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报纸的头版就是其"脸面",头版是否精彩直接影响读者对报纸的判断和购买欲.  相似文献   

2.
陈曦 《记者摇篮》2007,(7):22-22
随着现代都市报竞争的日趋白热化,热点新闻报道已经成为报纸的一大“卖点”。因此,探索热点新闻如何报道得更“热”的问题颇具深远意义。结合大连半岛晨报、大连晚报、  相似文献   

3.
对于两会开幕式的报道,各媒体可谓穷尽所能,做足了章。但是同样是开幕式的侧记写作,会因媒体自身的特点、选择的报道角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一样的新闻风景。笔选择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三大媒体所采写的两会开幕式侧记进行比较,分析三大媒体侧记的行特点,写作异同。新华社所作侧记为《务实的措施必胜的信念》,《人民日报》则是《春和景明听议政》,《中国青年报》的两会开幕式侧记名为《大会堂前堵“明星”百米路上追热点》。  相似文献   

4.
何志武 《新闻界》2003,(1):14-15
新闻依记者而兴,记者因新闻而名。记者塑造了新闻,新闻又塑造了记者。如何利用新闻岗位加速记者成才并延长优秀记者在一线采访的新闻寿命,一直是新闻媒体苦苦探求的课题———一个涉及在新闻队伍内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的新课题。这一课题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新闻竞争的质量及成功与否,因为新闻竞争说到底是新闻人才的竞争。一个严峻的现实:成熟记者纷纷“淡出”采访一线刚办了才几年的新兴报纸绝大多数记者是刚走出校园的学生自不待言,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机关报记者队伍年轻化速度也越来越惊人。据笔者调查,在许多报社,…  相似文献   

5.
广度;一个新闻学上被模糊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在研究一则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与传播时,往往关注的是新闻的“深度”,如果我们用立体的视角看待新闻事件,它是否还具有广度甚至高度呢? 笔者对2002年关于刘晓庆被捕事件的报道作过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打开任何一个新闻网站的搜索栏,键入“刘晓庆”三个字,可以链接到的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从乡村向城市迁移的人,他们融入和适应城市生活的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在城市里生活,没有改变自己的“贫”和“弱”社会状况,农民工是不被现行制度认可的、“亦工亦农”的、边缘弱势的群体,是城市的“边缘人”。而同时,不可否认他们的边缘性又直接导致了其就业、工资、福利等权益被严重侵害的局面,同时也被强势的传媒排斥和疏离。所以,农民工也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往往被排斥在传媒信息的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7.
靳翠萍 《新闻记者》2006,(12):22-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剧,一批都市类报纸迅速崛起。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中国传媒文化的生产机制发生了转换.而且其媒介产品内容也日益呈现出都市化特征。“彰显市民生活,建构都市文化”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主要诉求。以都市生活为表征的“情感讲述”类栏目也应运而生.较早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主持的“绝对隐私”.现在则在许多都市类报纸上“遍地开花”,比如《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上海《新闻晨报》的“晨报倾诉”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准确使用"异化"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来翻阅了多家新闻学期刊,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哲学概念"异化"出现在不少论文的标题中.如果作者、编辑正确地使用这个概念,确实可以提升对问题的分析水平,但是很可惜,大多数文章中是在完全不理解的情况下使用的,这就闹笑话了.  相似文献   

12.
近来翻阅了多家新闻学期刊,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哲学概念“异化”出现在不少新闻学论文的大小标题中。如果正确地使用这个概念,确实可以提升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水平,但是很可惜,大多数文章是在完全不理  相似文献   

13.
14.
近两三年,我国报纸的版式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块状版式成了流行的主角。笔者平日关注较多的几份大报如《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石油报》、《辽宁日报》等,都成功“变脸”;《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石油报》的头版版式基本上是左右五三开或六二开的大块模式;《辽宁日报》没有拘泥于此,但是对线的弃用和留白的加大,明显强化了让稿件各自为“块”的用意。  相似文献   

15.
根据郑州和杭州市等东西中8个省会城市的报刊市场调查,在街头购报者中,约有30%的人是在上下班途中匆匆忙忙地翻翻版面看看标题和图片的;约有90%的人面对几十、上百甚至数百条新闻信息,也总是先读题后读文;其中有57%左右的人,由于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往往总是只读题不读文。这些统计数据已直接道出了“读题现象”已逐渐成了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读题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有着其必然的趋势,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报纸和电子媒体为了应对竞争、抢夺受众,不断地扩大自身的信息容量来吸引受众,这就导致了受众的…  相似文献   

16.
创新与奉献     
在年终盘点的时候,艰难运行、顽强支撑中的大大小小省内媒体,无不身心疲惫地发问:摆脱困境之路何在?振兴妙法,秘在何处?  相似文献   

17.
新闻要有可读性,就应在“深”度上下功夫。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等还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华东地区9家主要报纸还曾开展过“深度报道好新闻竞赛”,其目的是要推动、促进各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凸显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刊2005年第8期,发表了罗建华先生的文章《学学"希望新闻学"》。文章发表后,广东一家报业集团总编辑批示"供各采编部门记者编辑参阅",由此引起一场讨论。有人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在选择新闻报道内容上确实应注意有所控制与回避;也有人提出,"希望新闻"固然不错,但实施起来会不会变成"假大空"的高调宣传?同时《,岭南新闻探索》2005年第5期也转载了这篇文章,并在该刊第6期以《"希望新闻学"值得提倡吗?》为题,刊发了一组讨论文章。在此,我们摘要编发这组讨论文章,一方面希望能够开拓读者视野、启发更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更希望提倡广东新闻界同行重视业务研究、活跃讨论空气的良好作风。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闻”的定义是个讨论多年的老问题。“曾”文对此又有“新议”,实是因李良荣先生的《新闻学概论》(二版)一书而发,于是这篇文章又似乎成了一篇书评。书评就其性质而言是评论,称赞与批评均是其题中之义,对同一事物见仁见智,也是评论的常见现象。当然,“曾”文所论或有片面与不足,倘李良荣先生乐意回应说明,则是我们所欢迎的。  相似文献   

20.
标题,是对文章最有价值的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在报纸这个巨大的信息源中,读者对新闻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因此,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面孔”,是文章的“眼睛”,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留住读者。一个好的消息标题不仅要符合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