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在二年级下册结合语文要素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安排“讲”的训练,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课中,就通过泡泡图“我能借助插图讲讲这个故事”提示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这个支架来讲故事。虽然二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曾经借助多幅图画讲过故事,但是这篇课文中只有一幅图片,学生借助单幅图讲故事难度就比以前高了许多,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巧借插图支架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2.
<正>讲故事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讲故事能力的训练,低年级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让学生讲述故事的要求。从教材课后练习的编排来看,对学生讲故事训练的方法很多,但具体到每一篇课文中却是单一的,不利于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升。笔者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设计来丰富学生的讲故事过程,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能力。一、借助插图,让讲述更加直观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性、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低年级,要通过字、词、句的教学和指导朗读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语文三册9课《小马过河》是篇童话,为儿童所喜爱。这篇童话情节生动、形象、活泼,语言通俗。在课文里头,老马呀,小马呀,老牛哇,松鼠哇,跟人一样都会说话、会做事。教师要根据儿童爱幻想、好离奇的心理特点,运用童话拟人表现手法,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味来,理解词句,懂得故事说明的道理。教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音序字典和已掌握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自学课文。接着。教师提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段读,启发思考;1.老马叫小马干什么?小马表现怎样?2.小马到了小河边为什么不敢过河?小马听到老牛和松鼠的话以后又怎么样?3.老马对小马说些什么?4.小马听老马的话后怎么样?学生回答问题,有助于清楚知道故事人物和情节,打好朗读的基础。教师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边板书:主角——老马  相似文献   

4.
江老师在教童话《小马过河》(语文三册9课)时,讲得很生动,教学效果显著。江老师的课为什么上得成功呢?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她的教学是根据课文体裁的特点来进行的。《小马过河》的体裁是童话。童话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有大胆的幻想。所以,在进行童话教学时,除了和教其他课文一样,要通过字、词、句、篇的分  相似文献   

5.
这是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一只狡猾的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用以讽刺那些借他人权势欺负弱者的狡诈的人。课文中配有三幅插图,生动地再现了这个成语故事的完整情节。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借助图画抓住狐狸和老虎的特点去理解句子,掌握故事内容,知道狐狸吓跑百兽的真正原因,理解狐假虎威含义的  相似文献   

6.
一、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上课前 ,我们应做好一切准备 ,渲染气氛 ,精心设计导语 ,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 ,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充满浓厚的求知欲望。《小马过河》是一个童话故事。在揭示课题时 ,我对孩子们讲 :“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一句话 ,令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坐好 ,因为他们都喜欢听故事、读故事。我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自己设疑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活跃 ,纷纷提问。“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过河遇到了哪些困难?”“小马有没有过河?”“它是怎么过河的?”……此时的小马早已成了孩子身边的好同…  相似文献   

7.
《小马过河》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富有哲理的童话。它通过小马过河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学生遇事一定要动脑筋想一想,具体分析,亲自实践,弄清事情的真相,把事情做好。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做了以下四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第一册18课《自己去吧》是一篇文字简明 ,图画精美的课文。它叙述了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 ;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的故事。为了体现试用修订版的小语“大纲”的精神 ,彻底改变过去繁琐的提问、分析讲解 ,在教学中 ,我采取了“以读为本 ,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以初步训练一年级儿童的阅读能力。一、读中激发兴趣《自己去吧》这篇课文 ,文字简明易懂 ,插图色彩艳丽 ,形象生动。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插图 ,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 ,使之受到艺术…  相似文献   

9.
[文本介绍]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骆驼和羊》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比高矮的事。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教学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助插图,感知课文。本课配有三幅插图,和2、3、4节课文相配。根据课文的特点,可从“图”入手进行教学。①指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是怎样的,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边看边说,教师随机出现本课需学生掌握的生字及新词。②对照插图,轻读课文。要求是:运用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生字所组成的词,再到田字格里去看看这些字的字形;找出课文中和图意对应的段落,想一想课文讲了  相似文献   

11.
抓“对话”导读《小马过河》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唐朝霞《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展现故事情书,语言接近儿童口语_教学时可抓住“对话”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地方.老师可以不讲,难读懂的地下,应注意声、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12.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13.
一、重在激趣,逐层提升(一)着力激趣,创设情景借助图画、故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儿童自觉进入阅读状态。低年级教材配有许多色彩明丽、富有童趣的插图,儿童在观看美丽的图画后很想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会自主阅读课文,从阅读中获取知识,获得成就感。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我往往结合挂图,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讲完故事,鼓励学生去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写得好,还是老师的故事讲得好,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上《乌鸦喝水》时,我一边复述课文,一边表演一只神情焦急到处找水喝的乌鸦,好不容易找到水…  相似文献   

14.
本组的《狐狸和乌鸦》、《小马过河》和《小虫和大船》,课文体裁相同,都借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把这三篇课文联系起来,往深处多想想,就会发现它们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怎样学习辩证地看问题。根据三篇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  相似文献   

15.
在统编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了不少童话体裁的课文,其目的是用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童话的教学方法要点是:鼓励幻想,启导思维。一、鼓励幻想幻想,是童话的根本特征。可以这样说,没有幻想也就没有童话。例如,在《小马过河》(第三册;)里,作者运用幻想,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行动,虚构小马驮麦子过河的故事,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童话的幻想是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并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看图学文《骆驼和羊》学法指导设计刘健(赣州市教研室)一、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课是看图学文。讲的是骆驼和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为此而争论不休,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是一篇说理性童话。课文有三幅图,分别配合课文的二、三、四殷。图和文都采用了对比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纲明确指出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 ,最重要的环节”。我在教学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时 ,采用以读为主 ,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读中思意 ,从意中悟道。一、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1 .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 ,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加字 ,不减字 ,不读错 ,不重复。认识生字、新词 ,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 .教师范读。学生对教师的朗读 ,看得着 ,听得见 ,可以模仿学习。想一想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它的题目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 ,分清层次。1 .…  相似文献   

19.
《蜘蛛织网》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一年级的一篇新课文。课文用童稚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写了蜘蛛织网的经过.展示了蜘蛛织网的有趣场面,告诉了学生蜘蛛猎食的方法,并配有三幅妙趣横生的插图,以夸张的蜘蛛面部特写,将学生引入到了童话宫殿。  相似文献   

20.
课文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借助三幅插图,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表演。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词句,想象表演的精彩场面。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