学环节和学位论文环节两个方面阐述了践行“新工科”建设理念所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工程类专业的本科教学及不同层次水利工程类专业岩土测试课程存在许多问题,对标“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在水利工程类专业教学中推广岩土测试技术十分必要,这对优化水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水利类“新工科”人才的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基本科研能力训练”教学实例,将“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和车辆工程专业本身特点相结合,讨论了“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基本科研能力训练”课程的实践与方法,为“新工科”建设和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战略规划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文章基于雨课堂环境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工程力学”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以智能制造专业48学时版的“工程力学”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科学合理地提出了混合式课程内容设计方案,通过课程满意度调查分析,学生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满意度高于传统线下教学,该教学模式为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的创新、改革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流本科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是新型工程教育改革实施的核心,直接决定着“新工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激励学生去“疑”去“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以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交通规划为例,通过对课程实施“课前—课中—课下—实验—考核”五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实践创新,真正将批判性思维贯穿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新工科”背景下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课程作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实现“新工科”建设教育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PBL教学模式与“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课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型发展方向完美契合。构建基于PBL教学模式的人工智能课程OKSCPA教学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线性代数是大学数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之一,该课程中所讲授的向量、矩阵等内容在“新工科”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因课程内容抽象等原因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从拓展教材建设、细化教学目标、深化师资队伍培养等角度探讨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并从注重直观化的教学课堂,注重学生能力性考核的角度提出一些新的教学实践方法,为培养出高质量的“新工科”专业人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依据学生志趣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是工科研究生英语教师践行新工科理念、培养深谙技术创新规律且富有国际合作能力的“新工科”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以西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课程为例,在通过研究方向细分的方式对学生志趣进行分析之后,探讨了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综合教学模式,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工科教师参与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理念对高校工科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安全系统工程是一门学习预防、调查及处理事故的工科课程,其对所有工程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在工科教育改革过程中具有典型性。本研究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针对该课程在高校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为高校培养新时期高质量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对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传统模式中专业课程与新兴技术融合不足,课堂以知识传导为主,忽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解决专业课程脱离产业、教学过程重“教”轻“学”、学生缺乏内驱力等问题,以应用型高校电子类专业课程“嵌入式系统”为例,从教学理念、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评价4个方面提出系统全面的改革方案。方案采用面向产出的教学理念,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层次分明的工程案例库,引导学生以完成项目设计为目的,利用嵌入式系统的知识服务于设计,形成了全方位课程改革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策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推进新科技、新基建及“新工科”迅速兴起,促使教育学科因“工”之变引发教育学体系变革。因此,笔者分析了“新工科”对小学尤其低年级阶段儿童课程的影响和变革趋向,探讨了新时代儿童课程发展新理念以及主要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的推广,线上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已获得广大师生好评。随着教学方式的逐步演变,在“新工科”的背景下,深度融合的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阐述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并分析混合式教学效果,为实施有序、稳定和高效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是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进行“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优秀载体。在分析课程思政改革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教学资源、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等建立了全过程多层次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实现了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以期为工科“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新的工科专业还是工科专业的新要求,都将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融入学科专业教育之中。河南工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内涵与要求为建设理念,以机器人技术为载体,以智能技术融入知识体系为切入点,以智能工程应用为落脚点,构建多平台、层级递进的“1+2+6”课程体系,打造实践课程“工作过程六步法”教学模式。通过专业创新改革,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为进一步探索“智能+X”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工科”建设的工程教育改革,探讨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技能,为“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多元化、实用型、具有新工科思维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新工科”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新要求。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课程,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食品生产加工及质量把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为研究课题,展开论述在“新工科”理念下如何将专业知识有效融入教学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具有专业竞争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升食品学科专业人才的教育质量。教师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