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林艺婷 《英语广场》2020,(26):13-15
《瓦尔登湖》是梭罗对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记录,梭罗在书中通过对自然生物的描写,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尊敬和热爱。生态批评主要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分析文学文本,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批评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逐渐成为研究中外文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瓦尔登湖》中的“豆田”和“湖”两章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体现出来的自然意识。  相似文献   

2.
刁维误 《文教资料》2011,(20):69-71
十八世纪欧洲掀起的"中国热"辐射到美国,使得美国先验主义作家梭罗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深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中多处表现出鲜明的中国色彩。目前,我国对梭罗的研究集中于其自然哲学思想与儒、道哲学的相似性和借鉴意义,但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二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内在差异,本文将从世界观、社会观和个人价值观方面两者的差异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3.
李莉 《考试周刊》2008,(23):239-240
爱默生与梭罗同为美国19世纪的大思想家,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爱默生与梭罗的自然观进行了比较,指出梭罗是生态文学家,而爱默生不是.并以此唤醒读者的生态意识,为减缓人类的生态危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兴起于美国19世纪30年代的超验主义是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也是一次哲学运动及文学运动。梭罗撰写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是超验主义的代表性著作,书中记叙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躬身践行的简朴生活。该文通过作品赏析,对梭罗作品中瓦尔登湖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图雅  高娃 《海外英语》2014,(22):207-208,215
兴起于美国19世纪30年代的超验主义是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也是一次哲学运动及文学运动。梭罗撰写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是超验主义的代表性著作,书中记叙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躬身践行的简朴生活。该文通过作品赏析,对梭罗作品中瓦尔登湖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郑怡  蔡咏春 《海外英语》2022,(23):204-209
虽然梭罗与道家来自不同的时代,但是梭罗的作品中体现了诸多老庄思想内涵。该文从生态批评的四个重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发展、科技与自然的平衡、东方思想助力生态批评”入手,结合道家生态思想起源和梭罗的生活背景,深入分析两人作品中生态思想的异同,发现梭罗在生态平等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治国观及生态科技观上均有老庄哲学的影子,也有基于工业时代环境而发出的全新思考。该文力求探寻现实中生态保护缺失的深层次文化根源,一方面从梭罗的视角审视当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路,一方面在比较中展现道家思想丰富生态批评理论的思想价值及其在生态问题上超越时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梭罗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超验主义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培养动手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真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梭罗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自然与环境保护、学习与终身教育等观点,对我们具有启发和借鏊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美国十九世纪的三个重要作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亨利·大卫.梭罗、华尔特.惠特曼,看其散文中的自然观,探讨其自然观的联系与各自的特点,且兼与中国的"天人和一"的自然观略加比较.  相似文献   

9.
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自然文学代表性人物,当代环保运动先驱.他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反对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强调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的自然观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梭罗自然观的再思考将有助于正确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  相似文献   

10.
梭罗生活观的意义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梭罗的生活观在美国文化构建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崇尚物质简朴和精神自由是梭罗生活观中最为重要的特质,而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构成梭罗生活观的另一极。梭罗以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对抗当时盛行的物质主义生活方式,并以此积极参与美国文化的建构。在当今,梭罗的生活观在中国的影响日渐深远,引起学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有充分的文献材料显示,19世纪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曾一度地热衷于印度古典智慧文献。然而,作为一名自然主义者及环境保护论者,他早期乃至终身都痴迷于中国哲学的事实却鲜为人知。19世纪30年代,在波士顿可以找到中国古典文献的法译本。梭罗就读于哈佛大学时曾热切地阅读了那些法译本。从哈佛毕业后,他仍孜孜不倦地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并对孔孟的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引用此类文献,并将它们从法文译为英文发表在文学杂志《日晷》上。19世纪早期就有大量的中国古典文献涌进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众多图书馆,法国汉学家J.P.A.雷慕萨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文献的书,这些书当时在有教养的美国人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此外,让-皮埃尔·纪尧姆·鲍狄埃所翻译的大量法译本也在美国广为流传。在梭罗隐居于瓦尔登湖畔之前,他已经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和汲取中国文献的精华。事实上,他的著作大量引用了中国文献。在热衷于鲍狄埃著作的同时,梭罗还大量吸收了流传于新英格兰地区的东方文献的其他版本,包括大卫·科利翻译的《四书》以及乔舒亚·马什曼译著的《孔子的著作》。通过这些研究,这篇论文进一步阐述了这段历史,揭示了中国古代理想、尤其是那些关于自然的思想对于梭罗这位作家和伟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声称以“艺术”为护照的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曾执教于美国多所名校,讲授文学经典,揭橥创作奥秘,体验阅读与批评带来的“审美狂喜”,其批评手法独具一格。本文拟从《文学讲稿》、《〈堂吉诃德〉讲稿》入手,着眼于纳博科夫文学批评的若干关键词,以便清晰地勾勒出纳博科夫文学批评的总体图景。  相似文献   

13.
梭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瓦尔登湖》是他的代表作。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他深刻的思想内涵,发现他的思想的现代价值和理论局限。梭罗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离群索居的行为背后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深刻的人文关怀。他以孤独的个人主义实践昭示了自然而然的生活对于现代文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19世纪美国著名的超验主义作家,梭罗在他广为人知的作品《瓦尔登湖》中,对自然的描写处处渗透着一种深层生态学思想。其作品中的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和谐的整体。梭罗多次在文中质疑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权利。他平等地看待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人类作为自然中能动性最强的存在物,应该主动担当起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保护包括自己的物种在内的每个自然存在物,而不是滥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能力,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外文学史上罕见的曾躬耕陇亩的文人代表,陶渊明和梭罗都主张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求一种独立的精神境界。东方的哲学思想是陶渊明和梭罗能够在精神上相契合,并在东西方不同的国度和时代中践行抱朴守真诗学的思想基础。他们的诗学思想体现在审美取向上有所不同。梭罗的远离尘世的生活使他与浮华世事、流行社会保留一段距离,并用文字构筑另一种世界,从而保证生活的真正自若。自然在陶诗中,较之梭罗笔下更多一层含义,既是外在的自然环境,也是宇宙万物内在的本然状态,更是一种宗教信仰乃至理想生命形式的象征。但他们的文字都缓解了现实的紧张,带来了心灵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高文波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73-79,11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沃尔登湖的超验主义者--亨利·大卫·梭罗的泛神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超验主义者亨利·大卫·梭罗看来,大自然才是人类真正应该歌颂的对象。大自然充满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灵气,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方能达到"天人和一",因此,入世也就不是其人生理想,他只能从宁静的大自然中去寻求心灵的慰藉。受康德、柏拉图等欧洲唯心主义思想甚至中国孔孟之道的影响,梭罗开始了他探求人生真谛的旅程。  相似文献   

18.
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他一生与自然为伴,用心感悟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他认为自然是实实在在的本真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子女;自然界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梭罗的自然观不但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且也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自然观思想主要是欧洲浪漫主义、美国超验主义和中国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俄克拉荷马大学英语文学系的助理教授石江山(Jonathan Stalling)的研究专长是20世纪当代美国诗歌、比较文学和东西比较诗学。他参加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刘倩同学就诗歌与翻译等问题对石江山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石江山谈到了自己的学术与翻译理论及实践,介绍了他的新作《吟歌丽诗》的灵感来源,分享了翻译中国著名诗人食指的诗歌的心得体会,并阐述了自己关于如何在诗歌翻译中传递音韵之美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was an American writer, philosopher, poet, abolitionist, tax resister, development critic, historian, leading transcendentalist, and abolitionist. His name is almost means nature because he has devoted his entire life into observing and studying nature and written many literary works recording his ideas on man-nature relationship. Rereading his works now helps us to deal with the urgent and serious natural cri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